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深夜,接到一通電話,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久違的名字——小楠。

小楠是我的發小,我們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學,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工作,而她在鄰省讀了幾年大專後回家結婚生子,幾年來,除了過年回家小聚外,我們幾乎沒再見過面。

一番有一搭沒一搭的寒暄後,小楠直奔主題——借錢,給孩子報早教班。

“大小姐你逗我呢吧?撐死幾千塊錢的事情你還搞不定?”我以為她在開玩笑。

“不是幾千塊,是3萬塊!”電話裡小楠的聲音小聲而急促。

“什麼早教班要3萬塊?教什麼的?你不會被人騙了吧?”

“不是騙子,真的要3萬塊!我也說不清具體教啥的,反正就是老師帶孩子一起看視頻,做遊戲什麼的,最近這個班在我們這兒很火,我同事都給孩子報了,她們都勸我別心疼錢,都是為了孩子好……”

小楠又斷斷續續補充了一些一定要讓孩子上那個早教班的理由,但我幾乎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我知道我已經阻止不了她。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最後我轉了3萬塊錢給她,她謝了很久,說心裡的大石頭總算落下了。

後來小楠告訴我,公司裁員,她被迫換了工作,薪水少了將近一半,她丈夫的收入也有限,還有房貸的壓力,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給孩子報早教班,她私下問雙方父母借錢,被丈夫發現,兩個人大吵一架。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她只能偷偷向我求助,以解燃眉之急。

她還說,為了孩子的將來,哪怕貸款也要讓孩子上早教。

“貸款上早教”,我一時竟不知該為她的偉大鼓掌還是替她的激進擔憂,我試著說服自己:也許那是她釋放母愛的方式,只不過形式有些瘋狂和極端罷了。

我不敢嘲笑或是批判像小楠這樣愛子心切的家長,因為在我們身邊,用金錢堆砌孩子的“起跑線”的父母並非少數,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才是不識時務的那一個。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前陣子,韓劇《天空之城》一度引發討論,劇情講述了幾個上流社會的家長,使盡一切手段,要將孩子送進韓國最頂尖的大學。

這一看似誇張的電視劇,其實極有力地反映了韓國教育現實的“誇張”。

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三所韓國一流學校,並稱“SKY”。

據《太極虎韓國:一個不可能的國家》一書分析,SKY在韓國的地位堪比常春藤,哪怕僅僅只是頂著首爾大學的學位名,其價值也已經相當於一個3000美元的手提包。

更何況,學校的教授學者都是社會頂層人物,身邊的學生也都是在全國範圍內脫穎而出的精英,能夠邁入這樣一所名校,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了上流社會。

於是,為了“潛在的社會地位”、“潛在的精英職位”,家長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幫孩子搶佔制高點、佔領起跑線。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而現實中,豈止大學,家長們所爭奪的是孩子教育路上每一個階段的“起跑線”。

我的小外甥剛上幼兒園,他們班上有一對雙胞胎上了某個品牌的英語早教班,學費不菲,一個學年將近2萬元。

一次匯演的機會,雙胞胎的父母把這個英語早教班推薦給了其他家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包括我小外甥在內的二十幾個孩子都被送去了那個英語班,一個學期下來,班上沒有報名的孩子只有寥寥數人。

除了英語早教外,還有美術、音樂、舞蹈、跆拳道、小主持人、機器人等各種培訓班,都得到了家長門的熱烈追捧。

有的家長不惜下重金一口氣給孩子報了5、6個班,根本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也不不管孩子的精力是否應付的過來。

同事的孩子上小學,成績優異,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但同事並不滿足於此,她發現女兒班上的同學不是會跳芭蕾就是會拉小提琴,個個多才多藝。

久而久之,她越發覺得自己的孩子除了成績過得去,“一無是處”。

於是,她不顧丈夫的反對,給女兒報了學費昂貴的鋼琴課,又動用家裡的幾萬元存款,買了臺鋼琴回家,為此夫妻感情直線下滑,三天兩頭地吵架。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然而,女兒偏偏辜負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她既沒有音樂天賦,也沒有學習興趣,儘管母親在背後生拉硬拽,但半年下來,女兒的鋼琴彈奏毫無長進。

一次公開場合的表演,同事的女兒成了全班唯一一個不能上臺演奏的學員,為此,同事覺得顏面掃地,把女兒狠狠吼了一頓。

女兒對她的態度降到了冰點,成績也出現了明顯下滑,無奈之下,同事把鋼琴低價轉讓給了朋友,從此不再提“鋼琴”二字。

如今,熒幕上出現了不少反應孩子過度教育的影視作品,國內有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印度有一部電影叫《起跑線》。

這些影視作品無一例外地反應了一個當代家長的“多米諾骨牌思維”:

如果孩子輸在了幼兒園的環節上,那麼下個小學環節他/她就會輸;如果輸在了小學,那麼下個環節——中學就會輸;如果輸在了中學,那麼下個環節——大學就會輸;如果大學環節輸了,那麼孩子將輸掉整個人生。

正因如此,孩子的“起跑線”一再前移,難怪不少家長已經開始拼胎教了。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然而,我們的一生並非一場簡單的賽跑,每個人的賽道都充滿了變化和未知,而對於每個社會角色而言,評判標準也各不相同。

人生是場馬拉松,起跑線前也站不下所有人,我們不會對一位科學家和一位商人用同樣的一套評分系統,因此在不同的賽道上,人生任何時刻都可以是新起點。

尊重孩子的選擇,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或許比逼迫孩子累垮在“起跑線”上更有意義。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貸款上早教,累倒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和孩子們現在過得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