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率降至7%的祕密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熟悉這句話的人都知道這是在描述貴州。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交通的不便利,令貴州長期處於貧困線以下,2011年,貴州農村貧困人口達1149萬人,貧困發生率達33.4%。因此,在全國脫貧攻堅戰打響之時,貴州成為了主戰場;而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則在黔東南州。

黔東南是貧困的——2016年,它的貧困發生率為21%,意味著州內每5個人中就有1人為貧困人口;但黔東南同時是幸運的,在華僑城集團等眾多企業的精準幫扶、社會各界的合力之下,其貧困發生率已降至7%。

扶貧先扶智,脫貧靠產業。

在黔東南州三穗縣,迄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三穗鴨成“網紅”,作為當地的主導產業,主營三穗鴨業務的企業有18家,已有1家產值上億。當地傳統的苗繡文化令三穗寨頭村村民看到了商機,村內的刺繡產業走出了一條“村集體企業+家庭作坊”的發展之路,苗興刺繡廠帶動20多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30畝的大閘蟹養殖基地已經建成,有貧困戶舉債也要入股……

三穗縣的產業脫貧並非個例。遠在120公里外的天柱縣善用當地豐富的油茶資源,主力發展油茶產業,創建擁有30多萬畝茶油林的棲鳳油茶生態園;同時大力發展油茶林下生態土雞產業,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延長產業鏈條。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網紅三穗鴨誕生記

三穗鴨,中國四大名鴨之一,以肉質鮮美馳名,目前當地有18家企業主營它,已有 1 家產值上億。千里山生態食品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傳承和發展三穗鴨產業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獲得各項專利 40 餘項,成為國家水禽類產業技術 體系貴州綜合試驗站示範基地,並承擔貴州省品種繁育、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級技術創新項目,三穗鴨科技致富強縣項目(科技部)。

目前,千里山生態食品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實行統一養殖設施,統一物資採購、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合同回收、統一產品及品牌銷售的“五統一” 經營管理模式,形成了三穗鴨“育種--孵化--養殖--屠宰--熟食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現已有白條鴨系列產品、蛋製品系列產品、商超裝熟食系列產品、旅遊裝熟食系列產品及休閒裝熟食系列產品等產品系列。

38歲的萬生斌(化名)如今在千里山三穗鴨食品加工廠負責營銷工作,自從三穗鴨產業日漸成熟後,他結束了在東莞打工十餘年的生活,回到家鄉投身於三穗鴨產業。“以前家裡沒機會,一直在外飄著,現在廠子做起來了,我回來工作正好照顧家裡,也想把三穗鴨推出去讓全國人民都知道。”

從輸血到造血,以千里山生態食品公司為主的三穗鴨產業正在摸索著外銷渠道。目前,千里山生態食品公司在昆明、貴陽、凱里及三穗周邊縣銷售比較穩定,在杭州等地區也形成了穩定銷售渠道。但目前該公司產能不足,正在尋找新的養殖基地,大規模的推銷可能造成供貨不足,現階段不準備進行大規模的推銷,待產能擴大後再做進一步的促銷推廣。目前,產品銷售集中在昆明、貴陽、凱里及三穗周邊縣,如果需要向外推廣延伸,需要先進行物流、冷鏈等配送體系的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2018年千里山生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18千里山三穗鴨招商發佈會暨首家政府產業扶貧餐飲示範店,巨大的市場需求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和加盟創業者的認可,“生態農業+生態餐廳”的模式由此打開了一條產業扶貧、餐飲帶動、品牌強農的全產業扶貧鏈條。

店裡主要三穗鴨菜品為主,全部來自三穗縣訂單養殖的農戶基地,可現場吃也可以帶走,同時展銷三穗縣鴨產業相關的綠色農產品,後期將在鴨滷製品的產品研發上不斷完善品類,增加客戶體驗,按照營業額每天2萬元,每月產值最起碼60萬元以上,單店產值300萬以上,可帶動超過20戶農戶脫貧致富。

飛針走線,寨頭村刺繡“繡”出新生活

2013年,三穗縣寨頭村的40歲的邰水芝跨過了一道命運的分水嶺。

曾經,困窘的生活像一把沉重的枷鎖,讓她抬不起頭來。那一年,她毅然告別過去——從原先不幸的婚姻中走出來,結識現任丈夫萬金木,辭去珠海刺繡廠的工作,回家鄉創業。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我們決定賭一把”,從銀行貸款5萬後,邰水芝建起了自己的刺繡小廠。15歲起就輾轉凱里、汕頭、珠海、廣州打工,在刺繡工廠也待過幾年,邰水芝對刺繡技術輕車熟路,也諳熟人情世故。

招工人、跑市場......訂單紛至沓來,邰水芝的小廠漸漸走上正軌,甚至供不應求。“第一次把衣服拿到集市上賣,就賣了5000塊”,嚐到了創業甜頭的邰水芝,不曾料想,命運又給她設了一道關卡。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邰水芝深刻地記得去年12月30日,凌晨5點,接到丈夫的電話,電話那一頭,丈夫已經泣不成聲,“大雪把廠子壓垮了!”

“尹書記穿著一雙拖鞋就趕來了,上坡的途中還差點摔倒”,問詢趕來的寨頭村第一書記尹劍,拉住了想去已經坍塌的工廠裡把機器和貨物拿出來的邰水芝,不厭其煩地鼓勵他們。

“那段時間很焦心,每天都要去工廠周邊轉幾圈,怕雪下得更大,擴大坍塌面積,也怕雪化了,積水浸泡使機器生鏽......”當時的情景,如今,邰水芝依舊曆歷在目,“尹書記總是很耐心地鼓勵我們‘人還在希望就在’”。

在政府的資助和扶貧幹部的幫扶下,邰水芝的苗興刺繡廠翻新重建,並於今年3月迴歸正常生產,“正在設計自己的商標,想打造自己的品牌。”邰水芝很珍視現在的生活,對未來的規劃也很清晰,“想擴大業務,再建一個小廠,把傳統的苗族蠟染工藝傳承下去。”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自己干政府幫,脫貧致富奔小康”,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的邰水芝不忘回報鄉親,如今,刺繡廠常駐工人14名,其中有4人是貧困戶,2人是殘障人士,她們在家附近實現就業,每月可以領到1000~3000不等的工資收入。

如今,刺繡成為了寨頭村主力產業之一,據瞭解,村內刺繡產業已形成“村集體企業+家庭作坊”的模式,為留守村裡的婦女增加收入,而靈活的計件付酬的方式也令她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寨頭村第一書記尹劍表示,要把傳統的苗家刺繡轉化為現代刺繡產品,利用華僑城歡樂谷、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平臺進行銷售,把刺繡產業做大。

山泉水養出的大閘蟹成為脫貧新希望

三穗鴨和刺繡之外,三穗縣也抓住“因地制宜”這個核心,探索多元化產業扶貧新路徑。

以寨頭村為例,結合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及水體環境,村裡於今年引進了大閘蟹養殖。今年3月,30畝的寨頭村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建成,累計投資7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養殖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其中財政投入資金為50萬元,覆蓋全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368戶1515人,三年內按照量化入股財政扶貧資金6%保底分紅給貧困戶,2020年開始每年利潤的60%給貧困戶分紅,30%給合作社分紅,10%用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養殖技術人員展示養殖基地內的大閘蟹

村民對大閘蟹養殖業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合作社社員現金入股36戶,股金25萬元。結束在廣東漂泊的打工生活、返程回鄉的貧困戶萬政軍甚至借款數萬元入股,並受聘成為大閘蟹養殖基地的常駐管理人員。

在萬政軍看來,這是一次正確的選擇。“有政府的幫扶,一方面我能有工可做,一方面入股以後我還能分工,於是就借錢入股了。”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據瞭解,這批大閘蟹將於今年10月左右就有所收成,並將推出市場,預估產量超過3噸,市場估價在120元/公斤左右,預估年產值48萬元。至於後續銷售渠道,據尹劍介紹,未來該項目會加入農村黨社聯建合作社,在銷售環節,寨頭村大閘蟹除了依託龍頭企業、平臺公司、農村電商等渠道外,還將藉助華僑城集團的資源進行集中打包銷售,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村級合作社的經營收入。

油茶園的致富路

穀雨前後,47歲的袁昌選來到天柱縣棲鳳油茶生態園。一身工作服,一雙水鞋,在田間地頭給農戶講解油茶種植技術,遠遠看去,根本無法從外表分辨出他是一位幹部。

他身上有多重的身份,全國人大代表、天柱縣油茶專家、林業科技推廣站站長、致富帶頭人……1993年,從黔東南州林業學校畢業的袁昌選被分配到天柱縣林業種苗站,2000年開始從事油茶引種試驗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19年裡,他翻山越嶺走遍全縣油茶林,手把手指導、點對點幫扶,為守護綠水青山和貧困群眾增收而奔忙,幫助油茶種植主體建成多個油茶科技示範基地。2018年,天柱縣油茶籽產量達8960噸,產油2240噸,總產值達2.35億元。2001年以前,天柱縣就有13個鄉鎮種植有油茶,但由於品種老化等原因,畝產茶籽僅5公斤。

一朝種油茶,受益三代人。油茶價值高,且收益期在50年以上,比其他經果林的收益期長1倍至2倍。但油茶的培育期長,要五年才能豐產,八到十年迎來盛產。前期三到四年的管理投入,就成了種植戶尤其是貧困戶面臨的難題。

這期間,所需要的管護費是非常龐大的,在沒有經濟收入的那幾年,又怎麼支撐呢?林下種養殖,以短養長,或許能幫老百姓一把。

天柱縣棲鳳油茶生態園創建於2013年,通過招商引資,貴州恆生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天柱,進行油茶種植。在袁昌選的引導下,該基地開始發展油茶林下養雞、養牛,還實施了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農作物等。“作為循環農業的模式,山上割草下來養牛,牛糞又還山,它是一個循環的產業鏈。” 袁昌選解釋道。

贫困率降至7%的秘密 | 黔东南扶贫故事⑦

此外,農民可通過土地入股棲鳳油茶生態園,前五年是生長期,每年可以收到1000元的土地租金。不用出管護費,待油茶有收成後,便可以與公司三七分成。農戶將土地入股油茶園,不但能收到土地入股的股金、務工費,還能免費在油茶園已經起壟好的土地裡套種農作物,由公司出肥料,產生的效益全進農戶腰包。

油茶赫然成為了山區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天柱縣4.6萬戶15.6萬人增收,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萬戶4.6萬人脫貧致富。油茶給了貧困戶生存,也給了天柱無限可能,華僑城集團敏銳的看到了這些,結合當地油茶園實際情況,探尋產業幫扶合作模式,激發當地經濟發展。

天柱縣下一步的產業發展目標,力爭到2021年底,新增油茶林面積15萬,提質增效改造30萬畝,全縣油茶林總面積增長到 45萬畝,實現人均1畝油茶林目標。進入生產期後,全縣的茶籽產量達到2.8萬噸,茶油7千噸,通過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全縣的油茶產業總產值要達到11.2億元的目標,帶動全縣15.6萬人脫貧致富。

此外,天柱縣以油茶產業為支撐,打造鄉村振興,融入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重點建設“百里油茶產業文化長廊”和石洞鎮“油茶特色小鎮”,結合華僑城集團的文旅優勢,進一步加強農文旅一體化。

結語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夢在,產業在,脫貧的希望就在。多元化產業扶貧之下,對於黔東南州三穗縣、天柱縣的貧困戶而言,脫貧之日,已近在眼前。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