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不是秦朝的官員嗎,為什麼要背離秦王朝呢?

歷史提問官——不死太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點,劉邦所當的泗水亭長,只屬於一般縣級以下的小吏,算不得什麼官員,沒什麼權力。劉邦沒發跡前被認為是個沒讀過書的流氓無賴,到了四十歲還無所作為,用普通人的想法是貧賤讓他有想改變現狀的渴望,沒束縛讓他敢於冒險。


然而回到的當時的形勢,個人覺得劉邦造反的原因有其必然性。具體如下:


第一、秦朝統一不久,天下共主的觀念未深入人心。劉邦出身就是楚國人,到三十幾歲楚國才被滅亡,相對於秦國,對楚國更有故國情懷。


第二、劉邦不是個老實巴交的鄉里小吏,看到秦始皇的車駕是,不由自主的說出了:“大丈夫當如是也。”可見其志不小。


第三、劉邦當年也是奉命帶勞役去驪山的,途中很多人逃跑,已經是罪過不小了,所以聚餘眾躲在芒碭山,其實已經有了放手一搏的心理準備了。


第四、劉邦的那群兄弟個個不是等閒之輩,看著天下已經打亂,慫恿劉邦。


這是幾個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謝風車


1. 正是因為劉邦這個秦朝小吏的身份,才加速了他反秦起義的步伐。劉邦本是一名遊手好閒、胸無大志的小混混,在混社會這個群體中因為生性豪爽而受歡迎,大家都喜歡和他結交,後在朋友的推薦下,當上了大秦朝泗水亭長,一個芝麻粒大的小吏,而真是這個小吏,讓其騎虎難下,逼迫著他走上反秦之路。其為朝廷送一批修建驪山的苦工,但途中不斷有人逃跑,後來又因為規定的時間到達不了就要被處死,所以劉邦喝了點小酒,放了這些人讓他們逃命,自己也要逃,但是一些人願意和他在一起,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也走上了反秦之路。

2. 即便沒有送苦役去驪山這件事情的推動,劉邦他也會逐步走上反秦之路的,對於劉邦這樣的人,整天混跡於社會,又豪爽身邊會聚集一批人,他當小吏掙得那點錢根本就不夠開銷,在陳勝吳廣起義在全國爆發後,其也知道大秦朝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他不可能置身事外繼續他的逍遙生活,即便沒有奪天下的願望,最起碼起義如果成功可以混點更大的官,掙得更多的錢,讓跟隨他的一幫小弟仰視他,其也會慢慢走上反秦起義這條路的。

影視劇中的秦二世

3. 秦朝的統治確實黑暗殘暴。秦二世繼承了其父秦始皇的事業大肆修建宮殿、地宮等等,需要徵調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都需要從民間百姓身上盤剝,民苦於秦已很久,劉邦作為其中的一員很清楚內中的具體情況,大量農田無人耕種而荒蕪,苛捐雜稅又多,民眾逆反之心早已有之,作為聰明的劉邦不可能嗅不到其中的機會,最終其勢必揭竿而起。

這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理解,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蟈蟈的文史原創)。



劉邦原是沛縣一農民,年輕時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整天和一幫朋友吃喝玩樂,但他生性豪爽,為人仗義,因此也結交了一大幫朋友。劉邦身邊的朋友都願意跟著他“混”。

正是由於劉邦本人超強的活動能力,加上朋友的幫忙,後來的劉邦當上了泗水亭長,這個職位如果按今天來看的話,應該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一職,所以,“小混混”劉邦終於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公元前209年,劉邦負責押送徭役去秦都咸陽,但是在押送的過程中有不少人中途逃跑了,加上道路難走,根本沒有辦法按時到達咸陽,按照當時的規定,如果不能按時到達,是要被處以極刑的,所以劉邦乾脆把剩下沒有逃跑的人也放走了。既然去了也是死,不去也是死,大家都表示願意跟著劉邦幹,於是一夥人躲進了芒碭山,打算從長計議。

沒過多久,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劉邦得知消息後也決定放手一搏,在芒碭山斬殺白蛇起義,集合三千子弟佔領沛縣,自稱沛公。但是初期發展並不順利,又遭同鄉雍齒背叛,無奈之下只能選擇投靠項梁。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駐軍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進入咸陽後,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獲得了大片人心。由於事先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因為率先入關,滅秦有功,被封為漢王。

自此以後,劉邦厲兵秣馬,開始了與項羽之間的爭霸之戰,楚漢戰爭拉開序幕。戰爭前期,劉邦屢戰屢敗,但是他知人善任又心胸寬闊,對部下賞罰分明,深得人心,最終反敗為勝。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登基稱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悠悠華夏五千載


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劉邦雖然原先是秦朝的官員,但是他有野心,並不安於現狀,“時勢造英雄”。

更何況是在封建社會皇帝這種萬人之上的地位,幾乎每個人都夢寐以求,劉邦他是“流氓”,但是他是一個有出息的“流氓”。

有非常卓越的政治才幹,使得“韓信,蕭何,陳平,張良”這些人追隨他,這些人都想借助劉邦來實現他們的理想和目標,而劉邦也能成就自己的終極目標了。

所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劉邦的野心是隨著自己實力慢慢擴大的,直到成為一代天驕。



牛獨


劉邦在秦朝說白了就是一地痞流氓,還是一小地方的地痞流氓,但凡這種人有幾大特點,好吃懶做,無賴,表面上講哥們義氣(能籠絡一幫人),沒什麼事做成天遊手好閒(有時間結交朋友,有閒情造反),不按套路出牌(項羽抓了他老爹煮要和項目分肉吃),不拘小節等等。

這種人放在太平盛世,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他們最渴望的就是天下大亂,好渾水摸魚,但又不願做出頭鳥,所以大澤鄉起義與他無關,其他起義軍與秦朝精銳幹架時,基本上他在發戰爭財,到處籠絡人,項羽前期把秦朝軍隊打的落花流水時也與他無關,但等大局快定時,人家還在打 ,他的軍隊就乘機打到最沒壓力的都城裡玩&皇帝老子的媳婦去了。

所以,才有了後面項羽請他鴻門宴了,但運氣有點好,這廝得天下真是有氣運,沒辦法,真正和秦朝精銳打的人都落幕了,只剩下個項羽與看起來一個沒啥出息的劉邦,打不過項羽那就只能用計,挖人,離間。

說到劉邦是秦朝人為什麼反秦朝,這話題問得有點搞笑,就像六國好好的,秦朝為什麼要幹人家,就像唐朝與隋朝本來是親戚,為什麼要坐人家的天下。有機會誰不想自己做皇帝。


歸良田


看下圖,劉邦與這條狗孰貴?亭長就是官員?這個問題可見天朝百姓對官本位的渴望。看到這個問題,請原諒小村姑先笑上半小時……這個提問者根本就不懂我國古代的官場制度,自古以來,官和吏是不一樣的,官是在中央朝廷管理網絡中具有專屬ID的一種角色,也就是說,皇帝、宰輔可以直接任命和檢索的,而吏,基本就屬於編外人員,官員如果一個人來上任,可以沿用原來的吏,也可以自行招募,說到底,吏就是臨時工。

劉邦是泗水亭長,這是什麼意思呢?古代十里為一亭,亭長就是村一級的代理人,連吏都不如,在中央體制裡面,是沒有劉邦這號人物的,完全是地方政府為了方便管理,臨時委任的,平時幫忙吆喝一下,催催稅負,傳遞消息,亭長,說不好聽的,估計連工資都沒有,他們的生存,需要靠手中僅有的一點點權利,東撈點好處,西揩一點油,勉強度日而已,在這個方面,劉邦在基層社會層面,連樊噲、曹參的地位都不如,更甭提蕭何了。

在草民面前,劉邦也只是個無賴,就算殺了他,也只是殺條掛了牌子的惡狗,甚至官府為了平息民怨,都不予追究的,劉邦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存在,他屬於豬狗不如的“賤人”,他反秦,比草民還要徹底,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可以失去的顧慮了。

就是這樣的經歷,造就了劉邦的性格,一旦他認定了“造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事業,就展開了堅毅果敢的追求,連張良在留縣碰到他的時候,聊了聊兵法,發覺劉邦居然可以融會貫通,實在令人費解,因此張良才決定幫助劉邦,難道張良這個千古奇才,會盲目依附一個流氓?


不要看不起劉邦,2000多年來,我們99.9999%的人都不如他。



諸葛小村姑


一、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個問題。

秦實行郡縣制,縣是最低一級的正式行政區劃,秦朝的正式官職也就到縣一級就截止了。至於說,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亭以下置裡。這些都是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因此,亭長是一種吏職,絕非正式的官職。在秦朝的官員花名冊中,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劉邦名字的。

二、被下屬革了命算不上新聞

身為當朝官員或王侯,卻在琢磨著那張寶座的人,歷史上比比皆是。別管他是為了自保的身不由己,還是蓄謀已久的刻意而為。

著名的成功者(本人或子孫上位)包括,王莽、曹操、司馬懿、劉裕、高歡、宇文泰、楊堅、李淵、朱溫、郭威、趙匡胤、朱棣,等等,甚至還出現了武周這樣的異數。而失敗者就更多了,著名的比如劉濞、安祿山。

縱觀二千多年的封建史,大朝代也就只有趙宋因外患而亡。可見,再堅固的堡壘,到最後也大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三、從劉邦起事前的兩句話,談談劉邦的一些特質。

1、”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曾經在咸陽服徭役,看到始皇帝出行時的霸氣場面,發出了上面的感慨。不僅體現的是一種胸懷、志向以及權力慾望,而且也是對始皇帝的崇敬和肯定。

2、”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

劉邦大大咧咧的一句”賀錢萬”,就大大方方地入了呂太公的宴席,還被太公看中,將女兒呂雉許配給劉邦。老於世故的太公,從劉邦揮灑自如的霸氣中,看到了其中蘊藏的膽識和常人不具備的政治家素質。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秦末的亂世,造就了劉邦。而劉邦,也為中華民族造就了一個煌煌大漢。

大風起兮雲飛揚,壯哉,大漢!!!





西嶺懷古


劉邦出生沛縣,年輕時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整天和一幫朋友鬼混,但他仗義豪爽,後來家人出錢給他買一亭長相當於現在派出所所長把,可是吃喝玩樂勾搭寡,劉邦生活上有失檢點。


但他卻胸懷大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內和平安定,經濟上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也比戰國時期富裕多了。秦始皇為了顯示其一統天下的威風,常常威武雄壯地組織馬隊外出視察。

一日,當日劉邦跟蕭何在一客棧住宿,突然人聲鼎沸,隨之而來的便是令人恐怖的喝斥聲和人們紛紛躲閃的腳步聲。劉邦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抬眼一看,只見一支全副武裝的士兵護衛著龐大的車隊正緩緩而來。

“這是秦始皇巡行都城來了。”蕭何告訴劉邦。 劉邦從來沒有見過皇帝,當秦始皇的車隊駛過劉邦的身邊時,劉邦第一次感到了皇帝的威嚴。他知道了什麼叫威風凜凜,什麼叫氣宇非凡。劉邦不由自主地讚歎:大丈夫生當如是。

由此可見劉邦跟項羽一樣以後必反,後來劉邦負責押送徭役去秦都咸陽,但是在押送的過程中有不少人中途逃跑了,加上道路難走,根本沒有辦法按時到達咸陽,跟陳勝吳廣處境差不多。然後落草為寇,後來相應陳勝斬白蛇起義。


老崔談歷史


泗水亭長,這就是劉邦在龐大的秦王朝體制中佔有的一席之地,那麼這個泗水亭長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呢?很遺憾,泗水亭長不能被稱之為官,由於級別太低,泗水亭長只能夠被稱之為小吏,劉邦雖然是在秦王朝體制當中,但他的地位卻仍然十分低下。

“豐西澤縱徒”

泗水亭長雖然官不大,但是卻還是要幹事情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押送徭役到驪山去給秦始皇修陵墓。劉邦帶著一批徭役就從江蘇出發了,還沒走幾十里路,人就跑了一半有餘,劉邦的心裡拔涼拔涼的,現在就跑了一半,等到了咸陽,這裡的人還能剩的下幾個呢?很快劉邦和剩下的人來到了一個叫做豐西澤的地方,在那天晚上,劉邦就把所有剩下的人叫到了一起,他說,按照現在的情況,我肯定是沒有辦法把人全部押送到咸陽了,喝完這頓酒,大家就都各自散了吧,我也就要過上亡命天涯的生活啦!

剩下的一幫人被劉邦的話感動得稀里嘩啦的,既然徭役任務完不成了,那不如就隨劉邦一起落草為寇!這些還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徭役被劉邦的魅力所征服,決定要追隨劉邦亡命天涯,這也是劉邦所擁有的第一批手下。

“赤帝子”斬“白帝子”

劉邦和他的手下們大口喝酒,沒一會兒就都喝得醉醺醺的,一群人站起身來繼續向前走,最前面的一個人突然發聲讓隊伍不要再前行,在他們的前方有一天很大的白蛇,他們商量好主意決定要繞路而行,這個時候劉邦卻突然豪氣萬丈。他提起腰間的配劍,一道凜冽的寒光閃過,白蛇的頭顱就被劉邦一劍砍了下來。一行人繼續往前走,一陣悽慘的哭聲傳來,一個老婆婆坐在前邊兒傷心流淚。劉邦一群人仗著喝了酒膽子大,就走向前去詢問老婆婆為什麼大晚上在這裡哭泣。

這個老婆婆就說,我的兒子是白帝子,他被赤帝子給殺了啊!劉邦等人還愣在原地,卻突然發現哭聲沒有了,再一看,哪裡還有老婆婆的身影呢?一陣涼風吹過,眾人的酒意頓時褪去,劉邦大喜,難道說我劉邦是“赤帝子”?這也被稱之為斬白蛇起義!

沛縣的呼喚

在遙遠的大澤鄉,陳勝吳廣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各地的百姓紛紛響應,他們蜂擁而起的殺掉各地的縣令,表明他們與秦朝對抗的決心。為了避免自己在這場運動中被殺掉,沛縣的縣令決定要背離秦王朝,在蕭何、曹參的建議下,召回秦王朝的“通緝犯”劉邦就成為了縣令投靠百姓的投名狀。在芒碭山遊蕩的劉邦等人收到消息,馬不停蹄的往沛縣趕,趕到了沛縣卻發現縣令反悔了,劉邦被關在了城外。劉邦大喊,起義軍就要到了,你們趕緊殺掉縣令,不然你們和縣令同罪!沛縣的百姓一聽這話,一個個都爭著去殺縣令,沒過一會兒,劉邦就被迎進了沛縣。

蕭何、曹參有心造反,但又害怕造反失敗會牽連到自己的家族,而劉邦卻早已經成為了秦王朝的“通緝犯”,沒有人比劉邦更適合做沛縣眾人的首領。在蕭何、曹參的推動下,在加上劉邦手下本也有一批追隨者,他被成功推舉為沛公,也是這那個時候,劉邦正式成為了秦王朝的敵人!

我是流浪歷史號,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流浪歷史號


劉邦的家鄉在現如今的漢中地區地處西南方向因此物產豐富,人口密集,也算得上是富庶之地。劉邦是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作為亭長的劉邦也算有一點小勢力,當時兵匪是一家,所以劉邦實際上卻是當地有名的小混混。

作為混混的劉邦沒有責任心,當時他負責押送修築萬里長城的勞力,在但卻因為喝酒讓一些勞力逃走了,劉邦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所有的人都全部放掉。

因為當時法律嚴酷,押送苦力的官員如果不能如數的把苦力壓到應該到達的地方,他們將受到很重的刑罰。劉邦心想都是死路一條,乾脆把他們全部放了。不過後來這件事情經由他的加工潤色變成了解救百姓於疾苦,反抗秦朝等等。

後來秦朝的暴政全國多地發生起義,有野心的劉邦就回到家鄉,用他放走勞力的事情鼓動大家,殺了沛縣縣令開始了他的稱霸之旅。所以說他本來就是被秦朝通緝的犯罪者,反秦自然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畢竟反抗還有機會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