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山东人是真的实在?

Blood_puppet


我是山东人,特典型的那种,无论相貌,口音还是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绝对就是你们嘴里的山东人,上了大学,出了省,回到老家,自己都觉着山东人实在,上个月回家路上走国道,喝羊汤,20一碗的羊肉那个分量让我吃惊!!小小的夸张说,可以在北上广做个羊肉粉丝煲了!只顾着喝汤吃肉了,忘了自己爱吃的羊血了,吃了一半,找老板买羊血,老板很生气,羊血不用买,白送!直接吩咐厨房给我炖了一大碗羊血,我非要给5元钱,老板非不收,最后瞪眼了,不收就不收!这么实在的商家,全国哪里找???

一个例子,不是说我们山东人都实在,哪里都有人渣,哪里都有好人,只是山东的好人实在人相对比例比较多些。


幻象破灭在等死


应该是14年吧,我在长沙读书,有一年坐火车回学校,遇到一个长沙浏阳的,家人在潍坊工作,她从山东回长沙。然后她告诉我,到了山东才知道什么是品德,她说那些卖东西的人很实在,给的分量很足,人都很热心。作为山东人有些自豪,但是现在很多人也都向钱看了,山东不如以前实在了。还有一件事我爸告诉我的,以前我叔在蓬莱当兵,我奶奶非要去看他,我爸就带着奶奶坐火车去了烟台,那时候没手机,也没钱,遇到一个好心人,用自行车推着我奶奶走了得俩小时,帮忙找到地方,人直接就走了,都没机会感谢。我爸说现在的人再也找不到这么实在的了。


青春兵荒马乱195545290


说山东人实在,也只是相对全国大部分人来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实,我做为一个山东人来说到哪还蛮自豪的!

在山东吃的是很便宜的!!看看这一大包爆米花,可以装5桶,在电影院可以卖几十,我5块就买到啦!还有人觉得贵了。

几年前在济南的时候,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些痛并开心的人和事。
那时和几个初中的同学,聚在一起,他们都大学刚毕业,我们群租在山大的一户人家的平房里。很奇葩吧,是大学里,人家自己的地皮和院子。5个人住在一间平房里,只要250元一个月。大家手上都没钱,刚刚找到工作,吃饭就去小巷子里炒菜,炒4个菜才花16块钱,良心啊!!再卖1元5个馒头!5个人每顿才不到4块钱啊!!!!现在我在南京,一碗普通的面8块钱,普通的炒饭10块钱。就别说炒菜了。

现在,我的兄弟们都成家了,他们有的在南方,有的在济南买房了,我觉得他们也很怀念那个时候吧。

这就是济南,山东的省会,一个缩影,你就知道下面的城市有多实在了。那时去爬泰山,快到泰安的时候在告诉旁边吃早饭,吓到我了。5个人,吃的撑死了,好像没超过10块。

在我来到南京后,我突然觉得物价高高,然后都是小蝶小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小资吗????

抑或是这边的商人太过精明。


山东小司


我发现这个题我又要隐形委婉的夸一夸山东人了,山东人是在是出了名的,具体的事件,咱举个栗子说一说:

1. 说话。山东人不怎么好吹牛。说出来的话就一定办,一口吐沫一个钉。这也是为什么在山东很多企业能发展起来的关系,公司经营最重要就是诚信,做事让合作伙伴信得过,当然生意越做越好。平时见面的嘘寒问暖,从来都不整虚的,要是说邻居朋友家遇上什么事,只要山东人答应了你要帮忙,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2. 办事,山东人办事出了名的稳妥。讲究实在,不爱整花花肠子。在山东买菜买水果。缺斤少两的现象比较少见,在饭馆点菜也都是上来满满一大盘子,喝酒也是,实实在在的说干就干,这都是基于山东人对待人和事的认真,认为都是朋友,交情是绝对不能被破坏的。




潍坊二哥


我用三个方面来说一下山东人的实在。

第一点,说话实在,你若去农村游玩,乡村里的老年人,就会主动问你:“口渴吗?我家有水,没水来我家喝。”还有,一个村里认识的人见了面就问:“吃了吗?没吃我家有现成的。”

第二点,吃饭实在,客人去亲朋好友家做客,吃饭时客人已经吃饱了,主家必须再让你吃上一碗,才是真吃饱了。

第三点,喝酒实在,朋友们在一块喝酒,倘若你是喝酒的,必定让你喝的醉意浓方才罢休。你若不喝的,主家就会说:“不喝酒的多吃菜”然后不停的给你夹菜,这样做方表现出主家的实在。

以上是我日常生活所见,朋友们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评论!


我的家在桃花峪


说山东人实在,我作为一个山东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吃饭,绝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山东的地界大家随便到哪个城市,上菜基本都是大盘上,份量给的足足的,尤其是胶东地区,星级酒店的饭菜咱就不说了,人家要情调呢,菜量不能给的太多,但是一般的饭店包括路边大排档,俩人点三个菜你吃着都费劲。

这要是赶上吃火锅,传统吃法都是不锈钢方盘给上,不论盘,论斤,先上二斤羊肉卷,一捆啤酒!还整不是为了装逼,真是能吃能喝啊。喝酒有时看着土气,但真显豪爽。啤酒对瓶吹,白酒二两半的高脚杯一口一杯,红酒也给喝瞎了,高脚杯倒的满满的,也是一口一杯。揣个分酒器,一口一口嘬不存在的,通常没喝到就是没喝好😂

说到吃上,另一方面就得说说吃的质量了。传统鲁菜对食材的新鲜度和加工的火候要求很高,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一方面山东人好交朋友好面子,开门做生意讲究个回头客,吃好再来。另一方面以次充好也没那个必要,当地基本都物产丰富,再说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好多人可能又要提青岛大虾和天价加工费了。其实这些事真不是当地人干的,当地人有很强的城市荣誉感和自豪感,轻易不会摸黑自己的城市,反而是一些外来流动人口做生意不讲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别的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没必要搞地域黑。

话说最近山东烟台养马岛景区成了网红小岛,这个岛确实不错,环境好,水清沙白,一点污染都没有。但就是这么一个大好的景区,当地人愣是没宣传好,可能是山东人不能自夸的本性作祟吧,反而是让外地来的游客给夸成了“中国的马尔代夫”,其实山东这样好的景点还有很多的。

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多到山东来,品尝美食美景,热情豪爽的山东人民欢迎八方朋友。








一管钢笔


山东菏泽前来打卡,老乡评论区打卡报到!

  • 山东人仗义,自古以来山东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东人以忠诚见长,忘记了是从哪里来的数据了:每年全国征兵有1/10的 兵源在山东。这也证明山东人忠诚,守纪律。团体观念强。虽然山东人不贪婪但独立性差,集团作战能力强但创新能力不足。

  • 山东人不会撒谎,至少我是这样,别说撒谎了,心里想想就脸红。

  • 山东人重交情重友情,天南海北都能打成一片,并且是真心实意的那种交往。作为朋友,如果你路过当地而不找他去,让他招待一番,他可真的会翻脸的。

  • 山东人重辈分,尊老爱幼观念严重。当然山东人的老人和小孩也都很很有规矩。有的老一辈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道德观念比谁都强,不允许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出现让人指指点点的行为,那样来说还不如杀了他。

  • 山东人的小孩儿从小管教森严,动辄棍棒加身。我们小区里经常会出现小孩鬼哭狼嚎的声音在楼宇之间回荡。至少是我小时候从来没听过什么道理,做错了事,大人过来就是一脚。

  • 我是山东人,但不偏袒山东人。山东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官本位思想严重,创新能力不强。从最近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已经远逊于同级别的江苏浙江等大省。网络上有人说如果山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变成第二个东北,个人认为这不是危言耸听。

  •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盼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


下饭娱乐酱


山东人有很多特点,老实憨厚是一个方面,有人说是傻,有人说可交往,说法不一,但是山东人的实在是真实的,不是装的。这发面的例子历史可以看水浒,里面很多是山东人的典型,比如李逵等,山东沂水人。现实生活中,比如大衣哥朱之文,山东单县人。

实在的表现很多,比如山东人吃饭,一般都是大盘大碗,一定要让对方吃饱吃满意为止。当然也有一个大家褒贬不一的表现,那就是劝酒,山东人劝酒的习俗虽然很多人觉得并不好,但是在劝酒背后还是体现了山东人朴实的一面,劝酒时如果偷奸耍滑,自己不喝,想着灌醉别人,个人觉得那就是不厚道了,但是你跟山东人一起喝酒,就会发现,他自己喝得一定不比你少,经常是先干为敬,让你拿着酒杯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虽然我们不提倡劝酒之风,但是这种真诚很多时候还真是发自内心的,这一点喝酒多的人都明白……

还有就是说话办事,山东人说话更多喜欢直来直去,办事不绕弯子,这也是鲁商在社会上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很多人喜欢跟山东人交往,就是因为觉得他是诚实可信的。当然这里面也要提前声明,这都是作为整体说的,山东有超过一亿人口,什么人什么性格都有,不可能都是实在人,还有不少很不实在的人。所以不要抬杠哦,那样就没有讨论价值了。

其实山东人整体实在的原因很多,有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北方豪爽性格的影响,这些方面还值得深入探讨。比如你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东北人也很实在,这可能跟地理环境等都有关系,而且只是相对的概念,比如不计较,是北方很多地方人的“通病”。


齐鲁壹点


说起山东的口碑,很多人都竖大拇哥。因为咱们山东人厚道实在,和山东人一起吃饭;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在;和山东人一起喝酒;你会明白什么叫太实在。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山东人都是豪侠尚义,三两聚会,喝起酒来那是一碗接一碗,一箱又一箱。山东人不是嗜酒,而是好客,老是担心别人喝不过瘾。

山东人的实在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招待来客,不管亲疏远近,均是一律热情有加。喝茶要喝家里最好的茶,品质稍差的都留着自饮;饮酒要喝家里最好的酒,品质稍差留着自己细品。和山东人面对面喝酒,他会"唰"的一下举起酒杯:"大哥,缘分啊,俺先干为敬。"你还没点头,人家一饮而尽,脖子伸得直直的拿着酒杯让你看。你也变得不好意思起来,那就喝吧。

只要山东人看不顺眼的事情,嘴上必须说出来。如果憋上一两天,他能郁闷得不成样子。容易交朋友的山东人,有时候也因为太实在容易得罪朋友。


威海那点事儿


去过济南青岛泰安烟台几个山东的城市,对山东人印象挺不错,朴实,厚道,问路都会给你指引的非常详细,也可能山东陕西比较对味吧,到了山东有一种亲切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