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清代 锦边天鸡耳炉

【形制】此炉体型颇大。口沿外撇,束颈鼓腹,形制文雅,肩部锦边双凤兽面为饰,双凤呈祥。锦边刻画线条卷曲有致,双侧天鸡耳为饰,天鸡耳铸造雕塑精美。鼓腹部分素面无纹,圆润光滑,圈足微外撇,饰漩涡纹,錾刻精细,一丝不苟,可见匠心。置于殿堂之上,作为陈设或礼器,可谓首选佳器。

【皮色】其皮为栗壳色。深栗微红,略沉深紫,墨晕其上,润泽古意,厚重沉着,抚之绵腻,不盘自润,甚得古朴之蕴。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字体端正,铸后修刻,刀法精准,圆润飘洒,极其规整。

【铜质】银黄之铜,铜质紧密,壁薄压手,轻音卓越,悠扬悦耳。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清代 蚰龙耳炉

【形制】蚰龙多精品。其炉形饱满,简练素雅,腹圆得体,端庄沉稳,口薄而平实,炉口外撇微收,颈略收束,炉腹圆润下垂,腹中左右双耳,圆润肥硕,比例和谐,圈足外撇厚拙,身足均衡,光素清雅,舒展优美,既雅亦贵,工精铜佳,精铜坠手,圆润中不失端庄,历来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各色人等所好形制,此炉乃明清宣炉之标准器也。

【皮色】腊茶本色,雪金满地,沉实润莹,茶色微墨,腊茶其上,古韵风雅,微抚泽润,赏用益佳,底蕴颇盛。乃宣炉本色原韵,绝妙色也。

【款识】“忠惠堂清玩”,五字柳叶篆书体,炉成后刻,刀法精准,刀笔合一,底平字峻,峻峭圆润,拙雅有韵,此款之含义当可斟酌细查。忠惠,忠诚仁爱。《墨子•天志下》:“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国语•吴语》:“ 越国 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逸周书•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蚰龙之炉,私款者为上品,端庄大气,底款精绝,此炉绝非寻常之族所用之器。祈愿后得者珍藏之。

【铜质】细腻滑亮,细密如水,黄中蕴白光,白中溢银意,厚重回荡,叩之音悦,回声悠扬,壁薄压手,比之同类型炉量重多矣,非十二炼精铜不能也。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清早期 雪花金压经炉

【形制】此炉为明清押经炉之标准器也。厚口平微敞,颈部略收,鼓腹丰腴,圆熟舒畅。乳足肥润,收放谐佳,短而不矮,布局精准,双耳精对,圆润而方正,与平口矮足,恰和谐美也。其座原配,宝相莲形,线形优雅,如意头三足。承炉其上,琴瑟和谐,其工之巧,其构之精,当为其时期官器也。【皮色】藏经纸色,推为宣炉首色,一则色近佛家经藏,取其圣洁,二则皇家崇佛,帝王所好,三是上行下效,久之沿袭成风。斯炉通体雪花金色,奇彩外溢,宝光内蕴,莹润如肤,细腻可掐,柔滑恬静,其炉座同炉皮色,诚天物也,尽得宣炉之妙色也。

【款识】“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为明至清中以前宣炉之标准款识。然其金丝铁线之峻峭,圆润刻工之劲道,其款规整居中,颇可称道也。

【铜质】金黄赤亮,精密细致,手感俱佳,叩之声越,当为清早之官器,精炼铜也。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清代 蚰龙耳炉

【形制】炉身重心下沉,形制扁宽,口薄碹堂,为典型明炉制式。腹圆得体,舒展优美,炉腹圆垂,端庄稳健。圈足外撇厚拙,双耳古拙,龙之形简也,淡定高洁,光素清雅。双耳上平滑,下柔曲,圆润中不失端庄。精巧沉稳,沉重坠手,蚰龙耳炉,素风之炉也,传世稀少,品级高贵者亦难得,为历来文人雅士所重!尤以工精铜佳,私款精雅者为尚,此炉为首选之佳器也。

【皮色】藏经纸色,雪花似金,莹润全体,光泽柔腻,其色为传统宣炉之美色也。愿得者常伴盘身旁,暇余温盘,此炉必出数百年之幻化皮色!

【款识】“宝晋新斋”,取小篆为款,加入柳叶意,炉成后刻,书写意趣浓厚,线条古厚。晚明书风多媚俗,能成此格调者亦少。以刀代笔,刀法古拙。此炉款识,应为斋馆名,想其主人当年定制此炉,必有一番思量在其中,绝非俗物。柳叶篆书款者,历年来受国内外藏家追捧,拍卖入藏价值不菲。

【铜质】铜质精良,细密深黄,叩之音悦,壁薄压手,此铜为明代铜炉专用铜也。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明末清初 戟耳炉

【形制】侈口淳厚,束颈圆畅,腹略鼓而体魄巨硕,柱式双耳矗持两侧,炉势雄伟似泰山巍峨,世人称之为“天下第一戟耳炉”也。

【皮色】亮丽藏金,间或腊茶,微渗蟹青,相衬互渗,淡淡穆穆,漾溢贵气于天地之间,张扬王道于四海五湖,实乃天地之正义高器焉。

【款识】铸就阁体,研磨成式,体似沈度,韵又丰厚,当归台阁一类也。

【铜质】凡大器厚重者,多为黄熟铜骨,显“良金在冶”之精华,然此炉之铜,似又多出许多精光银辉,真上好精铜焉。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清代 鬲式炉

【形制】鬲炉本为礼器,古有分裆鬲,索耳鬲,皆为宫观寺院,礼神敬佛配置。后经改制,得此佳形,合裆为腹,去耳平口,双弦为颈,鼓腹突硕,圆垂腹坠,三足壮伟,巍然似鼎,势如泰山,居殿堂则永固社稷,列宗庙能礼承天道,器制至此,可谓极矣。此类体积较大鬲炉,为历代官方所好形制。炉制贵重,精铜良工,妙形佳色,款识工整,重臣用器,可为珍藏。

【皮色】润泽古意,光自内而出,沉沉紫栗底,漫漫腊茶意,相生融合五行里,柔润平嫩娇色在,远观则亘古苍茫,气势磅礴,近抚则绵腻凝脂,舒心悦目,乃宣炉本色原韵也。

【款识】底署“宣德年制”四字长方篆体款,铸后修刻,底平字峻,极为工整,官气十足。

【铜质】亮金灿光,闪耀银光,黄愈金赤,银泛洁青,密结如膏脂,沉实似坠金,如此精炼之铜,非官家不可得也。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明代 错银戟耳炉

【形制】戟耳成器者,十余种类,多雄浑而豪威。自然就少了许多文雅。此炉之身甚为经典,其戟形方圆精巧灵动,清逸超然物像之神韵也。平口圆敞,渐下渐收,似收却沉实,似窄却蕴阔,簋足撇出,如飞檐承銮状。足底圆实,炉底平滑,凡圆颈处皆莹润,凡流线条处尽飘逸,真佳容也。通体镶嵌,饰饕餮纹,纹饰采用嵌银丝工艺,繁密流畅,极见精巧,古韵盎然,为铜炉之精品也。

【皮色】腊茶其上,蕴光其里,恰初春之水光脉脉,似初恋少女娇嫩含羞奇妙极也。皮色淡妙,腊茶本色,赏用益佳。

【款识】“养性居”,三字篆书,炉成后刻,刀法古拙,其款之含义,当可细查,祈愿后得者可释之。

【铜质】此类铜炉,追求形制外,亦追求重量,以求沉稳,以求手感,故铜质要求精良,其法有三:一为精料精炼,二为加厚炉底,三为制炼加铅,以求重量,故凡加铅之炉,其铜色发青,略近青铜,然其中有锌,此铜制炉,多为明代铜炉之铜质,佳铜好炉,捧之沉实,铜质精绝,微抚即润,淡雅之间尝有奇光。此炉乃明代戟耳筒式炉之绝品也。

瑞气长存——明清宣德炉赏玩

清代 桥耳乳足炉

【形制】炉型硕大,气势恢宏,炉气旺极,乃殿堂之上官器也。斯炉形制标准,为《宣德鼎彝谱》中之标准器也。《乾隆赏古图》之上,既有此款铜炉。炉耳浑圆,跷起如拱,平口略收,颈短腹肥,圆率标准,对称稳重,腹垂稍平,韵线舒畅,三足肥润,收放得体,对称均匀。和谐完美,实为宣炉之重器也。

【皮色】皮克红栗,厚泽细腻,莹润如玉。其皮烧结,反复涂之朱砂诸色,经久凝固,若非官器,焉能至此?微抚即亮,微温即润。淡雅之间尝有奇光。

【款识】“瑞气长存”,四字篆书,铸后修磨,其字古拙,比划圆熟,其款之含义,瑞应之气。泛指吉祥之气。《晋书•天文志中》:“瑞气:一曰庆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亦曰景云。此喜气也,太平之应。二曰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或曰,星有两赤彗上向,有盖,下连星。见,必有归国者。三曰昌光,赤,如龙状;圣人起,帝受终,则见。” 宋 史浩 《瑞鹤仙•元日朝回》词:“霭祥烟瑞气,青葱缭绕。”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林游学》:“文光瑞气连天碧,楼阁功勋先世泽。” 陈毅 《杨家岭集团祝寿》诗:“诸兄寿五十,瑞气放光芒。”其炉款俱佳,非官器不得为之也。

【铜质】铜质精良,细密黄亮,沉重压手,叩之声传悠远。退而观之,浩浩然,巍巍乎,乃器“大象”之器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