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平均月薪不到1万,那这样的留学有什么用呢?

段兴宇


读书创造的价值很多,赚钱只是其中一种,不要因为一时的窘境,怀疑自己。

同时也希望人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用对社会有贡献,不要光凭一时的薪酬待遇高低赚钱多少来评判。

最近很火的东哥和今天刚爆出来的金诚集团实际控制人韦某都很有钱,非常非常有钱......

时代发展快,中国国情特殊,海归回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国内的工作节奏,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等等,这很正常。

现在生活好了,我承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只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在学校和专业上没有用心选择,出国期间基本也没好好学习,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但,如果是个上学期间认真完成学业并学有所成,有理想有抱负的海归青年,他们的前途还是可期的。这类海归的优势在于有很宽阔的专业视野,有很好的深造教育背景,以及好的英文水平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客户,如果他们能咬牙坚持住渡过回国的适应期,把自己的优势放大,那就迎来自己人生的辉煌。


老书记谈职场


关于留学,说实话吧,这里面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如果是那种非常牛逼的,考取国外名校,而且是公费的那种。

这种完全不用担心,赶紧去读,毕业出来最差也在国内一个大学里头搞科研或任教,比如,我以前的大学,海归博士,专门搞科研的,一年最起码二三十万,还不包括其他的项目收入或待遇。

我高中一个同学高考后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后跑去美国杜克大学硕博连读,不过现在已经长住国外了,老婆也是同学,双双都不把家还了。

这种顶尖人才,成本几乎为零(全公费),收入待遇也远不止月薪1万。

一个字,值!

可惜,还有两个字,太难!

第二,如果家里很有钱,自身学习不好,去国外混个文凭呗

以前有个同学,成绩很烂,放在国内高考肯定考不上大学。

然后家里有钱,老爸是做生意的。

咋办呢?

出国留学啊,回来之后就变成海龟了。

反正又家里罩着,也不差钱,这几十万的成本根本不算啥。

回来哪怕拿个几千块也无所谓啊。

反正即便拿个一两万也差别不大。

这种就是为了出去玩玩、见见世面、顺带混个文凭。

一句话形容,有钱、任性!

第三种,家里卖房跑去留学,也不是名校,也不是很好的专业

这种可能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花了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跑到国外去读书,甚至把房子都卖了。

走出去之后,发现好像也没学到啥啊。

回来找工作,似乎也并没有太大优势啊,甚至要找个万八千的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

比较恼火啊。

对职业发展没有清醒的规划和认识,盲目赶潮流就没多大必要了。

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国内读一个好的大学,出去交换一两年就可以嘛,何必呢。

哎,不晓得当初卖掉的房子现在买回来要多少年的工资啊。

如果家里有好几套房就无所谓了,

如果是唯一住房。

那就真的是坑爹了。


所以,个人认为要区分不同情况:

  • 如果是巨牛逼,还是名校公费,那价值和意义大大的有;

  • 如果是很有钱,反正土豪任性,爱咋办就咋办,甭担心;

  • 如果自身能力考取的学校和专业都一般,家里条件也非常普通,成本压力大的话,我觉得就不要勉强了,不要听信那些留学机构的忽悠,什么开阔眼界、开拓视野,呵呵哒,去旅游就可以啦。


冯起升


身为海外留学,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的来答一发。

简要介绍一下本人背景,本科国内 top 2,之后又接着念了个硕士。出国之后本来是打算念 PhD 的(有全奖),但是两年多之后退学然后转校转专业了,又念了个一年的项目,学费大概三万多美元,算上生活费一年的开销大概是五万美元左右吧。

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第一年薪水八万多美元,两年半后跳槽,收入大概翻倍。如果现在回国的话薪水肯定是在百万人民币往上。

这里提到回国的平均月薪很低,是有一定的误差在里面的。因为相对来说报酬比较高的一些专业,计算机,数据分析,统计等,也比较容易在美国找到工作留下来。

就工作签证来说,毕业之后第一年大家都可以用学生签证工作,而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 专业,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理工科毕业的学生,还可以再延 29 个月。

所以这两者结合起来,毕业之后就回国的,可能是一些不好找工作的专业,或者报酬偏低的行业,所以回国薪水也不高。

另一方面,毕业之后就回国的,如果是因为在美国找不到工作而回国,那这部分人本身竞争力就不是很中,薪水不高也正常。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学校学的东西也并不是都能直接用到工作中,所以直接回国的话,在企业也没有什么竞争力。

最后一点,国内跟美国很大的一点区别就是起薪低,但是涨的快。所以可能刚开始月薪是 8000,但很快就涨上去了。而美国大多数公司如果不升职或者跳槽的话,一年涨薪 3% 就算是多的了。


邹昕


海归月薪不到1万这个现象,本质上是因为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到一万。而留学海外是个人的选择,目的性往往因人而异。

首先,留学生人群本身也根据所处专业、家庭背景和是否入籍划分成多种类型。总体来看,家庭财力稍高于中产阶级,就读于商科的海归占大部分。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一个初出茅庐的商科大学生无法胜任管理岗位,也难以发挥他的学科优势,因此月薪不到一万也不足为怪。

与之相对的,计算机、工科的毕业生就容易拿到高薪的多。一般来说,UCLA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如果留在美国可以拿到6至8万美金的起薪,如果选择回国也不鲜有税前20万年收入的工作机会。这类学生在美国高强度的专业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国内大公司会当成技术性人才将其引进,自然而然的愿意支付可观的薪水。

家庭背景的差别也会给留学生涯以不同的定义。事实上,我身边包括自己在内,不少留学生或多或少家里都有一些事业可供接班。以浙江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实业家庭出往往会引导孩子尽早接触社会和实际岗位,而对学历未必十分看重。在美国,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留学生毕业回国后进入父辈的实业企业:这里面有争气肯干的,也有衬不住家业的。

比起留学归国找工作、进入家族企业的群体,选择留在他乡并争取入籍的终归是少数。这类人群中也以具体情况分为很多种。我有朋友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便进入了摩根公司,工作数年后以美籍华人身份外派至香港工作。在他们光鲜的履历背后,是每周超过100小时的工作时间,和几乎100%的个人生活牺牲。

海归中也不乏创业者,这其中有年轻有为的佼佼者,大部分则最终归于平庸。但这其中所经历的奋斗、友谊和价值实习非同一般工作经历可比。我在杭州认识了一个同为96年创业者的女生Judy,她的公司拿到了融资,每月营收近20万:自己却只开3500的工资。每次见到她都是画着淡妆,一身学生打扮和遮不住青春、朝气。2016年圣诞节我和她一起吃过一次小龙虾,那时候都还没开始创业,还是收入不错的兼职freelancer,现在却又成了同路人。

对不少同龄人来说,留学四年所带来的意义中教育经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不远赴他乡,也不会遇到自己的贵人,不会进入到自己所爱的传媒行业中。在大一那年,我和一批在美国认识的朋友在杭州主办了一场大型Party。在那半年里,组织策划了线上推广、记者邀请、展会布置和口碑传播等环节:虽然不专业,但着实带我进了传媒行业的大门。主办那次展会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后来杭州紫临文化的两名合伙人。

如今已临近毕业,不出意外会遵从家里的意愿赴纽约读研,也已经录取了纽约大学(NYU)的Maketing专业。附上一张自己在杭办公室的照片,或许留学的意义,正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擅长和值得去实现的事吧。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希望留下你的赞和关注,来支持小编写出更多优秀的原创,谢谢!


佩子临


说真的,我身边有太多的海归,月薪不到一万。回国后,待业几年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是人家的的确确,都有一张写满洋文的毕业证书。曾几何时,海归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一口流利的英文,一张名校的证书。让周围所有的人肃然起敬,投去敬仰的目光。那时候从海外归来,似乎是不愁工作的,外企、金融机构、职能部门,好容易有个把流入事业单位的,被领导、老板捧在手心,那也算是低就了。那时候的海归,大多实打实凭借自身能力走出国门,即便有几个野鸡大学滥竽充数的,去了国外,也是加倍的努力,生怕败坏了海归的名声。海归的鼎盛时期,距离现在,大概有十几年了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海归开始烂大街。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进驻中国,老外开始明白、领悟甚至学会利用国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心理。各种“3+1”、“3+2”横行,很多考不上本科的高中毕业生,家境好的交几十万,家境不好的砸锅卖铁交几十万。反正几年的光景,就可以混一张海外的文凭,澳大利亚,新西兰,被大量的华人占领,更有甚者待了两年,连口语尚且说不流利。海归已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还不如国内二本的学生,认认真真的考四六级。现在的海归们见面,跟旧社会混混的盘道是一个道理,你要说明去哪儿留学,师从何处。澳洲毕业的往往会被自动忽视,美国的稍微有点地位。正儿八经欧洲知名院校毕业的,才是精英。至于留学有何用,晒晒加州的阳光,到黄金海岸冲个浪,权当是一次悠长的假期,一场漫长的旅行。


无忧精英网


我在澳大利亚学习6年,本硕连读,前几天刚毕业回国,准备年后找工作

接下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靠学历入职,靠智商做事,靠情商做人。也就是说学历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月薪的多少与做事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留学可以给你带来学历,但是没有办法帮你提升智商和情商。



第二:现在的留学生含金量逐年降低,上一代的国外留学生回国都是创业致富,很少有人想着要去哪里上班工作。而现在的留学生回国很多都是找个公司单位工作工作混混日子就好。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就是因为国外学校的入学门槛降低所造成的。虽然说国外留学论文无法抄袭,但是大量的不具备学习能力的留学生催生了“论文代写”这个行业。很多学生论文不会写或者怕写不好会挂科,就花钱请写手帮忙写论文。而自己却在家里玩玩游戏,泡泡夜店,飙飙车。在我本科的毕业典礼上,我居然发现很多和我一个专业的毕业生,而我这三年来一次都没有见过。加之有些门门课都是代写通过的同学也一起毕业。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会给这样的留学生开多少钱工资?

第三: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选课时,都会去和身边的学长学姐打听,哪些科目比较好通过,而不是去打听哪些科目学起来比较有用。这与白人学生的想法正好相反,白人学生相较而言比较偏向选择对自己有用的科目。不过学习难度来说,我们第二语言比他们第一语言确实难上不少。所以这点也有时候很无奈。只是到了毕业的时候,发现这几年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



第四:其实是第二点的延续,含金量问题。就拿我最后一年研究生的学习来说吧。最后一学期,我选择了一门选修课:国际商务谈判。这门课与别的商科课程不大一样。不需要写太多的论文,但是对于听力和口语要求非常高。任何学生在这堂课里都是竞争对手。每一个学生代表一方与其他一方谈判。硬性考试很少,而学生的当堂表现是导师打分的标准。我们的导师是个移民澳大利亚的美国人,主要帮助澳大利亚政府修改与各国贸易协定,研究生导师只是兼职。最后一节课,老师说到他最近在负责帮助澳大利亚政府修改对各国贸易协定时,欧洲留学生争相讨论,还叫导师把修订版的副本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他们,而个别中国留学生这个时候却在桌子下面偷偷玩自己的手机,聊自己的微信,刷自己的微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有几个中国留学生向导师打听了一下自己的成绩,导师就说了一句全班人都过了,没有人挂,随即下半堂课,上课的中国学生只剩我一个人,其他中国学生,好点的上一半就走了,不给面子的当着老师面就回家了。而下半堂课,导师给了这个专业的所有学生一些非常有用的规则和忠告,着实让人受益匪浅。

同样都是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中国留学生中也有学到真本事的,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回国还是移民,找工作还是创业,未来都是一片光明。而对于很多为了不挂科而混张文凭的中国留学生而言,英语水平也不够,专业知识也不足,拿了张文凭有何用?老板只会开工资给能做事的,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人,而不是开高工资去养一个高学历但是什么都不会的留学生。

所以我奉劝一句,那些想要出去混张文凭的学生,以为硬砸30万到50万一年,回来就可以月薪过万的还是不要做梦了。现在每年的海归很多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海归变海待的非常多。如果真抱着出国纯混的心理,这些钱还不如拿去做点小生意。

PS: 本篇文章的分析,不去评价那些家里有家底,回国继承家业的中国留学生。因为普通留学生混,最多是对自己不负责,而需要归国继承家里公司产业的留学生再混,那就是对整个公司家族企业不负责。

最后,出了国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好。虽然祖国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和改进,但是终有一天中国的发展会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而正因为有中国这样强大的母国,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腰杆子才可以硬起来。国外的很多课程都在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中国的崛起与复兴已经在逐渐吸引世界的目光。大量的留学生归国,使得中国年轻的一代,视野更开阔,想法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中国归国留学生在未来的中国发展道路上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的中国会更加强大和繁荣!

第一次回答,写的不是很好,大家见谅。


清羽澄


<strong>说实话,如果光从海龟刚回来的月薪考虑,留学真没啥用。。。

根据海归就业力调查的数据,2016年,36.5%的海归在国内首次就业的年薪低于4万人民币,32.8%的人年薪在4-6万之间,高于6万的年薪人数只有30.7%。平均的,海归们的首次就业起薪只有6万块一年。。。5000人民币一个月。。。

大家不要觉得一个月5000块很少了,其实海归能找到一份工作都已经不错了。以前海归是很了不起的,游来游去,可以在美国工作,不满意了可以回国,又不满意了,还可以再回美国,所以之前海归被称为海龟,可以游来游去;现在呢,游不动了,连国内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叫海待(海带)了。。。

这并不是一个玩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国读书,也越来越多的人回国就业。海归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环,特别是一些没有海外工作经验,一毕业就回国的人,回国之后的路更加的艰难。

那这样的留学意义何在?我个人觉得留学还是很有意义的。第一,开阔了你的视野,完整了你的人生—你有机会去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国家去体验几年,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经验,从长远的人生来看,是会改变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比起简单的说回来之后月薪是多少,意义完全不一样;第二,即使从月薪上来看,可能一开始跟国内的毕业生比没有太显著的数字上的差别,甚至可能更少,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海归们的薪资增长速度会快很多,这是第一点从数字上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因为留过学的人,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自理能力都会得到很完整的锻炼,这对职场是非常宝贵的。

以上。


包大人玩科学


月薪并不由学历决定。关于海归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多角度看问题比如海归的工作城市,留学的学校,留学的专业,留学的经历等等,曾经看到一句话:“上大学后,社会不欠你一份工作;留学后,社会也不欠你高薪,教育只是个人的经历。”如果你单从就业工资这一方面看问题,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留学确实没什么用。我曾经是一名曼谷留学生,还好我去东南亚小国家读书,所以整体来说而且花费不多。我去曼谷留纯属为了提高泰语能力,如果学习一门语言,语言环境真的超级重要,去留学外语就会迅速提高。学好一门外语,不管是在哪里工作,做一名翻译也是不错的选择。反正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的,下面我就从我刚说的几个角度谈一下我的感受:

(1)海归的工作城市:比如说在三四线城市,海归月薪平均不够一万又怎样?本来当地的消费水平就不高,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进行比较,因为根本毫无意义。

(2)留学的学校:名牌大学和野鸡大学的区别,大专和本科的区别,虽然我们常说学历是不能决定工资的,但我绝对是和你的能力成正比的,在一所好的学校里面,我们遇到的人或事都不一样,毕业后也会有不一样的发展,毕竟教育的意义又不是全部体现在工资上。

(3)留学的专业:专业不同也导致不同的就业前景,认真把自己的专业学好了,自然有不同的发展前途等着你,如果选择海归,那么海归的工作生活也只是工作的起点,因为长远的发展不仅仅是你留过学那么简单,月薪好不好还跟很多因素有关。

(4)留学的经历:可以体验异国的生活,可以多元化的增加社会阅历,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独立,无论在哪里发展,一定要记住人生阅历就是最大的财富。不过如果留学只是为了去旅游,去混日子的话,除非你有强大的背景,要不然肯定会有一点影响工作前途的,你们说哪位老板会喜欢小混混呢?老板又不是傻会让你月薪上万。

总之,留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选择罢了,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出国留学,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能只是为了出去开开眼界而已。海归人才也会分等级的,有能力的留学生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在我眼里留学经历的过程才是最美好的,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幸福的,不和任何人比较,不管别人怎么看,真的就像别人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38度C的学姐


一直以来,“送孩子出国留学”都是许多中国家庭的梦想,尤其是像我们这代人,自己那时候没有条件,如今,家庭条件好了,留学门槛也降低了,所以啊,“留学热”更是达到一个高峰:有钱没钱都想出去。

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海归”不再是香饽饽了,大量留学生陆续回国发展,但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我的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朋友告诉我,,三四年前,收100份简历只有五六个海归,现在100份简历中可能有约20份是海归投送的。
“海归”走下神坛,除了数量激增外,留学生的良莠不齐,也是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今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一些学生只是在国外“混”来一个文凭,没有真才实学。

一家知名美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朋友说,“外企现在更加注重本土化,有的连英文面试都取消了,只要求简单交流和读懂英文邮件。”除少数顶尖商学院外,他们现在更加偏向招聘能脚踏实地的国内毕业生。

再加上海外留学成本的成本十分昂贵,以美国高校为例,公立大学学费约5-20万人民币/年;私立大学学费20-35万人民币/年。据广州某教育公司今年8月份提供的数据,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中,八成年均支出30万~50万元人民币(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据介绍,多数国家对商科、文科设置的奖学金较少;过半数学生在海外留学的时间是3年以内,总费用100万~150万元间,但也有少数人留学花费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在国内读大学,学费外加生活费,大约是留学费用的1/10。
所以,这样看来,出国似乎是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啊,在大叔看来,留过学不等于就是人才,就像大学生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与天之骄子划上等号。职场上,“海归”光环、名校光环,或者任何其他光环,只能锦上添花,真才实学、个人能力才是职场上的决定性的因素。你说对吗?
我是职场达人秋叶大叔,欢迎你的关注~

秋叶大叔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看。

首先刚毕业的起薪,不能作为有用没用的标准。我在英国认识很多人,他们学识、眼界、学历都很优秀,但工作实在普通一般,甚至有人不工作,就到处画画,也没存多少钱,我就见过好多这样的“流浪汉”,但这不代表人家不成功。学识、素养、眼界和金钱无关。

如果你把海归当做普通大学生,就不会产生这么多话题了,目前海归就是普通大学生,能一毕业就拿高薪的永远是少数。

其次,现在很多海归不是月薪低的问题,是那些教育失败家庭的折射,是社会盲目的结果,是大多数年轻人观念落后的体现。更要命的是,就像之前有篇文章说的,很多工薪基层把孩子养成了富二代,很多人以为把孩子送出国就万事大吉。我就接触过一个父母,给孩子做背景提升,我们建议是孩子自己来把内容翻译一遍,但孩子和父母找各种借口,就是要找翻译代劳,还说花钱不是问题。有太多这样的用钱解决一切的思维的父母了。

留学有没有用,如果你抛开金钱的因素,你发现就没人会聊这个话题了。就好比你去旅游,是不会对自己有太多期待的。

现阶段,社会、家庭都对海归报以很高的期待值,把留学当做纯金钱投资和理财产品,认为钱投下去了就会有回报,但留学这个事,要有回报关键不是钱是时间,看你能不能花时间投入去做事情。

教育是个大件投资,但绝对不是财务投资,而是时间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