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商場如戰場,歷來是弱肉強食,有實力者勝。

要以弱勝強,要麼用戰術,要麼靠士氣;但如果差距實在太大,就必須冒險玩點狠手段。

想當年,曹操號稱率百萬之師渡江殺來,東吳群臣無不悚然,認為打不過只能投降啊。

只有諸葛孔明不以為然,要破曹操大軍,其實只有一個辦法:燒!

01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然有不少牛哄哄的商業巨頭,比如麥當勞快餐、迪斯尼樂園,一旦進入當地市場,就讓本土的同行戰戰兢兢,不敢與之爭鋒。

想當年王健林曾經霸氣地宣稱,要讓迪斯尼二十年掙不到錢!然而後來卻把自家遊樂場打包賣掉了。

不過風水輪流轉,傳統商業模式我們拼不過老美,但在互聯網經濟大潮中,美國那些商業巨頭,就統統成了紙老虎!

蘋果、亞馬遜、優步……不管你是華爾街大佬還是硅谷精英,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通通都能給你顛覆了!

當然在這些新興產業中,大家的起跑線差不了多少,互有勝負也正常。不過要是連咖啡這種西方人傳統的消費品市場,都玩不過中國人,恐怕太丟臉了吧?

美國的咖啡店巨頭星巴克,在大陸市場獨領風騷二十年,如今竟然被一個創始不到兩年的瑞幸咖啡給打臉了!

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被搶了市場份額還不算,最近瑞幸咖啡已經要衝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

追到家門口去打臉,看你丫還能裝高冷範嗎?


02

星巴克被粉絲們親切叫做“星爸爸”,這個名頭可不是白來的。馬雲爸爸賣的東西好歹便宜,星爸爸賣得貴,還照樣有人搶。

在大眾的觀念裡,咖啡館是有情調的空間,喝咖啡喝的是逼格。所以快餐店的咖啡就顯得太low,而特別有情調的咖啡館又註定小眾。

於是既能展現逼格,又能像快餐店一樣開遍所有商業區的星巴克,就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霸主。

星巴克的品牌文化的營銷手段,是常年寫入MBA教科書的範例。連一款價格不菲的貓爪杯都能引來搶購的潮流,如此口碑可不是短時間能積澱得到。


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佔據了咖啡市場鄙視鏈頂端,擁有品牌護城河的行業巨頭星巴克,也能被互聯網公司撼動嗎?

商戰中以小勝大,只有靠速度取勝,而最快的法子就是燒錢。

瑞幸咖啡的大股東和創始人,都是神州優車的元老,當年也是親身經歷過網約車補貼大戰的慘烈拼殺。尤其善於對標外國公司,搞碰瓷式營銷。大家還記得這張diss優步的海報嗎?


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神州優車上市後,當他們又看到線下咖啡店的高利潤時,彷彿鯊魚聞到了血腥氣,忍不住要跨行業來顛覆顛覆。

管你什麼小資情調,咖啡文化,我燒掉十個億來補貼市場,相當於一億顧客,一人請一杯!買一送二,賠錢搶客戶。

反正眾多互聯網大佬都已經成功證明了:只要肯燒錢,就能燒出市場,燒出供應鏈,燒出品牌影響力!

03


如此打法的互聯網咖啡,當然不止瑞幸一家,只是別人都沒有它這麼有錢任性,當初號稱燒十億還真不是吹牛!據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成立了一年半,淨虧損達到22億元,平均每天燒掉四百萬!

當然這麼多銀子也不光是補貼咖啡,還用在開店上。瑞幸兩年不到時間,竟然開了兩千多家門店!要知道原來的行業老二costa,只有四百多家門店。星巴克在華二十年,也不過開了三千家。


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打拼了二十年,從沒見過這種野路子。老大星巴克也有點招架不住,去年第三季度它在中國的營業額,首次出現負增長,還拖累股價大跌,高管辭職。

於是星爸爸著急了,你補貼我也補!還跟餓了麼合作送外賣咖啡,一不小心逼格掉了一地。

難道又一個互聯網顛覆傳統行業的傳奇要實現了嗎?

一個現實問題是:雖然瑞幸咖啡總對標星巴克,但它的估值不過只有29億美元,而對手的市值是950億美元。

瑞幸咖啡一副要賭命的架勢,確實是互聯網的套路:不顧一切地押上賭注,只要拖死對手,就能拿走桌上的所有籌碼。

但賭桌上不光要看膽量,還得看本錢。星爸爸說了:你已經梭哈了,我還沒出力呢。

04


作為一家還不到兩年的公司,瑞幸咖啡雖然撼動了美國巨頭,卻沒有被當作英雄,反而總被質疑嘲諷商業模式不靠譜,還有人說他是咖啡行業的ofo。


對於ofo押金還沒退掉的用戶,最近有個好消息:ofo開始還錢了!這三個月來它已經償還鳳凰自行車廠3500萬元的欠款。

還有網友驚喜地發現,自己退押金的排名已經前進了72萬!

具體地說,是從1392萬前進到1320萬。按照這個速度,再等四五年估計就能拿到錢啦!

這幾年互聯網燒錢大戰,群眾們也見怪不怪了。雖然大家趁機薅羊毛得了實惠,但看著那些把自己活活燒死的企業,還是忍不住有點心疼。

哪怕是贏家也未必就能通吃。比如網約車燒錢大戰,雖然滴滴燒死了對手,但自己離盈利掙錢,似乎還有很大的距離,而且這兩年總被人罵。

不過網約車領域,確實是抓住了市民出行的痛點;相比起來咖啡市場還有不同,就算瑞幸燒錢能燒出市場份額,甚至能燒垮對手,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能不能燒出消費需求?

畢竟那種用低價吸引來的羊毛黨,與那些靠口味和情調吸引來的死忠粉,在財報上也許都是一樣的統計數字,在現實中消費能力卻是天差地別。

精明的生意人,就算是賠本賺吆喝,也不會是把錢往外一撒就ok吧?

除非老闆真的是不想掙顧客的錢,而只是想充充門面,再找下家接盤。


只要肯燒錢,一切巨頭都是紙老虎?



05

沒有龐統的連環計,火燒赤壁就不會成功。

瘋狂燒錢的商業故事雖然充滿創意,但是商業規律是永恆的,資本遊戲同樣是一套輕車熟路的連環計:創業燒錢,資本跟進,市場接盤。哪一步落空,遊戲就結束,反而要燒到自己。

近來互聯網公司都有點燒不動了,連一向硬氣的劉強東也開始服軟,向自己的兄弟們坦言:“最近錢太緊張,不得不取消大家的底薪。”

反正東哥又要打洋官司了,網友都忙著看視頻,誰還關心有沒有底薪那點破事呢?

京東好歹有龐大規模的倉庫,實在不行了還能抵押換錢。而瑞幸咖啡為了籌資,只能把咖啡機抵押換了四千萬,還說自己是輕資產運營思路。

連吃飯的傢伙都當掉了,看來是賭紅了眼。不過這點錢也是杯水車薪,畢竟瑞幸咖啡的淨虧損一直是上升趨勢,今年第一季度又虧了五個億。

為了市場數據,咖啡還不能漲價,賣一杯賠一杯。與打敗星巴克相比,眼下找錢續命才是要緊事。

不過比ofo幸運的是,瑞幸咖啡最近還是拿到了救命的融資,並且即將走到最後一關:赴美上市,還可能成為最年輕的中概股!

看看中概股的前輩們,拼多多9塊9的冰箱,趣頭條花幾十億錢讓大媽刷新聞,這些奇葩商業模式已經讓美國佬暈頭轉向了。

不過人家天然就能將流量變現,你一個賣咖啡的,不能總是賠錢賺吆喝,炒作流量吧?光碰瓷星巴克沒用,琢磨怎麼賺錢才是正事。

上百年來西方人一直都有個夢想,垂涎著龐大的中國市場:中國人每人買一勺黃油,會是多大一筆生意!

可惜一百多年過去了,中國人還是不喜歡吃黃油。

同樣日本年人均消費咖啡300多杯,而中國只有5杯。瑞幸號稱五年後國內咖啡市場會爆發式增長,這一回就該美國股民來賭一賭了:

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會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呢?

可能996的程序員們會需要,但失去底薪的快遞小哥,恐怕還是刷手機來提神,更對他們的胃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