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前言:平凡国民车,流有不平凡的DNA

历经12 代演变,身为全球畅销车系的Toyota Corolla 车系,不仅在全球各地能看到身影,说是街景道路日常最平凡的国民车也不为过。细细回味Corolla 车系的渊源,仍可以发现初始Corolla 推手,源自战斗机的航空元素,加上因应不同世代所演进的日美风格,都让Corolla 车系流有不平凡的DNA。


60 年代,对于历经第2 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不再钻研军事研究武器(或说是被迫去军事化) ,而是转为研发国民日用品,而这项趋势也导致60 年代的日本经济突飞猛进。拜大量的二战军事科技所赐,许多民生用品也开始运用了这些科技,当然汽车也是不例外,包括此次为各位所解析的Toyota Corolla 车系,正是从60 年代开始缔造日本造车辉煌历史的核心要角。

1 代传奇,从二战叙述起

早在60 年代或是更早,其实并没有所谓的造型美学设计,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工程为导向,好不好看大都是以工程师的眼光以及经验而设计的。Corolla 初代总工程师的长谷川龙雄Tatsuo Hasegawa,就是以航太工程师的背景下设计出第1 代Corolla。在外观上Corolla 运用了许多二战战斗机的概念,并且使用大量的空气力学,而在当时的日本车厂并没有一家车厂使用风洞测试来试验空气力学。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担任Corolla 初代总工程师(Chief Engineer, CE) ,是1916 年诞生于日本鸟取的长谷川龙雄(Tatsuo Hasegawa) ,其1939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学系后,加入当时的立川飞行机株式会社并主导Ki-94 设计工程,战后则于1946 年投入Toyota 汽车制造领域,开创出Toyota Sports 800、Corolla 与Celica 等经典车系。

在造型方面,车头有如Ki-94 的机鼻,有种外壳包覆着内部引擎的感觉。而车身上由一条往后向下坠的镀铬饰条,凸显了二战Ki-94 的机身线条。在Green House(亦指车市乘坐空间)也是比对Ki-94 战机的座舱,就连前三角窗的部分也是比照的唯妙唯俏,最特别的莫过于引擎盖上一条凸起的特征​​线,这条线则是点出整台车的精神。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外观造型仿造当时Ki-94 战机的外观,向后下坠的线条以及包覆式的车头,还有像战机座舱的空间。

受到美国影响的2 代Corolla

继1代获得大受好评之后,Toyota在4年之后又推出了2代,在造型上大致上维持着上一代的精神,但是多了点肌肉线条。或许当时的日本在战后受到许多美国的援助,导致70年代后的Corolla变得倾向美国车的风格。最明显的就是有如海浪般的窗线以及肩线,这次在经典的引擎盖上则是多出了两个进气孔,让整体造型变得更加运动了一点。

再来看到车头,这次2代则是采用双层式的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也是从Ki系列战机的机鼻后方排气与机身的连接处。当然Toyota为了让Corolla更亲民以及实用,在后续也推出了四门轿车以及五门旅行车的车型,在造型上也是完全比照双门轿车的规格。有趣的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油价上涨,这时小排气,以及超级符合空气力学的Corolla造成全球人民的青睐,这也就是Corolla在后来一直是省油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了。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拥有肌肉线条的Corolla,是受到美军在日本长期的援助所产生的。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为了提高实用性,Toyota 在后期也推出了许多衍伸车款,其造型也是拥有肌肉线条。


具有跑感的美式家庭轿车

时间来到了1974年,第3代的Corolla也在这个时后上市,造型外观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动,原本肌肉感的车身线条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较方正水平车身造型。

相信各位读者也可以发现到3代的Corolla变得比较具跑格的感觉,这是因为,车身少了Lazy Line (亦指弧度不高也没有方向性的线条) ,水平的线条带来了速度感,再加上车身的放大,导致前水箱护罩也跟着放大,在3代Corolla的肩线则是延续着上一代的双门版,从车头灯延续到C柱之后往上扬。再来,车身放大后,在DLO (亦指车窗)的部分看起来会显得长且扁。往下看到轮弧的部分,Corolla在轮弧上方也多做了两条折线,让车身有种爆龟感。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车身放大的同时,车窗比例不变之下,会显得车窗看起来变小。

受到大时代影响的外观,Corolla 的大改变

80年代,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时代,在这个经济快速的年代,人们开始幻想着未来。而在这个什么都讲求着速度的年代,设计上也是让视觉有着刚直快速的未来感,当然车子也不例外。

这时的Corolla好像是完全变了一个样,车身造型上除了轮子以及方向盘是圆的,你可能还找不到有圆弧状的线条。为了让车子看起来更有速度感,车头变得更低扁,圆形大灯为了符合车头的造型则改成了方灯。而叶子板上的爆龟车,是比上一代来的更明显。整辆车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台低扁的太空船,这也是80年那时的人对未来的幻想吧。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在80 年代的设计理念,刚直的线条诠释着速度感。

延续着80 年代的刚直风格的第5 代

来到第5 代的Corolla,在整个80 年的风气下,造型跟上一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同的是第5 代讲求更宽敞的乘坐空间,所以Toyota 决定把四门版本的Corolla 改成前驱车。在造型上,整体的Green House 变长了,车头变短了。但还是有部分的Corolla 维持着后驱的传动方式,例如双门版的Corolla。有趣的是,AE85 以及AE86 都是属于Corolla 的衍伸车型,所以在造型上,都有整个80 年代的刚直以及低扁风格。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延续4 代刚硬风格的Corolla 第5 代,浑身充满丰富的直线条。


丰田卡罗拉的前世今生,从东洋战机到美国情怀(上篇)


如何区别后驱设定的第4 代(上) 与前驱设定的第5 代(下) ,以比例关系来看,A 柱延伸的方向4 代会直接延伸到轮框的轴心,而5 代则是延伸到轮框的上缘。再来就是前门边缝与轮拱边缘的距离,4 代后驱的距离会比较大,相反的5 代前驱的距离相对小一些。

60年代,Corolla的诞生造就了今后无人能敌的成果,虽说在设计上由于不同世代之间历经多次大幅度的全然变革,因此,较难有一以贯之的经典元素传承可言,但每一代的设计都是反映着当时的流行趋势。

从二战结束,以战斗机理念设计的第1代,一直到80年代的硬派直线风格,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在历史里的产品,都可以看到早期人们的思维以及需求,而Corolla就是看准了人们当时的需求,才可以缔造长达半个世纪长青车款。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