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共融的國家,擁有56個民族,其中最大的就是“漢族”了,我們也把自己稱呼為“漢人”,好像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事了,但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思考一個問題,我國古代經歷了這麼多的朝代,但為什麼我們都稱呼自己為“漢人”?漢人和漢朝就一定有關係嗎?難道是因為經歷了漢朝時期的統治,所以大家心裡都認為自己是漢人了嗎?但是第一個完成全國統一的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為什麼我們不叫自己秦人呢?

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漢族的來歷和我們究竟為什麼被叫做漢人!

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中華56個民族

國號“漢”的確立

其實在秦末漢初,因為秦朝二世而亡,而漢朝很快建立並最終享國運400年,所以當時的“秦人”稱謂很快就被“漢人”所取代。當然了在當時很長一段時期內,所謂的秦人和漢人只是指秦朝人和漢朝人,而漢人早在劉邦建立西漢之時就已經存在了,這裡的漢人就特指的漢朝人。流傳千古的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正是當時大漢王朝的發聲!

而說起漢朝的建立,就不得不提其漢朝的建立者劉邦,劉邦當時定國號為“漢”,宰相蕭何起了很關鍵的作用,蕭何勸諫:“語曰天漢,其稱最美。”在古代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水流向和天上銀河流向相同,一直將漢河和銀河聯繫,提到漢就能想到天,相比其他國號,漢算是一個美名”。再加上劉邦是由漢中崛起從而問鼎天下的,所以最終定國號為“漢”!

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劉邦立國號漢

不過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動亂剛剛結束,整個國家都處於貧窮極弱的現狀,所以劉邦當時就以休養生息為主。漢朝雖然成立,但是在漢武帝劉徹之前,域外文明通常還是稱呼漢朝人為“秦人”。不過後來文景之治開始了,漢朝在漢文帝、漢景帝的不斷努力已經讓漢朝變得強大,當時軍方以衛青為首的將軍率領軍隊打了一場又一場的漂亮翻身仗,使得匈奴等少數民族不敢造次,不僅揚我國威,而且還擴大了漢朝的疆域。

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漢軍打敗匈奴

從漢朝人到漢人的演變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培養了漢朝人民強烈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漢朝如此強大、漢朝人國富民安,所以當有外域之人問起你是哪裡人時,很多人都會自豪的說:“我是漢朝人”!而提前漢朝的皇帝,同樣漢朝人也會非常自豪和驕傲。尤其是當時漢朝的軍隊徹底把匈奴的自信心打殘,以至於匈奴一遇到漢軍就落荒而逃,所以當時的百姓都以身為“漢朝人”而榮!

漢朝不僅僅是軍隊強大,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包容並進的大系統,讓漢朝在當時獲得了極大的認同,奠定了漢朝國號作為華夏民族族稱的基礎!即便最後王莽篡漢,但漢朝國號依然沒有消失,反而頻頻復活,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和三國時期劉備在蜀中建立的蜀漢;另外還有東晉十六國的“李壽”建“成漢”、五代之一的“劉知遠”建“後漢”、五代十國的“劉崇”建“北漢”、元朝末年陳友諒建立的“陳漢”等大大小小共計15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

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劉備建立蜀漢

漢朝對於中國的意義並非僅僅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將不同來源、不同身份背景的中國人共同熔鍊成一個大家共有的身份認同。中國人在海外大規模經商移民是從唐朝開始的,那個時候海外華人在國外均稱呼自己為“唐人”,現在像美國等西方國家依然還保留著“唐人街”等地段名稱。至於之後的宋朝雖然經濟最發達、文化科技最先進,但軍力衰弱不受重視;而其後的元朝和清朝又都是異族人所統治,只有一個明朝夾在中間,影響力並不很大。所以相比之下,海外華人或者是外國人更傾向於認可影響力更為深刻的漢或者唐!

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西方唐人街

漢族的誕生

但總體來說,漢朝對世界的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而漢朝也是第一個,或者說是唯一一個能夠把少數民族打殘的王朝,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是深刻的烙印在後世人的腦海中,所以中國人一直以漢人自居,心中也是充滿著自豪的!等到了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提出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和信仰伊斯蘭教的諸多民族五族共融之時,漢族這個稱呼才正式出現。當然了中國並非僅僅5個民族,56個民族那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確定的了,因為漢朝的優秀讓老百姓覺得特別驕傲,所以漢人的稱呼也就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我們為什麼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這是一種驕傲

孫中山提出漢族

李夫子說漢人

當然漢人的稱呼代表著我們的歷史,我們站在世界之巔的底蘊。而現在我們又有了一個全新的稱呼“中國人”!建國僅僅70週年的新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李夫子相信在不久遠的未來,我們的祖國將屹立世界之巔,重現當年的漢唐盛世,甚至超越他們,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將以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