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讀書當然是好事,但讀書真的是最好的學習麼?

子默V


先說結論,讀書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讀書只不過是在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的時候,最正確的學習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我看來,學習的過程分為接受、咀嚼、吸收三步!

看書是處於接受階段,只接受而沒能吸收的,並不算學習,或者說,只有你真正看懂的那一部分才算作學習。

我們推崇讀書只是因為讀書適用於大多數的人,書籍也是一直以來的知識傳輸通道。

但時代在進步,對於有強大的自控力、有清晰目標的人來說,學習最好的方式是搜索式的學習!

網絡對學習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搜索的便捷。過去面對疑問,只能請教他人,或者翻書找答案,到現在,搜索可以立刻解開我們的疑惑。

當然,並不是說看書無用,而是沒有明確目的的看書無用。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帶著問題去學習,書籍、網絡、師者無拘於形式,解決問題就行。

帶著問題,步步前行,不必擔心抵達重點,瞭解越多,問題也越多,沒解決一個問題,都是一個知識點的掌握。

有疑問,又好奇,主動的閱讀,才是看書的正確方式!


讓生活慢下來


如果是文學一類的學習,那當然要多讀書,多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同時要理論聯繫實際,不要脫離生活。比如你要學寫作,除了要讀各位名家的著作,還要自己多練習寫作,此外要體驗生活觀察生活中的千姿百態,在生活中去尋找靈感,文學創作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如果是操作類的學習,那肯定是以實踐和師傅講授為主,舉個例子,學維修。實際操作就是學習過程,門道就是多接觸各種器械和師傅在旁邊的指點,同時加上自己的悟性,修理技術自然提高。當然操作類的學習肯定也要看書的,但是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只看書不實踐就成了紙上談兵。

總之學習絕對不只是看書就可以了,任何一門學科學習的方法都不止一種,應該是綜合應用。多讀,多看,多問,多操作。靈活一點。



好未來小梁老師


不可否認,讀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絕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我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還是向“師”學習。

我們都忽略了“師”的重要性,其實從古至今,很多話都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以及著名的《師說》。

連村裡的人都知道“學問”二字,重點在“問”,向誰問呢?當然是老師,即所謂的專業人士,我有限的人生經驗告訴我,要敬畏專業,永遠不要拿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兒。

回到原始話題上,最好的學習方式莫過於,專業的名師指點,加上刻意練習。

這就如同當今的互聯網時代的軟件一樣,從最初的簡單功能,開始投放市場,然後迅速獲得反饋,根據反饋再迅速的調整,然後重新投放市場,新一輪的“實踐——反饋——調整”循環流程就又開始了。

人的學習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更新,在這個自我迭代的過程中,若能遇一名師,從中指點一二,其精進的速度,絕非自己摸索能趕的上的。

所以,名師指點加之刻意練習,不斷地反饋精進,無論幹什麼,絕對能讓一個人突飛猛進,我想象不到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學習方式了。


書中塵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粗筆先生


不是,要理論與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