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一個20幾歲的女生,從收到母親病危通知的那一刻起,她剪掉浪漫長髮,收起年輕夢想,一肩扛起家計和照顧媽媽的責任,婚喪喜慶各種行業通通做過,現在她開著行動餐車,重製阿嫲年代的臺灣古早味蘿蔔粄。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這個在當地很好特色蘿蔔粄,傳統做法就是拌麵糊,然後用煎的方式,你說它是煎的,其實也能所說炸的,因為用的油還挺多的。採用的材料肯定少不了又鮮又甜的白蘿蔔,煎出來的蘿蔔粄焦香酥脆,非常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這是老闆郭於禎覺得最能詮釋小時候的幸福美味。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為了達到完美鮮甜口感,這個白蘿蔔老闆每天特意從臺灣中部直接向農民哪裡採購回來的,因為中部砂質土豐富,種出來到的白蘿蔔又鮮甜個頭又飽滿,但是為了搶鮮這一種犧牲實在不少凌晨1點半出門載蘿蔔,四點準時兼差工作,等到中午回家備好晚上需要的材料,準備擺攤的時候一天工作時間已經超過10小時了。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蘿蔔絲拌進粉漿之前,一個個鮮活的蝦子要進行去殼接著吸乾身上的水分,然後放入大型攪拌機進行攪碎處理,這樣做才能保證加入其他材料不容易發酸,其實這個這麼獨特配方有別於傳統全素的蘿蔔粄,還是因為一次的意外,因為郭於禎媽媽剛剛做完手術,那段時間需要大量資金,但是那時還在賣傳統蘿蔔粄的郭於禎看到當天蘿蔔粄剩下一點點,不能扔瞭然後蝦餅的醬也剩下一點點,想說那麼幹脆攪一攪拌,炸一炸再賣吧,這個這麼獨特口味大家紛紛排隊購買革新蘿蔔粄就這麼誕生了。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時至今天配方也不斷的完善,加入各種比例麵粉和米粉,老闆這時笑了笑,不要套我配方啦!噗,簡單來說於禎的蘿蔔粄,獨特關鍵就是在蝦漿,蝦肉先跟麵粉米粉混合完全,再層層疊疊各種調味配上辛香料,所以這才是蘿蔔粄那麼好吃海鮮味的秘密,蝦漿調粉漿,最後蘿蔔絲在跟蔥花,蛋液一起攪拌。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蘿蔔粄前製作繁瑣,偏偏下午擺攤,一早又要上班,若是前一天先刨絲,蘿蔔就不夠鮮了,所以媽媽能幫助女兒解勞的,也只剩下的削蘿蔔皮切洋蔥,所以每天回家看到媽媽都在哭,因為在切洋蔥,所以乾脆這個蘿蔔粄就叫感情蘿蔔粄。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家門前改裝過的中古紅白餐車十分亮眼,編號的28號,是紀念女孩子28歲那年開始創業,而在那之前,因為從小從單親家庭長大,早已習慣半工半讀幫忙分擔家計的日子,農場,旅行社,牛排館,早餐店,還沒說完的婚紗業,這些都是她的青春。餐車停泊的屋簷下,因為斜對角是運動公園,每個日暮傍晚,無數悠晃的腳步,看著路邊參天大樹,畫面其實也很寫意。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但是選擇這裡更多的是為了陪媽媽復健,那是三年前的事了,一個很焦急的上班日常,一通電話卻突然傳來,媽媽腦中風被緊急開刀,醫生提出三個選擇,直接走了、一個是開刀可能變植物人,一個是開刀可能復原。因為當時妹妹很不鎮定,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鎮定。即使內心多麼波濤餘震,也從不對外人洩露後,還把媽媽從死神手上搶回來。沉重的醫療費生活開支,因為要養家更要照顧媽媽,剪去迷人長髮,專心創造出這個帶著情感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紛紛排起長隊。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這個蘿蔔粄製作,從調好的麵糊下去,需要低溫下去,炸的過程中需要不停調製壓平,讓他受熱面積增大,定型這樣子從油鍋裡出浴的蘿蔔粄,表層金黃脆口,一鍋子熱油咋看抽離了食材表面的水分,一咬下去深深咀嚼,內在卻鮮美水潤飽滿,滋味時而讓人誤以為,臺灣的月亮蝦餅,卻又帶著客家披薩的靈魂,撒上胡椒鹽是古早味基本款,抹上老闆檸檬醬油,又是另一番層次的推進。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餐車的側門,文青式提上莫忘初衷,看著自己對食物的用心跟努力,逐漸化作客人的回眸,日子逐漸好轉,家人也都健康相伴,這不就是辛苦換來祈願嗎?看著餐車的排著長隊客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或許人生也很像這個蘿蔔粄,紮紮實實的粉漿是生命,但是少了酸甜苦辣的疊加,那麼何來有滋有味的生活呢。那麼大家你們覺得這樣的特色蘿蔔粄怎麼樣呢,你會去嘗試嗎?

母親重病創造這份臺灣炸蘿蔔粄,顧客:吃完大呼過癮,排起長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