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最核心的是什麼?

丿ZouJunWei丶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幼兒教育的核心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該以素質教育作為核心。

現在的生活,人們都不缺乏物質的基礎。,但是很少有人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的培養,比如說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無條件接納、生命之重、安全感、肯定讚美認同、學習模範認知等等這些重要的心理營養,正是它們才可以保證一個孩子長大之後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面對人際衝突解決的能力,有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能力,這樣就能確保孩子長大後有一個幸福快樂而且又有成就的人生。

這才是每一個家長最希望看到的自己孩子的狀態。



小雨滴滴203


第一,看重同情心,而非會背多少唐詩宋詞。嬰幼兒教育時期,由於個性的差異,有的孩子背誦唐詩宋詞比較多,如果你的孩子在數量上有點欠缺甚至有比較大的欠缺,都不要驚慌,因為同情心是一種與他人共情的考量,而不是學識的考量,只要孩子在感情上能夠與你共鳴,比如你高興他就高興,你假裝不高興他真的不高興等,在3歲之前就夠了,應該沿著同情心的方向繼續開發。

第二,看重同理心,而非會講多少人文詞彙。3歲之後,進入幼兒園,學習的標準雖然提高了,但還沒有達到儲備知識的嚴謹要求,側重於同理心的培養,讓他更多的懂得愛並傳遞愛,比如爸媽爺奶忙的時候他知道並提供幫助,小朋友之間能夠友好有愛等,著重培養其對事物道理的認同,並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出來的愛心,哪怕是一點點不起眼的小事,家長都應該放大、肯定,促使其重複相同的愛心行動。

第三,看重好奇心,而非會懂多少小學知識。孩子上大班的年齡,雖然為上學做準備了,但是幼教就是幼教,小學就是小學,應該為小學學習在生活、時間安排、規則秩序、學習興趣、上學願望等方面做好準備,但是沒有必要在幼兒園大班就完成一年級的課程。看似孩子懂了學習會輕鬆一些,實則孩子懂了學習更沒有味道。

僅供參考。謝謝閱讀,關粉評贊轉,必回。


穩評說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幼兒教育最需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所有從事過幼教工作的老師都知道,每個學期教師們學習最多的就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每個老師必須深入解讀《指南》,並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在《指南》中指出,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的教育內容。很多家長會擔心,那我的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呢?家長只想到讓孩子贏,卻沒考慮超前教育會使孩子產生什麼後果。

大學教授、社會學家鄭也夫說過:在發達國家,人家是有立法的,幼兒園不準識字、不準教算數。為什麼不準呢?是因為你的心智在這個階段還沒有發育起來,不要給孩子壓這麼大的負擔,而是要讓他玩耍、讓他自立。


而德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如果按照中國家長的說法,不讓孩子提前學小學的知識,這些孩子的學習將會很糟糕,會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如此嗎?

並非如此。德國的工業非常發達,藝術設計獨具匠心。在德國有很多世界名人,如愛因斯坦、馬克思、尼采、等等。在德國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多達102人。他們都是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但他們取得的成就卻是巨大的。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並不是放手不管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的孩子3歲不到媽媽就急著想讓孩子上幼兒園。他們說:“我的孩子很聰明,會念很多古詩。”父母注重於教會孩子各種知識,但他們沒有教孩子如何上廁所,如何穿衣服,如何與別人交往。孩子的心智卻並不成熟。碰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有的孩子就是直接打回去。我不知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他們是否除了學習外,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自己來處理,而由父母來解決?曾經有很多陪讀的父母,幫讀大學的孩子洗衣服,有的請保姆。這就是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嗎?”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獨立,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甚至遇到一些挫折就跳樓,具有“空心病”,這些孩子拿什麼去贏呢?



幼兒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慢一點成長。我們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就象是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當他們蹲下來在觀察一隻從未見過的天牛時,孩子們會很興奮。父母不要催他們:快去寫作業。讓他們觀察一會,因為你的催促會破壞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對大自然的興趣。幼兒園是沒有作業的。他們在幼兒園裡唯一的工作就是肆無忌憚的玩。讓孩子們“輸一會吧!”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提出您的看法。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