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需要腰間要綁白布條?

蹲在牆角買回憶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需要腰間要綁白布條呢?





家裡老人死亡,做子女的要給老人披麻戴孝,身穿白長衫和麻布衣,腰間要扎稻草繩,據說稻草繩要用反手搓成,可以避邪。頭戴白帽子,腳穿麻布鞋。一直從老人死亡穿到安葬完成。



安葬完畢化靈堂的時候外人可以在火上順三下反三下以示過火了去黴氣了。子女孝服燒七的時候要穿,六七燒好了戴孝就算完成,再上墳燒拜就不用著孝服了。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要腰間扎白布帶?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說看。


月季正紅

為什麼農村參加葬禮需要腰間要綁白布條?這要看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和死去的年齡而定,不是說所有的葬禮都要綁白布條。

在我們這裡,6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村上人都會去化紙,化紙前每人發給一塊白布條,幫在第二個口門上,也叫良心道,圖個吉利。化紙也就是去給死去的人燒上一把錢,等於是過去我們都太窮了,到了陰間不能在受罪了,我們活著的人都給你送點錢花。



每當老人死去,作為子孫都得披馬帶孝,孝子身穿孝衣,頭上帶著孝帽,腰裡扎著麻繩,手裡拉著用燒紙條糊的柺杖。作為兒媳婦和女兒,還得穿著白鞋,鞋面上縫著一塊白布,這也是對死去的人滴一種哀思。這也是農村的一種風俗習慣。


在我們這裡,也就是人們說的披馬帶孝。特別有一點在我們這裡,作為老大不但披馬帶孝,還要端著勞盆,哭靈的淚水掉到勞盆裡越多,說明以後財源越大。在進墳的路上還要頭頂勞盆,老人入喪後,把勞盆摔的稀巴爛。老輩人的傳言,勞盆摔幾片,後人就有幾枝人。

當然啦,披馬帶孝只對準近親兒子,侄子,孫子,閨女侄和兒媳婦。親朋好友,去弔孝都是脖子上披三尺長的白布。只是一種議事,這也是民間的風俗習慣,在農村一直流傳至今。我以為這樣的風俗習慣一直會保留下去。


農村農民話三農

在國外,新娘穿白色婚紗頭頂白布被認為表達純潔之意;中國式婚禮一般採用大吉大利,寓意著生活紅紅火火,大吉大利。其實國外的白色婚紗起源於中國的葬禮,只是東西方信仰不同,才導致這種情形出現。

中國的葬禮全部使用白色,呈現出莊重神聖,也是表達對死者的尊敬。


儒家經典《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意思就是父母在,子女便不能穿白衣帶白帽。

另外,“白”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代表“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沒有彩色,稱之為“白衣”,後來也稱“布衣”,葬禮上使用白色也寓意不能忘本。

中國講究“披麻戴孝”,之前都是使用麻衣,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麻衣漸漸的消失了,只留下了白色孝服。

按照血緣親疏和輩分高低穿戴不同的“孝步”,俗稱為“破孝”。

破孝分為“破孝”和“破滿孝”,前者指的是五服內近親穿戴孝衣戴孝帽。一般在葬禮上對著逝者三叩九拜的都是五服近親,指子輩、侄輩、孫輩、曾孫輩、玄孫輩。

破滿孝”指的是參加葬禮的客人以及不相識的路人,只要在亡人靈前磕頭就可以領孝帽。題主所說的腰纏白布條就屬於這類,只是根據地方風俗不同,有的是腰間綁白布條,有的是隻帶一頂孝帽或者胳膊綁白布,但是表達的含義都一樣。

當有老人亡故,需要通知親朋好友前來“弔唁”,隨後出殯當天參加葬禮。

由於參加葬禮的白布含有“晦氣”,一般都是主人家提前準備好,待客人到來後分發出去,表達對亡人的悼念之情。

葬禮結束後,這些白布不能帶回家,一般都會現場燒掉。

中國自古稱婚禮為紅事,葬禮為白事,由於地域不同導致方式有所差異,但是最終的目的類似。



我老家山東,一般參加葬禮只帶一頂孝帽,你們那的風俗呢?

我是田頭說農事,歡迎各位關注留言

田頭說農事

這是雲南的一種傳統習俗吧!誰家人不在,離世了,親戚朋友都要為他戴孝,以示對逝者的哀思和尊敬。你說的腰間扎的白布就是“孝布”。根據與逝者的關係不同,孝布的樣式和扎法也不一樣。逝者的兒子要用白布做成帽子戴在頭上,腰間扎一根麻繩,俗稱“披麻戴孝”。女兒只要把白布做成帽子戴在頭上就好,腰間不用扎麻繩子(是不是因為重男輕女的原因不得而知)。外親或者孫輩們只要把白布條紮在腰間或者紮在頭上就行。等逝者離世滿三年,上墳的時候要舉行一個脫孝儀式,把孝布都拿去燒了,表示守孝已滿的意思。


易甫舟

這個在中國參加葬禮,穿白衣綁白條應該是幾千年留下來的習俗吧!從電視當中,我們也看到過,在以前的大城市裡面大戶人家有人過世了,也是穿白衣,綁白條


現在呢,在城市是很少見了,那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人口密度大嚴重影響別人的生活
,在大城市了,也是實現了火葬,在農村的話,還有很多地方是土葬,這種習俗就延續了下來,所以現在在很多的農村,還可以看得到,這穿白衣綁白條也是對逝者的一種悲痛,一種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