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道德經》“有無相生”能量轉化守恆原理,不可不知!

自古經文本來無需註解,因為一經註解,因註解人修為境界達不到古來聖人的高度,即有所侷限,反而失去了經文本來的真義,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經文的深意是最難理解通透的,所以樵夫還是建議大家看原文,歷來註解都只能做個參考,不應受其拘繫!但沒有通俗易懂的註解,普通大眾又難以一窺究竟,久而久之,造成優良傳統文化孤立斷層的局面,樵夫因自覺在字理上稍具理氣號脈的優勢,因此特結合現代語言環境試解一二,就是希望能讓人人都看個明白!至於解的正確與否,認可的可加個關注,以便為您分享更多經文的詳解,不認可的可以提出批評,樵夫所解也只是一家之言做個參考,彼此借鑑,帶領大家一起共同進步,則善莫大焉!《道德經》第一章經文樵夫已做詳解,就不再敖述,今天主解第二章,

先重點再強調一下第一章的斷句問題: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如果不這麼斷?一是解釋“此兩者同出(於道)而異名(無和有)”,二是第二章有無相生也就沒了來由,原文斷句兩處有誤應為事實(第一處與本章無關就不再敖述)。

詳解《道德經》“有無相生”能量轉化守恆原理,不可不知!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樵夫解:世人(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之所以讓人陶醉嚮往,那是因為與醜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都知道真正善良的人之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那是因為與所有不善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稍做活解,有利於今人語言環境下去理解,美和惡,善和不善,也都是此消彼長的能量轉化原理,否極泰來,和下文有無相生同理。)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樵夫解:所以,基於美和惡以及善與不善的此消彼長能量轉化原理,有是無的顯化無是有的溶解,難是易的行程易是難起始,長是短的延伸短是長摺疊,高是下的矗立下是高的支撐,音是聲的韻律聲是音的和勻,前是後的哺乳後是前的傳承,萬事萬物都是此消彼長,能量相互轉化,生生不息,這就是自然宇宙的天然妙理!(多做些活解,今人更容易深入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對合理領悟理解下一段文字有利。)

詳解《道德經》“有無相生”能量轉化守恆原理,不可不知!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樵夫解:聖人明白了上述能量轉化守恆的原理,一切順其自然就可,否極泰來,此消彼長,陰陽互化,一花一葉一枯榮,都是這麼淺顯的道理啊,無需用言語來表達即可領悟!萬物的運行軌跡不是由起始決定的,也不是因為生長而永恆存在,更不是因為有用就可肆無忌憚的索取,興旺的時候不能據為己有。只有不據為己有,這些事物才永恆存在!(此段文字比較難解,樵夫自個覺得也不盡意,聖人恬淡虛無的心境,是我等常人難以企及的,唯一可猜的就是聖人已洞曉能量轉化守恆的原理,人在天道面前強力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徒勞的,惟有順應自然,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應才是與道合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詳解《道德經》“有無相生”能量轉化守恆原理,不可不知!

由此看來,道祖聖人的智慧早已超然世俗,我們都是凡人,難以企及聖人的胸境。但以上經文字字句句,對當今世人都是啟發,人與自然萬物只有和諧相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自然萬物才不會瀕臨滅絕,永恆存在!不要讓內心的慾望和貪婪無限膨脹,一味索取,人與自然萬物一樣,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和諧整體,一旦有些事物沒了,就破壞了自然環境的生理機能,能量守恆定律若一失調,等到地球生出病痛或情緒來,就悔之晚矣!

我有一支筆,帶您品古今;

百卷輕靈過,三教筆尖尋;

更有世間象,談笑似風雲;

天生山野漢,娓娓道經綸。

言有不足處,歡迎指與評!

——關注樵夫,帶您遨遊不一樣的文化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