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1856年9月,接到洪秀全“誅楊密詔”後,正在江西前線督師北王韋昌輝召集本部3000精兵,星夜兼程趕回天京勤王。在陳承瑢配合下,3000勤王軍順利進入京城,而後直奔東王府,手起刀落解決了楊秀清。次日,韋昌輝、秦日綱與傅學賢率領的東殿士兵在京城大戰,雙方互有勝負,戰局呈現拉鋸狀態。為了剷除在京東殿勢力,韋昌輝以“北燕受刑”為名,吸引東殿餘黨前來觀刑,而後將其一網打盡,6000餘東殿將士全部被殺。此後,韋昌輝繼續搜捕東王餘黨,將事變擴大化,違背了之前與石達開約定,並得到天王同意的“只殺東王一人,及兄弟仨,其餘皆不得多殺”之諾言。(《李秀成自述》中提到)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聞知天京事變擴大化,石達開心急如焚,於是帶著曾錦謙、張遂謀等一起回到天京勸阻韋昌輝,希望他能就此罷手,不要濫殺無辜,便宜了清妖。誰知,韋昌輝殺紅了眼,連石達開都要幹掉;石達開逃跑後,韋昌輝派燕王秦日綱帶兵追殺,追不上時,直接拿翼王府開刀,殺了全府2000餘人。此時,韋昌輝還覺得不過癮,於是又帶兵圍攻天王府,想捉拿洪秀全。誰知,天王府不好攻打,韋昌輝不但拿不下洪秀全,還被天王府數千女兵追擊,反被捉拿歸案,被大卸八塊,首級送往寧國給石達開。到此,歷時近三個月,死亡2萬餘人的天京事變終於告一段落,太平天國也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根據李秀成《自述》,韋昌輝與洪秀全、石達開是戰略同盟關係,一起合力對抗最大實力派,集政權、軍權、教權於一身的東王楊秀清。自述中提起:“東、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怨於東,後被北王將東王殺害。原是北與翼王二人密議獨殺東王一人,因東王,天王實信權託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翼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由此可知,誅殺楊秀清是三人共同之約定,但不能殃及無辜,擴大事態。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既然如此,韋昌輝殺了楊秀清後,為何還有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向自己的盟友下黑手呢?殺楊秀清好理解,這是三人之“協定”,也是“奉命”行事,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則難以理解了。對此,傳統觀點認為,地主階級出身的北王韋昌輝是混進革命陣營的害蟲,其惡劣之本質,必然會仇視革命,乃至破壞之。但是,仔細研究起來,此觀點壓根佔不住腳,因為韋昌輝根本就不想擴大事態,他也想就此收手,平息事態。要知道,北王韋昌輝是太平天國最大的贊助商,沒有他傾囊相助,金田起義搞不起來,他沒必要毀了自己產業,畢竟自己是大股東之一。此外,弟弟韋俊受困武昌,形勢不妙,此時擴大事態,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韋昌輝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應該另有原因,即是他非常無奈,被迫如此。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按照李秀成所說,誅殺楊秀清是洪、韋、石三人共同之協定,韋昌輝是“奉詔勤王”,討伐亂臣賊子,清君側。正因為有約在先,且接到密詔,所以韋昌輝才敢率3000兵馬回京“勤王”,向最大實力派東殿開刀,否則自己一人動手,區區3000兵馬,就算殺了楊秀清,但依然會被在京東殿勢力幹掉。可以說,韋昌輝對盟友洪秀全、石達開是相當信任,他相信殺了楊秀清後,洪秀全會發布聖旨,指責楊秀清罪名,承認事變合法性,為天京事變畫上句號;石達開也會支持自己,站到同一條戰線,威懾東王餘黨,讓他們接受既成事實。可惜,韋昌輝錯了,他成了槍手,本是“奉詔討賊”,事變後,自己反而成了“賊”。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出於維護拜上帝教信仰以及削弱各大實力派之需要,洪秀全並未宣佈享有“天父代言”的楊秀清罪名,承認事變合法性,而是坐山觀虎鬥,保持沉默。如此一來,韋昌輝處境相當被動,自己成了“賊”,是殘殺東王楊秀清之主謀,成為眾人攻擊之對象,在京東殿勢力必然會展開報復。事實的確如此,傅學賢、吉成子等東殿尚書看不到洪秀全詔令,立刻率兵與韋昌輝展開激戰,北王差點撐不住,若不是秦日綱及時投入戰鬥,韋昌輝估計早掛了。沒辦法,東殿力量太強大了,為了自己安全,韋昌輝只好先下手為強,通過陳承瑢之手假傳“北燕受刑”詔令,誘騙東王餘黨前來觀刑,而後全部屠殺。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東王餘黨被殺後,若是洪秀全能“壯士斷腕”,承認事變合法性,估計事情還有迴旋之餘地。可惜,洪秀全依然保持沉默,韋昌輝如同熱鍋上之螞蟻,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此時,石達開從武昌前線趕回,韋昌輝很高興,如同“久旱逢甘霖”,認為有盟友石達開支持,不怕天王不發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俗話說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這話用在韋昌輝身上相當合適。石達開下車伊始,直奔北王府,劈頭蓋臉指責韋昌輝濫殺無辜,“其何罪之有,安得如此濫殺,豈不便宜清妖”,還將楊輔清保護起來,公然站在東王餘黨立場,拋棄了自己盟友。這就有意思了,說好一起行動,石達開晚來也就算,此時還站在東王餘黨立場,讓韋昌輝情何以堪?韋昌輝可以容忍石達開“來遲”,也不想知道“來遲”之原因,韋昌輝需要的立場,是支持,而不是對錯,更不是指責。

先誅楊秀清,後追殺石達開,圍攻洪秀全,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

無天王詔書,沒石達開支持,韋昌輝徹底孤立,徹底絕望,自己現在就是太平天國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為此,韋昌輝只能先下手為強,派秦日綱追殺石達開(難不成讓石達開帶“靖難之師”回京殺了自己),而後屠戮翼王府,率軍圍攻洪秀全,希望能擒拿天王,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之目的。可以說,韋昌輝也很無奈,他本不想毀了自己產業,可身不由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