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淘汰类产业:虚拟货币“挖矿”要歇菜?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其中,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列为淘汰类产业。淘汰类产业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存在严重资源浪费的工艺和技术。

发改委淘汰类产业:虚拟货币“挖矿”要歇菜?

“矿老板”们在虚拟货币市场挖的不亦乐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全球“矿工”深挖,据说还要挖到2140年才能挖完的比特币(总2100万个)。所谓“一币一别墅,一币一嫩模”,一枚比特币价值超20万人民币,挖到一枚你就是矿老板,然而有的人挖一辈子也挖不到几枚,因为比特币是一种通过数据计算出虚拟的密码货币。听起来很高大上吧,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矿工”,可能你不是黑客就是数学天才。可是黑客和天才也需要有“矿机”(挖虚拟货币的电脑)才能挖币的,一台“矿机”的价格被炒得一山比一山高,挖矿消耗的电量还不是盖的。

发改委淘汰类产业:虚拟货币“挖矿”要歇菜?

目前,中国的比特币“矿场”和算力约占全球7成左右。专家表示,虚拟货币“挖矿”被列入淘汰类产业,很可能与其巨大的潜在能源消耗以及挖矿带来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电子垃圾生成相关,这与中国当前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所不符。

发改委淘汰类产业:虚拟货币“挖矿”要歇菜?

据发改委意见稿特别注明,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据此,虚拟货币“挖矿”产业,正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项目。

发改委淘汰类产业:虚拟货币“挖矿”要歇菜?

虚拟货币“挖矿”产业在中国真要歇菜了,还是有一定影响的,“矿机”制造商要另寻出路,资深“矿工”怕是要出国继续挖了,而我们国家西部地区电力输出减弱,相对电力税收也会减少,可是这些都好过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