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教堂司事(Sexton)自行火炮是二战后期英军装备的主力制式自行火炮,有的资料中也音译为塞克斯顿。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教堂司事MK.II型自行火炮

对教堂司事型有两个常见误解:一是认为教堂司事是英军直接在美制M7牧师(Priest)基础上换装25磅炮改造而来,其实这种车全是新造的;二是虽然这种火炮是应英军的需求开发,也大量装备英军,但所有的教堂司事都是加拿大设计并生产的。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主教性能较差,英军没有大量装备

英军在二战中的制式支援火炮是QF25磅榴弹炮,口径为87.6毫米。1941年英军用瓦伦丁步兵坦克底盘装上25磅炮开发出主教(Bishop)自行火炮,但性能比较低劣,产量只有149辆。

1942年夏季英国人获得了美援M7牧师自行火炮,但英国人对牧师也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牧师使用的是105毫米弹药,这种炮弹必须美国提供,与英国原有的后勤系统不兼容。当美军参战后,105毫米弹药要从美军的补给体系中获取,少不得还要看美国人的脸色。所以只要情况允许,英军就会想方设法替换掉牧师。还记得前文里被改造成袋鼠车的72辆牧师吗?加拿大第三步兵师淘汰牧师后换装的竟是牵引式的25磅炮。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M7牧师同样不为英军所喜

几乎在获得牧师的同时,英国人就要求美国设计一种使用25磅炮的自行火炮。美国在牧师的第二号原型车上安装25磅火炮,试验车被称为T51,但第一次实弹射击时就把炮座震坏了,这个项目就此拖延下来。英国于是转向加拿大,要求加拿大开发一种对应的自行火炮。

当时加拿大正在生产公羊式坦克,这种坦克和牧师一样使用美国M3中型坦克底盘。加拿大陆军工程设计分部便以公羊式坦克为基础参考牧师的设计开发新的自行火炮,原型车于1942年6月23日完成。加拿大陆军试验后非常满意,分三批订购了124辆。

1943年初,新式自行火炮的原型车被送往英国进行评估,英国人试验后同样非常满意。于是英国人按照用宗教职务命名自行火炮的传统将其命名为教堂司事,第一批订购了300辆。此时加拿大已经不再生产过时的公羊坦克,改为生产加拿大版的美制M4A1谢尔曼,即灰熊式坦克,因此这一批教堂司事都是用灰熊底盘制造的。为区别起见,灰熊底盘的教堂司事被称为MK.II型,对应公羊底盘的则被称为MK.I型。此后生产的教堂司事全是MK.II型,MK.I型仅装备加拿大部队。

从1944年初到1945年初,蒙特利尔机车厂共生产了2026辆教堂司事,加上最初的125辆,总产量为2150辆。其中一部分是不安装火炮的GPO型,这种型号在车身内安装了19号电台和地图桌,由炮兵指挥人员使用。

现在我们可以看下教堂司事和牧师在外形上的区别了。教堂司事使用带制退器的25磅炮,比牧师的105毫米炮细得多,并且弧形防盾明显凸出;教堂司事的驾驶员在车体右侧,而牧师在车体左侧,对应的驾驶窗位置也不同;牧师车体右侧有一个凸出的圆柱形机枪手位置(因为外形类似牧师的讲台而得名),而教堂司事没有;牧师战斗室侧后部装甲较高,看上去呈方形,教堂司事的战斗室侧面装甲呈向后下降的折线形;如果从顶部俯瞰战斗室,还能看到牧师的弹药围绕火炮摆放,而教堂司事的弹药则统一储存在战斗室后方的弹药箱里。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教堂司事各型与牧师侧视对比

两种教堂司事的内部布置也有所不同,MK.II型还会在发动机舱上方布置辅助发电机和附件,但最明显的区别是MK.II型使用M4谢尔曼坦克的悬挂,而MK.I型使用M3李式坦克的悬挂。现在能看到的实物和照片基本上都是MK.II型的。

​教堂司事型的25磅炮射角为+40°/-9°,水平射界为左25°右15°,备弹105发,保留了使用穿甲弹和榴弹直瞄射击的能力。辅助武器为两支布伦式轻机枪,配有50个30发弹匣以备对空防御和近距离战斗。战斗室正面装甲为32毫米,弹药箱有双层防护。该车时速40千米,行程200千米,处于当时的正常技术水平。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英国11装甲师的教堂司事跨越塞纳河

1943年英国第八集团军首先装备教堂司事型,刚好赶上意大利战役,其后该车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和西北欧的作战。大多数情况下该车在前方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进行间接火力支援,有时也被编入坦克营以直瞄火力对抗工事和步兵。在法国作战期间,教堂司事的一种常见打法是将火炮升至最大仰角,以最小号装药发射,用高抛弹道打击占领山头阵地的德军。在荷兰的作战中装备教堂司事的部队经常利用夜暗前出,对德军阵地实施急速射击,然后在德军还击炮火来临前快速撤退。这种打法反复进行,屡试不爽,获得了很大成功。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教堂司事MK.II侧视

二战结束后,英军中的教堂司事型一直装备到1956年,二战时在英军麾下的加拿大、南非、印度、波兰也装备过该炮。葡萄牙也买入了一些教堂司事,一直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1947年澳大利亚独立建军时,认为需要一种自行火炮伴随坦克作战,于是在自用的M3A5格兰特坦克底盘上搭载25磅炮改为自行火炮。这种火炮被命名为Yeramba,名称取自土著人使用的投矛器。Yeramba的设计思路很明显来自教堂司事,该车共改装了14辆。

既非美国的牧师,也不是英国造,加拿大教堂司事自行火炮

澳大利亚Yeramba自行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