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一般对托塔李天王的印象来自《西游记》和《封神演义》。

这两本书里的托塔李天王的形象都是自大而又窝囊、表面风光实际狼狈。

他偏偏取了一个大名叫李靖。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和唐朝那位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的、名列凌烟阁的李卫公同名同姓。

为什么这么窝囊的一个神仙要取这么威风的名字?

我们要看看托塔李天王是怎么来的。

托塔李天王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他的原型是毗沙门天王,毗沙门是音译,意译就是多闻天王。本是佛教里四大天王之一北方天王,他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夜叉和罗刹。

为什么说毗沙门天王是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呢?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壁画上的多闻天王

因为他俩都举着一个宝塔。

唐代卢弘正《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上说:“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

可见在唐代毗沙门天王的手里就举着宝塔。

而且他俩举宝塔的理由也一样。

托塔李天王之所以举着宝塔是因为儿子哪吒。

这一点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都提到了。

《封神演义》上说因为哪吒自杀后,哪吒母亲为哪吒建庙,李靖竟然打坏哪吒金身,后来哪吒得太乙真人莲花化身,哪吒找李靖复仇,李靖打不过,幸好遇见燃灯道人赠他玲珑宝塔,这才降服哪吒。

毗沙门天王也是为了自己儿子。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多闻天王壁画

宋朝苏东坡弟弟苏辙有一首诗《那吒》: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

这里举着宝塔的北方天王和《封神演义》上的说法何其相像,都是因为儿子不尊重自己。

说到哪吒,他的原名是哪吒俱伐罗,是佛教的护法神三面六臂鬼王,在许多佛教故事他也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不过有的说他是长子,还有的说他是三太子。

在李天王这里给他定了排行,就是老三。

相同的儿子、相同的故事、相同的宝物,这足以说明毗沙门天王就是托塔李天王的原型。

毗沙门天王之所以进化为托塔天王,是在是因为毗沙门这三个字不好记,而他在唐朝又是那么流行。

毗沙门天王在唐朝是被作为战神而信奉的。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毗沙门天王唐朝信仰传入日本,日本武士奉为保护神

唐玄宗时候,在西北用兵,前线请求支援,唐玄宗正在发愁,一行法师(就是测量子午线那位)说:“您为什么不请毗沙门天王助阵呢?”于是一行法师做法,天上出现了一群金甲神,一行法师说这是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独健,他就派遣这些神仙去了。后来前线回复说有神仙助阵,打败了敌人。

这个故事记载在《毗沙门仪轨》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不空和尚。

不空和尚就是力推毗沙门信仰的人。

这个故事虽然荒唐,但其中也可见当时毗沙门信仰之盛,加上后来安史之乱,唐朝越发衰弱,自然就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战神信仰上。

例如唐肃宗提升武庙祭祀规格,唐德宗将武庙十哲提升到六十四位。

在军中则普遍信仰毗沙门,奉为军中保护神,军营、城楼都设有天王像,出门都要打天王的旗帜,连纹身都要纹上天王像。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载:

四川有个人在后背纹了幅毗沙门天王像,经常和人打架,每次被捉住,差役看到天王像,就不敢打,怕得罪神明。后来李夷简到四川当官,不信邪,抓来此人,用棒子专门打天王像,打了三十多下,直到把文身打的看不清楚,才把他放了。这个无赖挨家挨户的乞讨“修理天王像功德钱”。

毗沙门信仰如此流行,但这个名字实在不好记。

大家也就专记他的特征,自然毗沙门天王就成了托塔天王。

到了元明的时候,毗沙门天王的信仰被关二爷信仰所替代。毗沙门天王是干啥的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少,看着前代留下来的雕塑,大家光知道这个托塔的神仙是个天王,好像很厉害。

同时,元明之际市井文学兴起,各种杂剧、小说不断演义,这毗沙门天王在故事人的嘴里不断变化。

元朝杨景贤《西游记》托塔天王出场念了四句定场诗:“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这里还镇北方”

——还有多闻天王的痕迹,但这毗沙门显然成了一个地方,李天王就是镇守这个门的李天王。

余象斗编《南游记》里面大概觉得李天王站在门下怪寒碜的,在第十一回里,就写到:班部中文曲星余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宫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一绣球,内有十六个头目,带领五千瘟阵鬼兵助战,无有不胜。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天王住在了毗沙宫。

但是他怎么叫了李靖这个名字呢。

估计是因为李靖跟毗沙门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战神。

李靖在唐朝用兵如神,主要战场也是在西北一带,他自己在当时后来也不断被神话。

官方的祭祀系统,不断把他列到武庙里去,民间传说里,一会他化身侠客带着自己的红颜知己红拂私奔了,一会他又是大半夜被叫过去当临时工去降雨,道教也趁机把他纳入到自己的神仙系统里来。

宋朝的张君房说李靖的战术就是九天玄女战术。

苏东坡的更是在《记授真一酒法》中一个道士送给他一个卷轴,上面写着真一酒的酿造指南,最后署名是九霞仙人李靖。——李靖得道成仙还是个酿酒高手。

在元明时期的杂剧小说里,李靖更是通晓天文地理能掐会算“诸葛亮”式的人物。

这两个人的形象在神话小说的形象也就逐渐合二为一。

李靖成了镇守毗沙门后来住在毗沙宫的李天王,但是这个形象越走越远,成了一个窝囊的中年男人。

李卫公若是看见自己成了这般模样,恐怕也要发律师函……

佛教一个天王汉化过程中成为战神,最终被赋予一个真正战神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