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的“屋漏痕”和“折釵股”?

書法初學


“屋漏痕”我昨天剛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它強調的是收筆處要沉得住氣,留得住筆。這裡不再多說,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



至於“釵股”,是古代婦女頭上裝飾用的髮釵,一般多為金銀製品。

髮釵拗折後,就形成一個富有彈性的弧度,就好像將一根鋼筋彎過來一樣,渾圓力勻。所謂“百鍊鋼化作繞指柔”,就是這種剛柔相濟的力。


書法中的轉法講究運腕,以腕力暗換筆心,貴在圓潤力勻,形成富有彈性的曲線美,前人用“折釵股”來形容這種筆法。

以“折釵股”筆法寫出的草書,遒勁圓轉,渾厚而不佻靡。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古人的書論,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對於書法,每個書家都有自己的領會,用語言表達出來,都是比喻,比喻的東西,能理解當然好,不能理解而強行去揣摩,其實意義不大。那麼再說折釵股和屋漏痕這兩個名詞——折釵股這個詞由於語言的變遷,基本不好理解了,這裡重點說說屋漏痕。——小時候在農村住過的人都見過屋漏痕,就是那種彎曲蜿蜒而下的水痕。那麼書法與這種水痕有什麼關係呢?用另外一個書法術語來解釋,就是“積點成線”。什麼是積點成線呢?就是在反覆的提按當中行筆,寫出渾厚的質感。——最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顏真卿要提倡“屋漏痕”? 這就涉及到用筆的本質,不會用筆,寫出的點畫常常有虛飄薄尖等毛病,而這種毛病在臨習碑刻的時候,往往很難發覺,因為碑刻出來的字,已經湮沒了書寫的細節和質感。——但是,這種質感在漢魏碑刻裡面卻沒有喪失,在顏真卿和李北海的筆意和點畫當中也會看到清晰的繼承關係。學書者,如果有輕薄浮滑的毛病,是該好好理解屋漏痕,如果實在不理解,就好好臨一臨漢隸吧。


—煮酒論書—


屋漏痕,其實就是寫到一定成度,墨汁少了,而毛筆還在寫,,會出現幹色之筆,。折釵股是形容筆畫的折彎鉤,寫的又挺又力而不斷,就向古代女人的金釵,銀釵,在釵頭鬢時彎而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