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晴天大树落“雨滴” 原来是它在作祟

4月28日,西海都市报报道《晴天大树落“雨滴” 原来是它在作祟》一文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不少市民在公众号下留言:“长知识了,居然是蚜虫的排泄物,小时候还以为是蜂蜜呢。”“一直为每次滴在脸上的‘雨滴’苦恼,这次终于明白它是什么了。”在网友和读者讨论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了问题,蚜虫对树木的危害有多大?会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分泌物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西宁晴天大树落“雨滴” 原来是它在作祟


带着这些问题,4月29日,记者采访了西宁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高级工程师钱晓澍。钱晓澍介绍,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地球上对植物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蚜虫繁殖能力很强,几乎所有种类的树木都会患有蚜虫病害。

“树木上有蚜虫是正常现象,它的存在就像人类患感冒一样。但蚜虫还是瓢虫、蚜小蜂、草蛉等一些昆虫的食物,是自然界生态链的一部分。蚜虫所分泌的液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市民不用过于惊慌。”钱晓澍解释说。

钱晓澍表示,每年蚜虫高发期,西宁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都会指导西宁市四个区绿化部门,针对蚜虫进行无公害药剂防治。“在防治过程中我们也会保留部分蚜虫,维持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钱晓澍说。(记者 韩晨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