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回暖 房企重點爭奪這幾個二線城市

不到一個月前剛剛喊出“拿地要非常小心”的孫宏斌,4月23日在湖北省武漢市的公開招拍掛土地市場上砸下152.38億元,收穫了4宗地塊。

這可以看作近期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明顯回暖的典型。

部分城市土地市場火爆

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長孫宏斌在3月29日的公司2018年業績會上強調:“融創未來拿地會非常小心,土地市場現在很多城市偏熱,溢價也比較高。但是,售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拿地這塊是非常謹慎的。融創拿地一直也沒有什麼目標,有好的機會就堅決拿下,沒有好的機會就算了,要把節奏弄對。”

但不到一個月,4月23日,武漢土地市場推出總起始價近200億元的10宗地,其中,有4宗均被融創拿下,總金額152億元,溢價率最高的一宗為24%。

與去年底乃至今年1月的冷清相比,3月以來土地市場明顯回暖,尤其是諸多二線城市成為拿地的重點。4月以來,杭州、廣州、武漢、蘇州、常州、廈門等地成交活躍,賣地收入居前。土拍現場競爭激烈,數十家房企參與、上百輪競價、地王、高溢價率等現象再現。

例如,23日,美的置業(03990.HK)在武漢拿下的一宗地塊經過了172輪競價,最終成交金額28.57億元,溢價率高達80%,樓面價格10369.76元/平方米。

廣州一家大型開發商戰略發展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土地市場頗為冷清,主要是開發商資金壓力比較大。但節後隨著開發商融資難度大幅度緩解,“手中有錢” 後自然要加快拿地的腳步。“現在大家都很積極增加土地儲備。”

除了武漢,其他二線城市也出現類似的情況。4月19日上午,廈門集美新城一宗地塊公開出讓,包括萬科、保利、融創、中海、華潤、正榮、金地、中梁、建發等14家企業參與。最終,經過165輪競拍,由中海(00688.HK)以38.6億元納入囊中,樓面價30996元/平方米,溢價率35%。這已經打破集美新城拿地樓面價,此前紀錄是由建發(600153.SH)於2017年拿下的住宅項目地塊所創,樓面價30477.88元/平方米。

在4月16日杭州的一場土拍中,包括4宗宅地在內的7宗地塊全部成功出讓,共攬金126.32億元。其中位於主城區的4宗宅地均以高溢價率成交,溢價率最高的達57.94%。

引人關注的是,位於杭州上城區望江單元的一宗總規劃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的優質宅地,被濱江集團(002244.SZ)以總價52億元、封頂溢價率30%加自持22%的代價競得,實際樓面價超50000元/平方米。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的統計,截至4月23日,已經有21家房企年內拿地過百億,其中融創合計拿地金額高達565億元。

此外,

萬科(000002.SZ)拿地數量52宗,總金額超過355億元,排名第二;

新城(601155.SH)拿地40宗,總金額超過250億元,位居第三;

中海、綠地(600606.SH)、龍湖(00960.HK)拿地總金額也超過200億元,分別位居第四到第六位。

拿地金額超過百億的房企還包括金地(600383.SH)、旭輝(00884.HK)、陽光城(000671.SZ)、碧桂園(02007.HK)、綠城(03900.HK)、華潤、恆大(03333.HK)等。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分析,部分城市地產市場小陽春,疊加融資難度大幅度緩解,房企搶地現象再次出現。其中,部分企業的資金壓力在最近有所緩解。2018年房地產企業銷售依然刷新歷史記錄,最近幾個月部分房企融資難度明顯降低。

同策研究院的數據顯示,3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總額共計1024.2億元,環比大幅上漲85.25%,同比大幅上漲63%。自2017年11月融資達1246.18億以來(其中包含恆大600億元的股權融資),首次突破1000億大關,創16個月新高。

“土地市場主要看融資,融資難,流標就多,融資容易,流標就少。最近很多城市出現了多宗之前流標土地成交的現象,體現了融資緩解帶來的市場活躍。”張大偉說。

例如,23日融創在武漢拿下的第三幅地塊編號為P(2019)039,地塊位於礄口區解放大道以南,沿河大道以北,京廣鐵路以西,水廠二路以東。這宗地塊也是此前屢遭流拍的礄口宗關地塊,此次屬於再度掛牌出讓,起始價仍為70億元。

二線城市成房企爭奪重點

在土地市場回暖的同時,土地市場也出現了分化,包括杭州、廈門、南京等多個二線城市的的土地市場成為開發商爭奪的重點,而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明顯降溫。

據某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共推出4.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3%。分各線城市來看,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應下降明顯。具體而言,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推出73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2%;二線城市推出94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4%;三四線城市推出1027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5%。

從成交量來看,住宅用地成交規模也出現明顯下降,其中三四線城市降幅同樣顯著。據中指院統計數據,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3.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其中,三四線城市成交80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8%,降幅在各線城市中最大。

這種格局,也與近期的戶籍改革和都市圈建設等有關。今年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下稱《任務》),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業內人士認為,在京滬等超大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夠的情況下,二線城市將成為落戶的重要方向。

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對第一財經表示,城市的發展並不是大中小城市齊步走。在京滬等超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夠的情況下,二線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正迎來城市發展的黃金期。通過放開落戶、引進人才,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進而帶動全省發展。

另外,一二線城市擴大規模的難題除了此前的人口規模控制以外、還涉及到用地指標問題。《任務》指出,要深化“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國泰君安的分析報告指出,考慮到人跟錢走,判斷二線城市迎來爆發期。

除了二線城市,都市圈內的三四線城市也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任務》要求,要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大城市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要素集聚、高端服務和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中國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並要求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

張大偉說,未來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圈內的三四線城市,將會是產業佈局和人口落戶的重點,這些城市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也必將成為開發商發力的重點。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