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莫言之後,再無文學。”您怎麼看?

觀察家教育


可能這個人過分喜愛莫言了吧。

不可否認,莫言在文學方面有著巨大的成就,寫出了《紅高粱》、《生死疲勞》這種不錯的小說,寫出了《霸王別姬》這個不錯的話劇,但是僅此成就即斷定再無後來者,這個就太過於武斷了。

在當代,出眾的小說家不單是莫言一人。固然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這也僅說明他小說寫得好,入得了外國專家的法眼,而不能說明中國其它作家水平就差。諾貝爾文學獎能不能代表通用的文化評審標準還是兩說,而中國我認為出色的作家實在是太多太多。

像寫了《大秦帝國》的孫皓輝,我就更喜歡;像寫了《曾國藩》《李鴻章》等的唐浩明,我也更喜歡,更不要說其它各領域寫得出色的人了。即使是童書寫得好的曹文軒,我也認為比莫言的成就高呀。

一國文學是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的,不僅是因為獲得諾貝爾獎就斷言此人成就最高甚至後無來者,更不可能因為寫了小說、戲劇、文集就否定了其它的成就。何況,我們的國家文化是如此的豐富,難道餘華、路遙、賈平凹等作家,就都不如莫言麼,這個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不否認莫言是有才華的,但一個人再有才華,也不太能把所有的光華都佔據,何況是文學這麼龐大的領域了。

而且,文化也是不斷地發展的,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人領其風騷,把屬於他那個時代的文化精神、文學精華展示給世人。假如獨獨斷定一個人可以代表一個民族、國家未來無數年的進步,那我們也太悲哀了,是啵?


茶小俠


有用即為學。實際上,文學更多的作用是,反射這個世界。其實我知道大部分人我都喜歡深刻。表現人性惡的一面。就像莫言先生寫,自己請客吃飯,客人很浪費。

自己的覺得永遠都是個農民。所以自己就吃啊。然後有人譏諷了,莫言要把他那份錢都給吃回來。

當然更多的人根本沒想那麼多,自己的,自然了,多吃。不浪費。別人的浪費,就管不了了。

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我也有過,我說別人什麼宴席。多少錢一桌。我覺得奢侈。而且根本吃不完。

那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可是那分明是別人的事。

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那麼我會去想,我從來不會在意自己的吃相。除非自己實在吃不下。

好吃,吃好。多吃。

節約是一回事。吃不下又是一回事。怎麼看吧。

只要不是刻意的浪費就行,為了顯擺,為了面子。

大多數時候,我不會去在意麵子。但是本身也沒有勤儉到,喝完飲料,瓶子都要收集起來的地步。

模稜兩可的節約,模稜兩可的善良。偏見。

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中庸。而大部分人都是這樣。

只有極少部分會說,刻意的,心胸特別狹隘。

或者是如此偏見。

自己吃自己的唄。吃飯我從來都是專注在吃的東西上。

當然,別人請客我也不一定去。

有朋自遠方來,對吧,好客者,人自喜歡去。

不好客的人,請我去我都不去。

因為渾身不自在。

實際上我覺得沒那麼偏激。模糊一點吧。模糊一點活著。

有句話叫難得糊塗。別人說我吃的多。我儘量顯得這樣食物好吃一點。給人錯覺。不是因為節約。而是真的好吃。

那麼,別人也不會那樣的說。硬是要把那幾分錢吃回來。

😌所以有些時候我會隱藏自己的,大概我也沒那麼直爽吧。


私人輕點


放狗屁。莫言之文學庸俗低濫,外國人給的獎,中國人不喜歡。《紅高梁》好嗎?應該是莫言文學之後,再無流氓文學。流氓有文化,實在很可怕,這樣的作家還不在少數,自莫言諾獎以來,爭相效仿,呈氾濫之勢,不得不防。同魯迅茅盾老舍一類老一輩比起來,莫言連個球都算不上,就算在當代,他也不在翹楚之列。以美英等國把控的諾獎給了莫言,你說能代表什麼?美英根本就不懂中國的文化,連價值觀都不通,五千年的文明,豈是他們能評價的?怕是別有用心吧


AA萬代紅木


轉帖

誰說的?簡直放屁!莫言所獲之諾貝爾文學獎,跟中國傳統文化有一毛錢關係嗎?將莫言供上神壇的,是西方黃毛子,中國人誰承認莫言是大師?

所謂的諾獎是西方反華勢力的載體,與中華文化沾邊嗎?這個諾貝爾獎其是已政治化,不信,為何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

在和平獎,文學獎上,他們視反中國體制的人為精英,對於擁護中共的人和事極力排斥、打壓。總之諾獎是不會獎給有良知的中國人的。莫言的寫作水平,在中國文壇根本不入流,何談精品?其在中國文壇的影響力及地位也進不了前一百強。

有人要問:那莫言為何會獲諾獎呢?換言之,獲諾獎的作品,重點是將中國人醜陋的一面展示給讀者,引起反華者的共鳴。並非正能量的作品。剛好莫言的文章,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在這個問題上,莫言應該是劍走偏鋒的,是與中華傳統文化背道而馳的。說不好聽點,若換以前(古代)莫言就是漢奸。

因此,我們不應重視諾獎,也不用神話諾獎,以平常心對待諾獎足矣。

最後,奉勸那些崇洋媚外者,趁早懸崖勤馬,回頭是岸。千萬勿以獲諾獎為榮。畢竟生你養你者,乃大中華也。

凡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一定要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唯我獨尊為奮鬥目標,讓全世界對我刮目相看,讓中華傳統文化這朵絢麗之花,千秋萬代,長開不敗!走出中國門,引領全世界……


蝙蝠俠bfx


中國現代文學以49年為一個斷點,49年以後由於政治因素導致文學創作一度陷入絕境,成為險途甚至是自尋死路,有限的創作也是戴著鐐銬跳舞,無論是文學性和思想性來說都極度缺乏,優質作品絕跡,文革後一段時間思想解放浪潮激活了被壓抑許久的創作動力,出現了一大批文學精品,無論是芙蓉鎮、白鹿原還是塵埃落定,就是那一時期的優秀作品,反思歷史、撫平傷痛、思考未來,都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只是可惜的是在這種波詭雲譎的歷史大動盪過程中沒有孕育出我們的列夫托爾斯泰一類的文學巨匠,沒有戰爭與和平沒有安娜卡列尼娜之類的頂尖作品,我國的當代文學作品缺乏對現實的批判和反思,對人生的苦難和民族與國家的遭遇缺乏深層次的反思和追究,有限的思考都流於表面甚至故意忽視,令人扼腕。只是希望鉅著早就寫就,藏諸名山以待後世,否則真是辜負了這個時代。


minijade


當弄清楚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發的時候,我感覺非常痛心和遺憾,原來諾獎內部也是藏汙納垢的地方,諾貝爾要是在天有靈,會怎樣的頓足捶胸,怨咒這些骯髒的靈魂。

我不否認諾獎在文學上的權威性,在諾貝爾文學獎的一百多年的頒獎中,的確有不少是代表著世界文學主流的精品之作,如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萊蒙特的《農民》,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海明威《老人與海》,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馬哈富茲的《街魂》以及拉格洛夫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都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當然還有為數不少的作家的優秀作品。

但從本世紀以來,瑞典文學院的“專家們”,智商好像出了問題,少見優秀作品的出現,諾獎的路子越來越偏狹。離諾貝爾的宗旨越來越遠,終還是找不出有幾部“具有理想主義”精神的作品。

有人說莫言之後,中國再無文學,我看簡直是胡扯,諾獎歷來漏掉的作家不在少數,如列夫-托爾斯泰,沒有諾獎的“護佑”,仍是歐洲文學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象美國的優秀作品《飄》即《亂世佳人》,沒有諾獎,也不妨礙它成為最優秀的作品,而有不少諾獎作品,在這些精品來說,充其量算得上是二三流的作品。

文學的發展不會因一個獎項而支撐而鍍上金色,也不會因錯失一個獎項而衰落,倒是再這樣被一些流氓所把持著,恐怕諾貝爾的願望會被文學潮流給拋棄,這才是讓人擔憂的事情。

至於莫言獲諾獎,我們也不能一味貶抵其價值和成就。但中國文學的發展確實不是他能主宰的。有人說巴金是中國文學的終結,而巴金之後不是出了不少的優秀作品嗎,如《沉重的翅膀》《平凡的世界》《芙蓉鎮》《鐘鼓樓》等。

而中國的文學正在一個多元化方向中搖擺的階段,一旦沉穩下來,就如旋轉的指南針,定準了方向,又會噴勃出更加偉大的作家和作品的。而如《紅樓夢》,《子夜》那樣的偉大作品,即使空前,也不會是絕後的。


九為人世


“莫言”是山東作家管謨業的筆名。名字取得很智慧,大概意思是少說話,多幹活。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大陸作家第一人,獎金換算人民幣有600多萬。這筆鉅款在北京5環以內,足夠買一處小公寓了。名利雙收,風光無限,收穫世界文壇最高獎項,讓莫言本人露臉,也給天朝大國爭足了面子。老夫竊以為這般好事,肯定會吹噓上好幾年。出乎意料,幾年來,本該受到敬重的莫言先生居然成為眾矢之的,正規媒體鮮有褒揚,而網上討伐之聲不絕於耳。甚至有人惡語相向,破口大罵,亂扣政治帽子。黑莫言漸成風氣,網上隨便找個題目就熊人家一通。好在莫言雅量十足,至今一聲不吭,佩服先生取個好筆名,黙默不言,少惹了許多是非。今天討論的題目又象似挖坑。藉機會提個問題,莫言首獲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即然好事,什麼時候能夠剎住這股黑莫言的壞風氣。我相信,和群星燦爛的民族精英們一樣,莫言先生也是中國的國寶,理應珍惜。


一介甲子


“莫言之後,再無文學”,單看這一句話的字面意思,確實有很大爭議,但是如果深入分析的話,我個人認為這句話說得沒錯,至少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句話可以成為一個真命題。

很多人都病垢莫言得諾貝爾獎名不副實,吐槽莫言的作品低俗、庸俗、下流。甚是說莫言就是把中國人最醜陋的一面展現給西方人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以毫不誇張地講,持有這種說法的人不佔少數。在所謂網絡文學充斥的當代社會,人們已經習慣於快餐式地閱讀以及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對文學二字的深層次含義以完全不瞭解,以為那種玄幻小說、言情小說、網絡小說才是真正的文學。這真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悲哀。莫言的小說值得世界的肯定,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這種過人之處在哪裡?就是把社會現實巧妙地糅合在文字中。

但我想說的是,那些批評莫言的人,只能說他們一方面不懂什麼是文學,另一方面他們更不懂得這個社會。如果誰能夠讀得懂莫言的小說,那他就一定能瞭解現代和當代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許多人都喜歡拿莫言和魯迅作為比較,我先說說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犀利的筆法批判了中國人的劣根性,他的批判是直接性地,不帶有一點含蓄。尤其雜文凸顯得最為明顯。而小說呢?也不絲毫帶有一點遮掩的筆法,直截了當地進行批判,看了覺得大快人心。某位名家曾經在建國前說過,最懂中國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魯迅。魯迅先生批判中國人劣根性最典型的一篇小說就是《阿Q正傳》,但我們並沒有批判魯迅先生,沒有說他醜化中國人,而是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和讚揚。為何?因為那個時代確實需要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吶喊,喚醒沉睡甚至裝睡的國人。

時間過了快一百年,當代中國人醒了嗎?劣根性消除了嗎?我們先不討論這個問題,那現在我們先來談談莫言。許多人都說《豐乳肥臀》《紅高粱》都在醜化中國人,那我們截取當中的片段稍作分析。《豐乳肥臀》中,主角母親在生小孩時,怎麼都生不出男孩,於是對著天大罵,罵罵咧咧中還帶生殖器官,說文明點就是為什麼不給她一個帶把的。這一幕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我國農村多數地區不是為了生男孩使勁生嗎?生不出來男人或婆婆怪女人,女人怨天怨地,不是這樣嗎?甚至還有的地方為了生男孩把生的女孩送人或是溺死。莫言的表達方式非常直接,但是不少人卻認為這是在醜化國人。這是在醜化國人嗎?怕是直截了當地在描述某個時期特定的社會現象吧。覺得是醜化中國人的,一定是覺得這寫出了他或他家的形象,興許他自己這樣做過。《紅高粱》在玉米地裡野戰,誰敢說看到漂亮的妹子不會有佔為己有的心思?極端者誰沒有跟她睡的意思?十幾年前社會治安還不太好的時候,不經常有女孩在晚上被強暴嗎?哪怕到了現在這種事情都無法杜絕嗎?這不是人劣根性嗎?《透明的紅蘿蔔》,寫到的飢餓,不正是上個世紀某個時期的主題嗎?生產隊、大鍋飯、集體勞動、公社,這些不都是“文革”的特徵嗎?而受盡凌辱的主角小男孩不正是那個時代萬千國人的縮影嗎?而最後小男孩的結局,不也是多少受盡凌辱絕望到頂的人所期望卻期望不來的嗎?也許是莫言的筆下描繪出了太多中國的現實,而這個現實卻是我們多數人的縮影,所以說這些人就不願意了,覺得被醜化了,就開始“吶喊”了。再繼續,《透明的紅蘿蔔》中拿著大蔥和煎餅吃得很起勁,還故意弄出聲音生怕周圍人看不見聽不見的幹部,這不是現在多數人的縮影嗎?說現實點便是碗裡有點肉生怕左右鄰里不知道,非要大喊大叫。到了現代,部分人賺了錢,一天天顯擺,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暴發戶似的。

我覺得正是因為莫言太瞭解現代和當代中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來襯托出形形色色的人,讓部分人們看到了自己的縮影,才否定莫言的作品,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再來談談“再無文學”這個論斷。如果按照當今大陸文學的發展現狀發展下去,這個論斷一點不錯,因為現在的作品,六神無主,沒有靈魂。讓人品讀後食之無味。看看當今的文藝市場,電視劇基本上都是以宮鬥劇為主,網絡上各種網絡小說、玄幻小說、言情小說氾濫,這是中國當代文學的悲哀,傳統文學的悲哀。

當然,也不乏沒有好的文學作品,只是太少太少,我相信一定有更多的新人和老作家在創作中,讓中國當代文學繼續發揚光大,屹立於世界文壇,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對我當代中國文學的肯定,也激勵更多的新人在傳統文學上添磚加瓦奪得桂冠。


大肚降魔彌勒


看到這個題目,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之感!什麼時候莫言成了文學界的代表人物了?難道是因為他得過文學諾獎嗎?那是西方冠以的東西,但問過全國人民心底承認了嗎?當然不用我等阿貓阿狗去阿諂奉承。但對這種以辱祖宗而博西方眼球的獲獎作品絕大多數國人是不屑一顧的。他給了我們什麼有益的教育與人生啟示?中國曆來不缺文學家。從魯迅到巴金到老舍再到文革紅作家浩然。他們的作品是何等的偉大和極具吸引力。使人在認知人生和社會的基礎上煥發向上的力量。就僅從對我的啟蒙文學“林海雪原”和“青春之歌”來說,是至今難以忘懷的。這些作品引發社會空前巨大反應。為新中國的第一代人甚至後來人所膜拜!我認為中國所有的文學家都比莫言強得多又多。至於為何諾獎的石頭會砸中了他,那是西方審美口味問題。在西方人眼裡落後又愚昧的中國人,東亞病夫被自己的同胞赤裸裸地釘在恥辱柱上。他們真是何等快哉!這個獎是否有這種成份在裡面?不得而知!但文學作品觸及靈魂。應以正能量示人。而不應廣泛宣傳人性醜陋來達到譁眾取寵的目的。你達到了西方的審美觀點,但同時也失去了國人群體讀者。這並不矛盾。也是必然!更何況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多偉大的人,地球也不會因他的消失而停止轉動。只不過好與歹之間是千古流芳和遺臭萬年的意義相差而已。更何況在如林的作家中,某個所謂“大家”,不過是一竹林嗚蟬而已!


141557824


莫言之後,再無文學?

首先,對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表示尊敬與感謝!感謝您讓我們在諾貝爾文學獎上有了0的突破,感謝您給我國文學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感謝您創作出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

其次,非常不贊同這種對莫言先生的捧殺說法與言辭。

個人成就再高再大,也大不過主義!

中國文學,自有文字誕生之日到今天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過無數恆久璀璨的文學作品。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著作、二十四史、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著作、現代文學……

敢問可有因為某人而斷絕不復嗎?

不會的,即便有了新的形式,文學始終沒有斷過,也斷不了的。

就以現代文學文壇來說,現代作家們不論身處何時何地,傳承的都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筆下文字都是一樣的漢字,優秀的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文學昌盛即是當下,怎麼會斷呢?

縱觀歷史,文學的傳承從未斷絕,從來都會以新的表現形式繼往開來,再現輝煌,現代文學正是蓬勃發展時期,無數文人正融會貫通厚積薄發,只等自身創造出優秀作品以證明自己,我們不必過度居安思危,只需等待優秀的文學作品問世即可。

孔子以後有孟子,孟子之後有朱熹,朱熹之後有王陽明……

莫言之後,自有新人,繼往開來,再現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