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史全在这套书里了

小提琴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史全在这套书里了

文 |卢旸

4月8日至11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首发系列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以往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出版工作往往比较分散,有些优秀的作品没能得到保存。通过这次梳理和总结,《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1919—2019)》的出版将记录下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丁芷诺担任主编,历时4年,将百年来的经典小提琴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和精品化整合,以严谨的学术规范,正式结集出版。

首发系列活动持续4天

为期4天的《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首发系列活动依次举办马思聪先生创作教学讲座、《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新书首发式暨协奏曲音乐会、“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独奏齐奏音乐会以及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表演与教学研讨会。

4月8日,马思聪先生创作教学讲座由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杨宝智,中央音乐学院马思聪研究会副会长向泽沛主讲。杨宝智和向泽沛从乐句、呼吸、音色等音乐要素入手,并以马思聪的多部作品为例,讲述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4月9日、10日晚上的小提琴协奏音乐会与小提琴独奏齐奏音乐会上,重现了《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中的部分曲目。其中,协奏音乐会由作曲家、指挥家盛宗亮执棒苏州交响乐团演出,用音乐呈现小提琴在中国发展的络脉。

4月11日上午,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表演与教学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沙汉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杨燕迪,弦乐艺术家杨宝智等业内专家,对百年来中国的小提琴作品、小提琴创作及表演、中国作品与中国小提琴事业以及小提琴未来的发展等展开讨论。

了解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入口

“一百多年前,小提琴作为西方管弦乐器中的一员,携其300年的历史与辉煌,开始了它的中国之旅。20世纪初,上海贫儿院音乐部、中华音乐会及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社团和司徒梦岩等人开始从事小提琴的演奏、教学与制作等活动。1927年11月,蔡元培、萧友梅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中国的小提琴专业教学和音乐会演奏开创了先河。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小提琴作为一粒来自异国他乡的文化种子,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并在中国的音乐百花园中开花结果,赢得了广大音乐家和群众的喜爱,闪耀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丁芷诺说。七卷本的《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由丁芷诺担任主编,杨宝智担任顾问,武汉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魏景文、原东方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练小全、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郑炜民、吴正瑜担任编委,梳理和总结100年来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优秀成果。

“出版这套图书经历了在全国范围内找寻合适的编委,以及艰难的寻找作曲者和演奏者的过程,十分不易。”丁芷诺表示,以往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出版工作往往比较分散,有些优秀的作品没能得到保存。通过这次梳理和总结,《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的出版将记录下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我把这套图书看作是一个了解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入口,同时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来丰富和推广中国小提琴曲目。”郑炜珉说。吴正瑜认为,“它不仅仅是一套作品集,也不仅仅是一套教材,它更是一部史书,一部记录了中国小提琴发展史的史书。”“中国音乐的很多重要题材的节点最近都到了百年,回顾中国音乐百年的路程非常有意义。”杨燕迪认为,《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的出版对小提琴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收入79位作曲家101首作品

《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从500余首作品中甄选出79位作曲家的101首小提琴作品。101首作品创作时间跨度整整100年。第一首作品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19年创作的《行路难》,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由中国人创作的小提琴作品,虽然过去从未正式发表,但作为中国小提琴创作的真正起点,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编委会将其收录在“百年经典”之中,对这位热爱音乐的科学家表示敬意。

与常见的作曲家作品选集不同,《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按照创作年代排序,分为七卷,勾勒小提琴创作发展脉络。其中,第一卷作品自1919年至1949年。中国小提琴创作始于一批留学海外的小提琴家。以马思聪、冼星海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家们不但学习演奏小提琴,也致力于学习创作小提琴作品。马思聪创作了大量流传至今的作品,如《思乡曲》《牧歌》等。桑桐的《夜景》是运用自由无调性手法并加以民族化的最早尝试。第二卷自1950年至1957年。共和国成立初期,作曲家们采用民歌素材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确立了中国小提琴曲库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淳朴的音乐风格。第三卷自1958年至1965年。在当时“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创作理念影响下,广大小提琴演奏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作浪潮中。此时不仅出现了根据传统乐曲改编的《二泉映月》、齐奏曲《四季调》《山区公路通车了》等,还涌现了一批业余的作曲家,有的从此走向了专业。第四卷自1966年至1976年。在“文革”期间,小提琴创作并没有完全停滞。作曲家陈钢和演奏家潘寅林合作,为小提琴贡献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一些演奏家也加入了创作行列,如阿克俭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李自立的《丰收渔歌》、何东的《黎家节日》等。第五卷自1977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迎来了思想解放,人们在创作观念和写作技法上更为大胆和丰富,创作题材也呈现多元化局面。此时出现的优秀作品有瞿小松的《山之女》、权吉浩的《节日的喜悦》等,还有杨宝智根据古曲改编的《关山月》。第六卷自1991年至2015年。中国作曲家在深入学习现代创作技法的同时,也对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有了更自觉的创作追求。年轻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如陆培的《夕阳箫鼓》、赵曦的《火天堂》、陈疏赢《姑苏吟》、李勋与丁豆豆合作的《裙子》《对花》等。第七卷是协奏曲卷,收录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9首具有代表性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是出版社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出版规格最高的系列图书。”费维耀介绍,《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既展示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又凸显历史时代的共性,通过对规模庞大的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梳理,全面呈现百年来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道路的发展历程,对于展示当代中华民族新的音乐文化成就、积累民族音乐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 THE END -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韩雪假唱背后,饮鸩止渴的音乐剧“粉丝经济”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和音乐的故事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小提琴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史全在这套书里了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A:发这里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小提琴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史全在这套书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