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喜歡朱標?

人不範二枉少年_


朱標作為朱元璋與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說的嫡長子。從朱元璋跟隨義父郭子興闖蕩天下之時,朱標的誕生給27歲的朱元璋帶來了希望和信心以及努力打拼天下的動力。



畢竟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不肖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深深的印在了讀書不多但是深諳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朱元璋腦海之中。而嫡長子朱標的出生徹底的解決了朱元璋後繼無人的窘境。這使得朱元璋在以後的反抗肇源的鬥爭過程中,以及與其他起義軍對抗的過程中更加的有動力、有激情。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城。聽聞自己喜得一子,朱元璋狂喜。刻石以記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朱標5歲那年,朱元璋便請當時的一代名儒宋濂作為朱標的授業恩師。宋濂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宋濂與劉伯溫等人被稱為“浙西四賢”又被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其人才學和文化水平不在劉伯溫之下。因此被朱元璋稱為“明初文臣之首”。可見宋濂此人的才學和文化造詣之高。選擇宋濂為朱標的授業恩師,也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對於朱標所寄予的厚望和用心良苦。


第二點,朱標並非只有嫡長子這一特殊身份。朱標更是以德服人。朱標作為嫡長子,儘管早年生活於戰亂之中,但是朱標卻在年少時便表現出了極大的聰明才智和仁愛之心。朱標作為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的長子,對待自己的弟弟妹妹們十分用心且處處照顧,而且朱標更是因為賢明仁慈得到了跟隨朱元璋打拼天下的淮西勳貴的支持。這也奠定了朱標作為嫡長子和繼承人在朱元璋集團內部的地位和勢力。

因此朱標無論是從自身的努力還是嫡長子的身份,都值得朱元璋對其寄予厚望。而且作為開國之君,大明王朝剛剛創立,朱元璋急需從動亂不堪的元朝制度中恢復漢族體制作為大明王朝的立國根本。

其中恢復嫡長子繼承製便是朱元璋十分重要的一個措施來保障大明王朝的江山萬世永固,後代子孫不會因為爭奪皇位而手足相殘。這是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後不斷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而且作為一個剛剛建立的國家,立長不立幼本身對於這個國家的發展就是有利的。畢竟國弱主幼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每一次出現都意味著國家要遭遇一次浩劫,王朝的統治可能被顛覆。其實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許多王朝滅亡與皇帝年幼不能親政不無關係。

然而天不假年,身為大明王朝繼承人的朱標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這一事件的發生徹底的改變了朱元璋的計劃。因此朱元璋為了維持嫡長子繼承製不變,寧願放棄眾多優秀的兒子而選擇了皇長孫朱允炆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並且殺戮了一批開國元勳,這也為其後不久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與建文皇帝朱允炆圍繞著皇位發生了激烈的角逐。


珞珈山的貓


歷代打天下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心中的接班人是一位理想的守成之君、仁孝之君,而太子朱標符合朱元璋心中的人設。

“文治武功”這四個字不是白來的,自古以來打天下用武,治天下用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而作為帝王的朱元璋當然明白他需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帝王來繼續經營它的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同樣也是一個受禮教文化影響頗深的帝王,大明王朝推行儒家禮儀,那麼勢必就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而太子朱標向來以仁孝著稱,這在朱元璋的心中是極大的欣慰。

朱標是在朱元璋27歲的時候出生的,這樣的年紀對於古代人來說,講真,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頗有“老來得子”的喜悅之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明朝正式建立。那時候的太子朱標13歲,此時的朱標作為最年長的孩子,有大把的機會和自己的老爸待在一起。而明朝建立之後,仍然是個內憂外患、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的局面,這個時候的朱標有了更多的機會替自己的老爸處理一些政務,太子監國的事情也讓太子朱標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朱標是馬皇后的嫡長子,老朱與馬皇后鶼鰈情深,這樣的正統身份,無疑也讓朱元璋對自己的這個兒子有了一份異於常人的寵愛,為了培養太子朱標,朱元璋給朱標配備了宋濂等天下名師組成的豪華帝王輔導班。並且朱標與朝堂中大臣的關係相處十分融洽,頗受朝堂大臣們的擁戴,在朝堂大臣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威望。

而朱標的性格也是他最大的優點,朱標這個太子,從小懂事、聽話,而且對待自己的幾個兄弟都是異常的疼愛,關鍵時刻敢於亮劍,保護弟弟,還曾經救過自己二弟的命,這樣的仁義太子朱元璋怎麼會不喜歡?

朱元璋一生擁有26個兒子,對於朱標,朱元璋自始至終是按照儲君之位的方向培養的。而且單單從帝位的繼承者來說,朱標是最合法的繼承人,符合朱元璋對太子的幾乎所有期待,我們只要看朱元璋在這些兒子身上所下的功夫就可見一斑。

再看看我們的老朱頭朱元璋,打打殺殺了那麼久,那些文臣武將一個一個整天膽戰心驚,素以仁孝著稱的朱標上臺恰恰能夠安撫一下大臣們的小心臟,這兩個人,朱元璋扮白臉,朱標扮紅臉,一張一弛,相得益彰。

朱元璋後期之所以那麼強烈的打壓群臣,朱標經常為那些受難的大臣們求情,說穿了,就是朱元璋為了替自己的兒子積攢人情,反正朱元璋也情知自己已經當了一輩子“壞人”,也不在乎這一星半點的差評,為大明江山計,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但是,在洪武25年的時候,被朱元璋辛辛苦苦培養長大的太子朱標突然病逝,朱元璋痛苦流涕,悲痛萬分,給自己的這個好兒子賜諡號“懿文”。朱標病逝後,朱元璋明明可以從自己眾多的兒子中選擇一個作為後來的儲君,但事實上,朱元璋並沒有這麼做,他選擇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子,這未嘗不是對朱標在天之靈的一種慰藉。

不管從哪裡,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歡程度並不一般,朱標也的確對得起父親對他的期待,假如不是英年早逝,後面的朱老四還真是蹦躂不起來。


歷來現實


如果在中國曆朝歷代開國帝王中選出一個比較心狠手辣的皇帝,那麼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定可以榜上有名。畢竟能夠從一個小小的放牛娃到九五至尊,沒有點狠辣和手腕是不可能的。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如此狠辣的一個人,他唯獨對自己的長子朱標卻十分的慈愛寬容,為其處處考慮,喜愛至極。

這時有人可能就會說,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有幾個人不喜愛自己兒子的,這麼說那就錯了,朱元璋作為一代帝王,兒子並非只有一個,但是他對其他的兒子就十分冷淡,沒有一點喜愛,在為其他兒子封王后,他甚至下令不允許他們隨便進出都城,離開封地。

那麼朱元璋為何又偏偏如此喜歡朱標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患難與共,常伴於身

朱標為朱元璋的原配馬氏所生,也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出生時的朱元璋正處於創業階段,並且處境艱難,四面豎敵,之前還沒有一個子嗣來承繼後業。

而這個時候長子朱標的出生對朱元璋來說其實意義特別重大,首先,因為有了子嗣,對朱元璋來說,就是後繼有望,沒有了後顧之憂。

要知道,朱標出生時朱元璋已經27歲了,在古代這個年紀才有子嗣已經是很晚了,朱元璋在創業中途得到了朱標給了朱元璋極大的信心。



之後,朱標也一直被朱元璋帶在身邊,南征北戰,父子兩個可以說是患難與共,這給了征戰半生的朱元璋極大的慰籍。

在明朝建立前,朱標雖然身為朱元璋的兒子,但是他並沒有享受到榮華富貴,這一點上,朱元璋的其他兒子都不能與朱標相比,因為他們大多都出生較晚,出生時天下初定,一出生就享受到了榮華富貴,所以在這上面朱元璋也覺得是十分虧欠朱標的。

所以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雖然對外殺伐果斷,甚至連許多開國功臣都不放過,但對朱標可以說是言聽必從,儼然一副慈父的形象。

二、朱標仁孝、勤政愛民

我們都知道,一個王朝建立之前,需要一個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皇帝,但是王朝建立之初,就必須要修養生息,與民和平,這就必須需要一個仁德的皇帝來作為繼承人。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建立者,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恰恰朱標就是這樣一個仁孝,天性仁慈的人,他又是自己的嫡長子,將來是正好要繼承自己的基業的,有這樣一個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兒子,朱元璋又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所以朱元璋一直是將朱標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對他寄予厚望。


朝中無論大事小事,朱元璋幾乎都會讓朱標隨身傾聽,並經常詢問朱標的意見,朱標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對於提問大都能對答如流,這讓朱元璋十分的欣喜。

後來,朱元璋甚至下令,朝中政事都必須先經過朱標處理過後,然後才能向自己奏聞,朱標也一直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將繁瑣的政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有這樣有才能又仁德的嫡長子,朱元璋如何能不喜歡呢。


夏目歷史君


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朱元璋喜歡朱標與朱元璋堅定以朱標為太子,這兩者其實沒有必然關聯。答案是二者都是肯定的,但朱元璋堅立朱標為太子絕不僅因為喜愛。


一方面,朱元璋做為一個父母諸兄早亡,被迫長年獨自流浪的孤兒,對血緣親情的珍視超乎常人。比如明朝的靖江王,是唯一非朱元璋後裔的藩王,而是朱元璋長兄朱興隆(本名朱重五)的後代。而這位長兄,按朱元璋《御製紀非錄》中所言

幼因皇考(朱元璋之父朱五四)惜之甚,及壯,無狀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勝言。

對父母尚且不孝,對幼弟想必不會好到哪裡。

其子朱文正(小名驢馬),本來極受朱元璋重視,曾官拜大都督,位居諸將之首。然而朱文正橫行不法,受到朱元璋責問,就有叛投張士誠之意,甚至在被朱元璋親自審問時態度極為惡劣

不期忘前日之艱辛寒微之極,恣肆兇頑無所不為,又何言哉。大逆之道既洩,朕恐為人所譖,特召而面審之,其應之辭,雖在神人亦所不容。(同上《御製紀非錄》)

最終被朱元璋處死。搞得朱元璋感嘆“嗚呼,嘗雲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按說換其它人,對兄侄一門也就死心了。可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後,在第一批封藩諸子時,也將朱文正之子朱守謙(小名鐵柱)封為靖江王(就藩於桂林),雖是郡王,但待遇規模都與親王相仿。但朱守謙也橫行不法,甚至公然對朱元璋有怨言後,朱元璋仍然多次給朱守謙機會,直至無可救藥後才將其禁錮於鳳陽。長兄一門三代如此,朱元璋對此也是無奈的很。

嗚呼!蓋由守謙祖、父愈積淵深,禍重巍山,有所感而致然乎?

到此為止按說已經仁至義盡,但朱元璋因為不忍絕兄長之嗣,仍然以曾侄孫朱贊儀為靖江王世子,並安排他拜訪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從山東回京師,周遊全國以增廣學識見聞,最終使靖江王一支與明朝相始終。

對兄侄一門尚且如此,對自己親生兒子自然有過而無不及。直到晚年,因為最不成器的秦王被宮人毒死,年近七十的朱元璋還要親筆給諸子寫信提醒。

且如寢室處所,爾等來朝,吾曾親引指示吾床,周匝群宮人鋪睡處,所有關防有勢。秦不以吾言為法,與小人孤處,殺生之禍必生矣。老眼昏花為諸子之計,又拭模糊老眼,還親稿淨行,以示諸子。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記事(明太祖欽錄)

老皇帝的舔犢情深,躍然紙上。對其它就藩於外的兒子如此,那對最重視,且一直在身邊陪伴協助自己的長子會是什麼感情,也就不問可知了。

朱元璋堅定以朱標為太子,則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既有遵照嫡長繼承的宗法制度,以確立關係明朝長治久安的有序皇位繼承考慮外,朱標個人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我們現在看到的朱標形象,受到文人加工的嚴重歪曲,以致面目全非。朱標經常被描繪成與朱元璋剛猛治國對立的仁厚到軟弱的形象,而且經常與朱元璋的施政方針有矛盾。但這是他真正的本色嗎?會不會僅僅是後世文人有意改造過的形象?朱標十歲即被立為吳世子,明朝建立後成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時以三十七歲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堅如磐石。而自洪武十年後朱元璋就下令“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要知道,讓太子主持處理政事會對皇帝權力構成相當威脅,所以歷代皇帝很難做到放手讓太子參與政務,更別說朱元璋這種工作狂型的開國之君,只有對太子有極大的信任和真心倚重才能有此決定。朱標主持朝政處理達十五年之久,卻從未見朱元璋有公開對太子處理政務不滿或更換太子的意向(非史料的小說家言不予採信),這與那些因對太子不類己而不滿,疏遠乃至嘗試更換太子的前朝事例大相徑庭。

朱標主持政務期間,也是明朝四大案中除朱標去世後爆發的藍玉案以外的三大案爆發期間,可以說朱標是主持了明朝政治大案處理的,而除了為受孫子牽連進胡惟庸案的老師宋濂求情這種小事外,看不出朱標與朱元璋在大政方針上有明確的對立。而朱標有時為其它藩王或功臣向朱元璋求情,與其看作與朱元璋做對,不如說是朱元璋安排太子向兄弟和功臣市恩更可信,否則很難想象朱元璋真要處置的人會因求情就被放過。所以說朱標和朱元璋是彼此配合密切的政治紅白臉。朱標是朱元璋的政治緩衝器,而朱標又能借朱元璋的威懾而使人心歸附自己,但二者利益和立場是一致的。


很多後世營造的人物形象,因為要加強與批判對象的對比效果,往往失真嚴重。比如建文帝朱允炆也被說成“仁柔”,但以他剛一繼位,就接連廢掉五王,將自己叔父逼死囚禁,對朱棣欲置死地而快來看,此人個性相當輕率狠辣。將其塑造成仁柔的形象,只是朱棣的反對者用來營造建文帝是人畜無害的受害者,從而加深朱棣罪責的手段。而說朱標如何仁厚,如何與朱元璋作對,也是反對朱元璋的文人指桑罵槐的手段。


蔣翰禹


誠邀,如題。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歡,既是朱標嫡長子身份的體現,也是朱標溫文爾雅的性格所決定的。



朱元璋對朱標的偏愛,可能會讓歷史上任何一個太子感到嫉妒

其實太子對於皇帝而言,是一個最不好乾的職位,因為在皇帝面前,太子是臣,在大臣面前,太子是君,君君臣臣實在是很難切換。是以太子和皇帝對著幹不行,太軟弱也不行。可是朱標不一樣,朱元璋一生都沒動過廢太子的念頭,雖然朱標經常和對著幹。比如朱元璋因為宋濂兒子和胡惟庸有牽連,在處死宋濂兒子後還要處死宋濂。宋濂是朱標老師,朱標就為宋濂請求。朱元璋雖然很不高興,但是還是沒有殺宋廉,朱標死後,放著那麼多皇子不要,朱元璋直接把皇位傳給了朱標兒子,父子之情有多深厚可想而知。


那麼朱標為何如此受到重視呢?其實原因有二!

其一,朱標是嫡長子。

朱標是朱元璋妻子馬皇后的第一個兒子,貨真價值的嫡長子,與生俱來就有繼承朱元璋地位的權利

其二,朱標性格溫和

朱標的性格很討喜,他不像自己的老爹朱元璋那般暴躁,忠厚愛人,謙遜有道,見老爹殺人太狠,便向他提議“寬通平易之政”,朱元璋自己也知道為政很苛刻,希望下一屆的大明國家領導人能改變嚴刑酷法,以仁治國,養護百姓,這方面朱標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先澄清一下,朱標為何人所生.這個關係到朱標的身份是嫡出、還是庶出。曾有傳言說,朱標非高皇后馬氏所生,而為李淑妃庶出,後過繼給馬皇后。此言差矣,若李淑妃為朱標生母,淑妃父名李傑,至正16年,方投到朱元璋麾下效力,李傑當時年方26歲。

任李傑怎樣,李淑妃至多不會超過12歲。12歲生朱標,可能麼?最關鍵的是,朱標生於至正15年,莫不是李傑,將幼女11歲先行嫁過來,還會馬上懷孕,過了兩年,自己再投過來效力?所以,朱標為高皇后所生嫡出,應該問題不大。

那麼,朱標深得朱元璋喜愛,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1.嫡出。這個原因,不是受到朱元璋喜愛的充分必要條件,但嫡出卻是做為太子的基本條件,這是由明代承繼排位法所決定的,具體的排位承繼方法,這裡就不展開了。

不過應該知道,這個承繼方法由朱元璋制定,寫入了指導歷代后皇規範的《皇明祖訓》之內。適用範圍為,皇位和官位的承繼。因為朱標是太子,而且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最為穩固的太子。那麼,朱元璋的喜愛,一定是其應有的標配,這是無可置疑的人性邏輯所決定的。

2.共患難。朱標生於朱元璋起義的二年後,並貫穿了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朝的整個時期。至正24年,朱元璋被推舉為西吳王(張士誠先稱吳王,史書稱東吳王),即立朱標為世子。這就從法律確定了,朱標對王位有最優先的承繼排位。到了大明建立的洪武元年正月(即元歷至正28年),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晉立朱標為皇太子,確定了朱標對皇位有最優先的承繼排位。

這種迫不及待的動作,無疑是一種對朱標政治前途的極度肯定。朱元璋這種在政治上的誇張表現。除了患難與共,和極度肯定年僅13歲的朱標政治前途的遠大之外,“劍雄品評”拿不出其它任何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對這個歷史事件,所作的邏輯判斷。

是的,做為傑出政治家的朱元璋,除了對朱標的治國能力極為看好之外,剩下的,也只有表示對朱標這些年來,與其患難與共的感謝。當然,對於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來說,患難與共,肯定不是定朱標為太子的理由,但一定是最喜愛他的理由。

所以,這裡要再澄清一下,對於成熟的政治家而言,最喜愛的表示和立太子是不同的。喜愛兒子,是所有父親都會做的事情;而匡定太子,這麼嚴肅的政治行為,只有經皇帝和大臣的充分討論後,才可以實施、並公示天下的。

3.朱標自身政治才能。確實,由於朱棣是撍越了承繼法上臺。出於對傳統禮制的恐懼,明代正史的許多記錄,都遭到永樂朝粗暴地篡改。這種干擾,使我們對朱標、朱允玟的政治能力,產生了巨大的懷疑。猶豫、寡斷、忠厚、愚蠢,輕率,似乎成了朱標父子的性格歷史標籤。

那麼,12歲的朱標,就被朱元璋派至家鄉臨濠祭祀祖墓。如果這還不是一個明顯的政治信號的話。再請看,洪武皇帝在立國元年,為太子配備的豪華輔政團隊陣容。以李善長、劉基、徐達、常遇春、湯和、馮勝、楊憲、鄧愈等二十來位知名的文武官員,做為太子的文武教習老師,兼太子賓客。並不再於東宮之外,另設府僚。直接入賓,以利與太子監國。

什麼意思?本來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臣、大明之柱國。如果要輔政太子,可以,在東宮外另設府衙,以防外臣結為太子黨,並對皇權產生威脅。這是任何一個思路正常的皇帝,所必做的防禦動作。朱元璋,競然傾盡一朝肱股之臣,直接資產注入東宮,並不要太子的對賭協議。

剛剛趕走元朝統治者,春秋正盛、腦容量超大的朱元璋,是大明的第一傻子麼?如果不是,那就是朱標未來的政治能力會強大到,足以讓朱元璋極度放心;當然,老朱對小朱的喜愛,也應該強大到同一個數量級。只有這樣,才會讓這位中國歷史上最為多疑,也極為睿智的帝王,做出如此瘋狂的舐犢情深的舉動。唉,識別篡改後的正史,並做出一定的判斷,真的很麻煩。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朱標,是明朝開國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之子,也是“乞丐皇帝、布衣天子”朱元璋一心培養的接班人。可是天降橫禍,讓洪武皇帝幻想破滅了!


△朱元璋、太子朱標(劇照)


朱標宅心仁厚、寬容仁愛,秉性一點也不像他父親朱元璋。那麼,為何朱元璋鐵了心 立朱標為太子?並對其嘔心瀝血、寄予厚望?

主要原因,有以下4點:

1、朱標是嫡長子,先天身份優勢

△朱元璋、馬皇后、朱標(劇照)


朱標,朱元璋和馬皇后(馬秀英)所生的嫡長子。古時繼承禮法遵循“立嫡立長”。朱元璋做吳王時,年僅13歲的朱標就被立為世子,早早把朱標當成接班人來培養。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又立朱標為太子,並聘請當時飽學之士、名師大儒教授朱標,選才俊之士伴讀,還培養鍛鍊朱標理政能力。明太祖朱元璋在接班人朱標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2、朱標是好兄長,兄弟諸王敬服

朱標對待諸兄弟愛護友愛,是一位受兄弟們敬重、和諧家族的好兄長,在諸兄弟之中人氣威望都很高。秦王朱爽、周王朱楠、晉王朱網等諸王,都曾多次犯錯,觸怒了老爹朱元璋,多虧兄長朱標從中各種調解,才讓兄弟們免於罪罰。特別是晉王朱網,在其封國驕縱、多行不法,朱元璋震怒,也是朱標挺身力挽得救。朱標當太子,兄弟們沒話說,都心服。

3、朱標是好儲君,群臣眾望所歸

△太子朱標



朱標的個人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被朱元璋嘔心瀝血培養多年,是把處理朝政的好手。朱標還經常被老爹朱元璋派到地方考察、歷練,不僅引導朱標治國方略、思想理論,還在經常在協助朱元璋處理朝政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和實踐。從太子朱標的種種表現來看,對大臣禮賢下士,對朝政處理妥當,對朱元璋敬愛孝順,贏得大臣們一致肯定,是眾望所歸的好儲君。

4、朱標是文治主,守成之君優選

打天下時,需要像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武力建功;而治天下時,卻需要以文治國,建設國家。亂世打天下之所以“重典嚴猛”,只是因為戰場上你死我活,嚴猛才能駕馭部將、凝聚戰鬥力。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明太祖朱元璋也明白,他在位期間為政過於嚴猛,到了兒子朱標即位時也該“鬆鬆些”了。他希望朱標做個守成之君,而朱標正是守成之君的好人選。

然而,世事難料。


△晚年朱元璋(劇照)


很不幸,明太祖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承受喪子之痛,打擊巨大,不得不考慮另立接班人。隨後,朱元璋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明太祖死後,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劇照)


後來,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聯合藩王們發動“靖難之役”,首都南京城破,建文帝焚宮後不知所蹤,叔叔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朱棣就成了明成祖。

試想:如果眾望所歸的太子朱標不死,燕王朱棣還敢造反嗎?又能不能當上皇帝?

【原創:峰子哥;點關注 趣史隨時獲得!】


峰子奇觀


根據《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這本書裡的描述,朱元璋在國事上更喜歡老四朱棣。如果不是因為皇帝的職業操守,立嫡立長,朱元璋很想立朱棣的。所以,我認為朱元璋在國事上並不喜歡太子朱標。但是作為朱元璋第一個兒子,他是非常疼愛這個兒子的。

朱元璋在政治上不喜歡朱標就舉一個書中的例子。朱元璋在屠戮功臣的時候,太子朱標,一再為那些功臣求情,希望朱元璋能以慈悲為懷。朱元璋氣的不行,他這麼做其實是為朱標登基掃障礙,可以朱標並不懂。朱元璋把眾人屏退後,往地上扔了根荊條,讓朱標撿起來。朱標看有刺,就不想撿。朱元璋就跟他挑明瞭說,是為了給他掃除隱患。結果朱標回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說,大家好著呢,是你太殘暴。朱元璋氣的,拿起椅子就砸過去了。當然,朱標沒有被砸中,朱元璋為此氣的睡不著覺。

但是生活中朱元璋對這個兒子是非常疼愛的,對朱標的感情也很深。主要是因為,朱標是朱元璋還沒有得天下時所生,當時正在攻打南京,家裡傳來老婆生了一兒子的喜訊,這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上天告訴他,不怕後繼有人了,對這個兒子所代表的意義,心裡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等朱元璋登基後,對朱標的教育非常重視,老師都頂頂有名的名人,像宋濂,徐達,李善長、常遇春等等。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還時常對其諄諄教導。朱元璋對自家人很是看重,這個兒子也沒有讓他失望,對弟弟妹妹們倒是頗有大哥的風範。可惜,從小受教育的朱標,嚮往的是仁義治天下的路子,和朱元璋心狠手辣的治國風範,完全相反。所以就出現了上面出現的事情。



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密斯時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馬皇后所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出生在太平陳迪家中。雖然也有的學者認為他並非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一個私生子,但畢竟現在還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嫡長子,是朱標的一個天然優勢。

生於戰亂之際的朱標,從小就跟隨父母過著戎馬倥傯的顛沛生活。一次,朱元璋被陳友諒打敗,潰不成軍,還是馬皇后身背朱標奪馬而逃,方才脫險。朱標對這件事感念頗深,後來讓人繪了一幅《負子圖》,時常帶在身邊。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后,年僅十三歲的朱標便被冊立為世子,成為朱元璋的法定繼承者。

對這位繼承者的培養,朱元璋可謂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為了保證他的安全成長更採取了諸多措施。後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朱標也由王世子轉變成了皇太子。朱元璋於宮中特設“大本堂”,徵召四方名儒教導太子及其他諸子讀書,還選取一些才俊之士充當伴讀。朱元璋也不時光臨大本堂,賜宴賦詩,與諸子商討古今,評論文字。洪武十年(1377)時,朱元璋又著手培養太子的理政能力,令國家政務都要先稟奏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朱標也在朱元璋的扶持下很快便成為朱元璋理政的得力幫手。

上圖明東陵,位於孝陵以東,朱標葬於此

關於朱標與父親之間的政見衝突,多為後人誇大與附會,說朱元璋由於不滿太子的柔弱,曾萌生易儲的念頭而屬意於和自已風格更為相近的燕王朱棣。這實際上是“靖難”之後,朱棣一派基於政治目的的穿鑿附會。

事實上,朱元璋並非反對朱標的仁厚治國,他所倡導的“重典馭下”“以猛治國”也只侷限於“亂世”而言。他知道仁厚的太子缺乏創業的才智,卻不失為一位守成的君主。仁厚治國、傳之萬世,是要等太子即位後再去完成的偉業,當前自已的任務就是為太子掃除荊棘、奠定守成的基礎。

上圖電視劇《穿越時空的愛戀》中的秦王、晉王、燕王

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家族內部,朱標似乎都是眾望所歸的繼承者。朝臣們自不用說,就是在兄弟們眼中,朱標也是一位仁慈友愛、受人愛戴、可以和家睦族的兄長。秦王朱樉、周王朱楠等曾多次犯錯,觸怒朱元璋,都是朱標從中多方調解,才使他們得返封國。尤其是晉王朱棡,性驕縱:再國多為不法事,“或告棡有異謀。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因而,無論從朱元璋自身,還是從朝臣態度與家族內部的關係來看,朱標都應該是最為合適的繼承者。


陵西散人


無論是作為大明天子的朱元璋,還是作為父親的朱元璋對朱標的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儘管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但其中朱標和朱元璋的感情是最為特殊的,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從中國傳統的宗法禮儀制度而言:嫡長子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地位,幾乎就是天生命定的繼承人。就朱元璋個人而言:馬皇后是他的結髮妻子並且在打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賢內助的輔佐作用,對此朱元璋是心存感激的,這種感情自然也會愛屋及烏反映到朱標身上。

朱標和朱元璋是真正的父子——這並不是否認朱標的弟弟們和朱元璋之間的血緣關係,而是就心理情感所言。事實上就血緣關係而言:朱標和他的弟弟們都是朱元璋的親生骨肉;所不同的在於:當朱標的弟弟們出生時朱元璋已是九五至尊,他們之間首先是君臣,其次才是父子,而朱標出生時朱元璋還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可以說朱標是所有孩子中唯一和朱元璋真正有過一段沒受任何政治因素影響的父子之情的。在朱元璋看來:經歷過打天下過程的朱標比起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弟弟們更能扛得起大明江山社稷的重擔。當然也許有人會覺得朱棣的能力也很突出,可朱標在世時朱棣是否已嶄露頭角尚未可知吧。

朱標乃眾望所歸之人——身為嫡長子的朱標在朱氏家族內部始終扮演著協調父皇和諸位弟弟們關係的角色,每當弟弟們因過失觸怒父皇朱元璋時朱標總是能盡力協調,維持著朱氏皇族的團結。如果朱標不死,應該說他的弟弟們對他是心存敬畏的,像靖難之役這種朱氏皇族的內訌應當是能夠避免的。事實上敬畏朱標的不只是他的弟弟們,朱標對朱元璋交辦的朝政事務也處理得恰到好處,他禮賢下士的作風贏得了朝臣們的擁戴。

朱標乃文治守成之君——朱標和朱元璋儘管是父子,但脾氣秉性差異巨大。這點有一個故事可以佐證:朱元璋晚年大殺功臣之時朱標曾勸諫父皇,朱元璋扔下一根全是刺的荊棘讓朱標去撿,朱標一撿就把手扎傷了,朱元璋說道:“你看這全都是刺,不好撿吧?現在朕所做的一切就是幫你把刺拔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太子的脾氣秉性是充分了解的,可他仍執意讓朱標繼承自己的皇位是因為他深知:治亂世當用重典,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打造一個太平盛世,然後將其交給朱標;而朱標所要做的則是以寬仁大度、禮賢下士的作風守住這份基業,這才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