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由哪些国家组成?

人在旅途321123


说来话长,不如把前身今世都写的清晰一些吧,毕竟这个问题扯的远,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完整。

罗马的崛起建国起到合并附近的部落成为拉丁人母国开始,再到统一意大利半岛花了将近500年的时间,打败迦太基人后算是称霸西地中海,最后经过马略、苏拉、庞培、凯撒等人建立了覆盖希腊人文化圈的霸权,又用了近两百年的时间。

扩张必然需要战争,但军事实力仅仅是其中一方面,我们不妨从几个问题出发思考,

1、罗马人为何能从伊特鲁里亚和南意大利夹缝中存活并发展?

公元509年,罗马进入共和时期,算是完成拉丁人部落的联盟,但与的伊特鲁里亚与南意大利的“大希腊”相比,无论国力和规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幸运的是,罗马人以台伯河边的七座较矮的山丘起家建筑都市,在喜欢靠山生活(矿资源)和习惯以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希腊人眼里,这里实在没有任何吸引的地方。罗马人以农耕为传统,而伊特鲁里亚和希腊都是离不开通商的民族,加上罗马并不是陆上枢纽,因此和这两个民族接触并不多。

2,罗马最终能一统亚平宁半岛,与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罗马人从开国开始对萨宾人以及其他所有的“战败者”都给予了同等的公民权(参加公民大会),对部落高层给予元老院席位,这种同化政策,让罗马人不知觉中形成了很强的团体认同感,这在军事上极重要的影响。反观伊特鲁里亚,十一个部落更像一种松散的联邦,彼此独立性很强,更不会像罗马人的拉丁联盟一样有抱团倾向。希腊人则是世人皆知的迁徙民族,希腊人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然而塔兰托的希腊人并不认为自己和斯巴达人要有什么联系,叙拉古也不会念念不忘科林斯的祖先。正因为南北两大势力相对比罗马的而言更像是雅典等城邦国家,罗马人最终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卢比孔河以南后来被列为本国范围,区分于行省。

3、、罗马为何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笑到最后?

罗马人在半岛上断断续续的征战,与萨莫奈部族的战斗,与塔兰托的鏖战不能说不艰难,然而遇到了迦太基后,此时的罗马(确切说应该是罗马联盟)才算是赌上举国之力。汉尼拔在资源对比如此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异地作战十几年),可以说差一点成功了。差了哪一点呢?在于汉尼拔的政治策略无法凑效,从始自终罗马联盟都没有动摇,虽然会战汉尼拔可以取胜,战争却陷入了持久的消耗(罗马吃了坎尼会战等几次亏后就不与汉尼拔正面交锋了),汉尼拔方面只有西班牙带过来的精锐是核心,缺乏盟友让其无法很好的补给,但罗马联盟却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子弟兵补充军团。汉尼拔在中南部因此再无大作为,西班牙战线不利,大西庇阿登陆北非后,汉尼拔只好回撤本土。其实,在汉尼拔之前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曾受塔兰托邀请与罗马开战,皮洛士在意大利中部屡战屡胜,但每次胜利的人员消耗仍最终让他不得不放弃,撤回伊庇鲁斯,若干年后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阵亡。布匿战争的胜利依然是联盟的胜利。

我们可以说,汉尼拔逼着罗马人称霸,也可是说历史把罗马和迦太基推上了竞技台。

4、内战的一个世纪,罗马为什么能保持稳固而不瓦解。

这跟四世纪末的各地烽烟四起对比明显,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个世纪,即使是内战,罗马并没放弃对边疆的统治,马略大败日耳曼人,苏拉平定色雷斯,庞培清剿地中海海盗,尔后东征叙利亚,灭亡亚历山大的将军留下来的塞琉古,都让罗马军团威震整个地中海希腊文化圈。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罗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基本是谁乱来揍谁的。

军事天才凯撒征服了高卢,不得不佩服凯撒的高瞻远瞩和开创思维,广大的高卢地区从此再没高卢人,为何?因为高卢对罗马有了认同,尤其是北意行省的彻底归化,后并入本国范围,有了成为罗马人的机会和通道。罗马也会有步骤的同化融合周边民族,南法和北意就是很好的例子。就如我们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华夏对夷狄之利器有种菜和《书》《经》一样。认同感让罗马文化可以远及四海,不论是西边的西班牙、高卢、北非,还是东边的巴尔干、叙利亚,都有机会成为罗马公民,当上指挥官甚至是皇帝。

经过奥古斯都的呕心沥血,“罗马霸权下的和平秩序”终于建成——罗马治下,谁不听话揍谁,人们也迎来了和平安定的一个世纪。

至于罗马的衰亡,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5、非常不好意思,写的有点多。






火山小企鹅


罗马帝国包括今西欧大部,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及东欧部分,土耳其半岛,地中海东岸以及北非地区(全盛时期)

起初的罗马王政时期只有罗马城,台伯河对岸已属国外;可见古罗马的扩张也是一个历史时期较长的事件,罗马的公民法和万民法在其扩张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冷静的亨廷顿


古罗马包括现在的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以及北非和小亚细亚中的西奈半岛,大概就是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