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匈奴的劲敌,大月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张立经


大月氏这个民族已经湮灭在历史的进程中,究竟是什么族种已经不可考了。现在印度的贾特人,传闻是大月氏人的后裔,看他们的样子,估计也很难副实。大月氏从河西走廊到楚河、伊犁河流域,再到巴特克里亚地区,及至到印度建立贵霜帝国,历经300多年,穿过了被称为民族熔炉的图兰低地,不知被融入了多少其他民族的基因,也很难再称为在河西走廊时的大月氏人了。所以,贵霜帝国的硬币头像上的国王形象有明显的黄白混血特点一点也不稀奇了。

作为游牧民族,大月氏没有自己的文字和史官,他们的历史多半要靠着其他民族的记忆来推测。当他们突然出现在史册时,已经是战国末期了。

(大月氏人想象图)

大月氏人的族属,与匈奴人的大夏后裔的说法有不同,极有可能与公元前3500年的南俄大草原那次民族大迁徙有关。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伏尔加河流域驯养野马的时间不晚于公元前5000年。不过最初只作为肉用牲畜,而不是坐骑。此时原始印度——伊朗语已经形成,但雅利安人的祖先尚未从原始印欧集团中分化出来。公元前3500年开始,随着大种马的选育、辐条车轮的发明以及两轮战车从南高加索的传入,使王族和武士阶层发展起来,雅利安人从此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身材较大,皮肤浅白,面长多毛,鼻骨高,瞳孔颜色浅,发色多变,而且掌握了马拉战车和冶铁的技术,人数虽然不多,却军事实力强大。因此,这些人的迁徙造成了后来的很多文明古国的灭亡。

往西迁徙的一支先是到了匈牙利草原,随后到了意大利,进而攻入了古希腊,灭亡了爱琴海文明,希腊的古文明因此中断了800多年。

往南迁徙的一支则先来到了伊朗高原,随后继续分化出几支。其中一支进入北印度,灭亡了刚刚经过洪水洗礼而势力大衰的古印度文明,并带去了种姓制度。一支则往西攻下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国。另外还有一支则往东,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出现在阿尔泰山一带,并最终发现了河西走廊,一直挺进到祁连山北麓。


(马的使用增强了雅利安人的军事力量)

历史的发展在这里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虽然后来者具备更为高超的战斗技能,但是华夏先民却拥有着出色的智商和学习能力,以至于很快西北地区的人们也学会冶铁以及马拉战车。东方的商王朝势力强大,他们虽然没有使用车兵,但是人多势众的他们经常是超过万人出兵规模的会战。妇好曾一次带领13000人出征西北,俘虏的敌人全都杀掉祭祀。东征的雅利安人毕竟人数不多,一两次会战的失利就足以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可是他们却给周人带来了先进的作战方法和兵器装备,这让周人部落短时间内拥有了匹敌商王朝的野心和军事实力。

那么,剩余的部分雅利安人无法东进,只好在祁连山一带融入了当地的羌民族,开始变得黄白混血的样貌,大月氏民族开始形成。

西北地区的的少数民族很多,他们围绕着400毫米等降雨线与中原华夏族争夺生存空间。不过,由于华夏族农耕民族的战争持久力更强,这些民族最终都失败了,不仅没能打败周王室,反而还被迫往更偏远的地方迁徙。虽然有犬戎攻破镐京的战例,但是这个事件中犬戎只是作为申侯的雇佣兵存在。

在这当中,秦、赵、燕都位于对抗游牧民族的第一线,尤其是秦国,他们的国土就是在与游牧民族的作战中打下来的。秦国开国的几位君主都是死在了战场上,秦人尚武的传统也是来自于此时。

战争锤炼了后世的铁血大秦,也同样造就了强盛的大月氏。很明显,秦国的强大使得西北的少数民族不得不寻求联合,才能与在秦国的对抗中生存下来。尤其是秦穆公灭国十二,开边千里,很多游牧民族不得不向更西北风地方迁徙。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早就在此游牧的大月氏人。大月氏人接纳了他们,使得大月氏的势力迅速膨胀,成为漠北第一势力,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

相对来说,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要比漠北草原要好太多了。虽然不处于东南季风区的气候影像范围内,但是有来自青藏高原的冰雪融水的灌溉,也向来就是水草丰美。大月氏人有人,又有好地盘,很快就得意忘形了。

在大月氏的东边,是一个叫做匈奴的民族。这个民族我们就太熟悉了,他们跟汉朝打了300年,直到他们被打的分崩离析。此时,他们还在河套一带,勤勉地过着日常的日子。随着战国中后期赵国的“胡服骑射”的改革,林胡、娄烦等民族被击败,除了少数加入了赵军队伍,拿了绿卡,其他人都纷纷向北迁徙,加入了匈奴部落。


(张骞出使)

同样,燕国直到燕昭王时期,才由将领秦开北逐东胡千余里,并筑城以守。这次开边,竟然让燕国国土面积一度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大的国家。

大月氏率先强大起来,开始不把匈奴当回事,欺负匈奴新登基的冒顿单于,向他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来者不拒,不管臣下如何反对,都给了大月氏国王。眼见匈奴这么听话,大月氏人掉以轻心,最后被冒顿单于抓到机会,一举击败。大月氏从此失去了西域霸主的角色。后来到了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时,匈奴再一次击败大月氏。大月氏的国王甚至都被有“猎首”习惯的匈奴单于制作成了酒杯。此后大月氏无法在河西故地立足,只能西北迁徙。最后来到了伊犁河、楚河附近。

大月氏在这里被之前的小弟——乌孙国勾结匈奴又被击败了。无奈之下,大月氏只好再往南迁徙,最后攻灭了马其顿人建立的巴特克里亚王国,重新建立了国家,分成了五部歙候,其中有一个歙侯叫做丘就却,他统一了大月氏五部,再一次建立了国家。在他的儿子当政时,大月氏国还曾进攻过由西域都护班超带领的西域联军,最后不胜败走。从此,大月氏不敢对中土再起觊觎之心。
(大月氏也是西方一大国)

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贵霜王朝鼎盛一时,在印度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国土面积多达30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人,胜兵20多万,与安息、罗马、汉朝并称四大帝国。

公元4世纪,东印度的笈多帝国兴起后,西北印度贵霜诸王公的残余势力,便处于笈多帝国的控制之下。在北方的嚈哒(塞种人,有说是斯基泰人)对大月氏贵霜残部进行攻击,贵霜从此一蹶不振。在阿富汗地区的大月氏人仍保持独立,后来(至公元5世纪)不断受到嚈哒(白匈奴)的侵犯。大月氏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的残余小国,在公元425年走完了它的历史征程。


而知而行


大月氏曾经长期生活我国西北的甘肃地区,而且比较有实力,秦末汉初之际,匈奴的冒顿单于鸣镝射父干掉了老爹头曼单于后掌握了匈奴大权,而后冒顿东征西讨,东面击败东胡,向西击败月氏国,此后月氏人开始西迁到中亚的阿富汗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月氏和匈奴

到汉武帝时期出于建立抗击匈奴统一战线的需要,汉武帝在听说匈奴和月氏之间的仇恨后,派出张骞出使月氏国,后来张骞虽然没有成功的结连月氏国,却意外的发现了西域的,张骞凿通西域的壮举,让汉朝人第一次发现西边的世界也很精彩,后来西域就成了中原王朝魂牵梦绕之地。

而其实月氏国迁徙到中亚地区,也是自有一方天地的。在中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东部地区,早先是古波斯帝国的地盘,公元前四世纪,希腊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路占领西亚,夺取埃及,并继续同波斯战争,最终灭亡了古波斯帝国,一直打到中亚阿富汗地区,建立了幅员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此时中国正式战国后期,秦惠文王赢驷时期。

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

然而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死后帝国很快分裂,他的部将塞琉古在帝国亚洲部分建立塞琉古王朝,版图从西亚的叙利亚、一直到中亚的阿富汗地区,塞琉古王朝后来的版图逐渐萎缩,它位于中亚地区的总督巴克特里亚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也就是秦昭襄王嬴稷晚年时期,宣布独立建国,他的王国被称为巴克特里亚王国,也是我国史书上的大夏国。

月氏人西迁后,正好迁徙到大夏国境内。像匈奴人、东胡人一样,月氏是游牧文化,这不同于希腊人的城邦文化和中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月氏人在中亚的分布为五部,张骞通西域之时,见到了月氏人,但是月氏人觉得他们和匈奴的仇恨已经久远,而且生活比较安定,不愿意再和匈奴为敌,但是愿意和汉朝交好,此后月氏人与汉朝有通使往来。

到一世纪中期,希腊人的大夏国逐渐没落,月氏人却强大起来,月氏人中的贵霜部统一整个月氏后,又吞并了大夏国,最终在中亚地区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

公元2世纪时亚欧大陆的四大帝国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帝国、西亚的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中亚的贵霜帝国,以及我国的东汉帝国,为当时横贯亚欧大陆的霸主。


大东北的小豆包


说到大月氏,有多少人了解过其与华夏族之间,或许还存在着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大月氏应当同样属于是今汉族的兄弟民族。

因为大月氏与古羌人拥有共同的发源地,那就是青藏高原东部一带的祁连山脚下。


在我国古代典籍《魏略》中,就直接将大月氏称之为羌;而在《旧唐书》中,则称其为戎,不论大月氏是羌还是戎,其与古羌集团必定是存在关系的。

而当大月氏被匈奴人赶走以后,留在祁连山一带的部分大月氏族人与当地羌人融合后,被人们称作是小月氏。

月氏人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多半与古羌人有关,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大月氏其实就是《穆天子传》中的“禺知”,《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可见其历史十分悠久。

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大月氏就生活在河西走廊西部一带,势力雄厚,匈奴崛起后,成为匈奴近敌。

后风头正胜的匈奴屡次进攻大月氏,匈奴冒顿单于在公元前177至前176年派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并在174年杀月氏王,并将月氏王的头骨做成饮酒的器皿!

面对强大的匈奴,大月氏不得不进行迁徙,西迁后的大月氏来到中亚阿姆河北岸,公元前一世纪初,大月氏征服阿姆河南岸的大夏国并在此定居下来。

大月氏中有五个主要的部落,是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到了公元元年左右,五部中的贵霜发展的最为强大,最终统一月氏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


从大月氏的发源地来看,其应当与古羌人存在关系,而后来古羌人的一部东进成为华夏先民,可见大月氏与华夏族之间,应当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汶与川


月氏族的起源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团。在我国古代的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典籍都出现了类似于“月氏”的名称,如《穆天子传》中提到的“禺知”,《管子.轻重甲篇》中提到的“禺氏”。这些文献都表明,月氏族古代居住于我国西北甘肃一代,祁连山和天山之间。

在古代的巴比伦文献中,记载这一个名叫“Guti”的民族,另外还有一叫“Tukris”的民族。德国学者亨宁认为,这两个民族在后来东迁进入我国定居,其中“Guti”占领河西,成为月氏,“Tukris”占领今天新疆库车一代,成为吐火罗人。

但是有些人类学家的研究又否定了月氏自西亚东迁而来的观点,因为他们从月氏人遗骸中发现了和蒙古人,华北人和西藏人相似的类型特征,认为月氏人是从中国西迁而出,定居西域的。

月氏不曾和西汉政权直接交战,但是却总是被匈奴欺负,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想派遣张骞联合月氏攻击匈奴的原因。他们曾两次呗匈奴打败而不得不西迁,来到了土库曼斯坦一代繁衍生息,这个时候他们最强大的敌人是西侧的巴克特里亚,这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最东侧的一个强国,也就是我国史书上的“大夏”。月氏人击败大夏,并由贵霜部统一全月氏,形成了贵霜帝国。

这段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西亚的安息帝国、中亚的贵霜帝国、东亚的汉帝国在亚欧大陆上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