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之後我們才叫做漢人,在這之前,我們名字更霸氣!

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可謂波瀾壯闊,朝代更替、民族融合,經歷太多國家分裂與統一的過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只有我們中國完整的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傳承。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早已消失在世界的塵埃中。

漢朝之後我們才叫做漢人,在這之前,我們名字更霸氣!

在漢朝建立以前,百姓總是以秦人、燕人、楚人等國家名號自稱。當漢朝政權建立以後,漢族變得越來越強大,終於到達漢朝的巔峰,因此漸漸的人們就開始有了漢人的稱呼,人們就開始以“漢人”“漢族”的身份自居。

漢朝之後我們才叫做漢人,在這之前,我們名字更霸氣!

其實在漢朝之前,漢人對於自己的叫法也有其他的方式,從漢朝往前推,是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秦朝時期的人們一般稱自己為秦人,不過由於秦朝很短名,這個稱呼誕生沒多久就漸漸消失了。秦朝之前是長期混亂的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國家沒有統一過,所以各個小國都是稱呼不同,一般來說都是用國號來稱呼自己,比如燕人、齊人、楚人等等。

漢朝之後我們才叫做漢人,在這之前,我們名字更霸氣!

漢朝沒出現之前是沒有漢人這個稱謂的,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人,只要是中國人就都有同一個稱謂,那就是華夏民族。要知道在最原始的時代,人們都相信自己是皇帝和炎帝的後代,每一箇中國人都以這個身份而自豪,即使是到了現在中國人也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個好像是流淌在每一箇中國人血液當中的東西,所以在最初的時候中國人民都稱呼自己是華夏民族。

漢朝之後我們才叫做漢人,在這之前,我們名字更霸氣!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鄭重宣告: "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從而漢族的稱謂也在這時候重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民族區別處於混亂模糊狀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到1953年,彙總申請登記的民族名稱有400多個。為了使我國各少數民族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充分發揮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民族識別。

請關注:霸都亦姐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