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小鎮簡介

江口鎮位於衡陽市東南方向40公里處並與耒陽市交界,耒水(四季通航)繞江口鎮西南,至南向西北流過。下轄4個社區,31個行政村,總面積100平方,5.2萬人。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境內有京港澳高速,S316省道經過。附近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鐵,G107國道,耒水(四季通航)經過。

歷史沿革

1949年設江口鄉,1956年屬冠市鄉,1958年設江口公社,1961年析出,1984年改置鎮,1995年把九龍鄉併入江口鎮。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江口鳥洲

江口鳥洲,核心區域面積35公頃,由陳家洲、張家洲、龍家洲三個島組成,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洲上古樹修竹成蔭,氣候溫暖涼爽,附近水庫、池塘星羅棋佈,稻田、森林延綿成片,鳥類食物豐富,是鳥類活動的理想王國。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每年的四至六月,每天清晨和傍晚,是鳥出巢和鳥歸巢時候,這是觀鳥的最佳時候。成千上萬的鳥兒成群結隊,飛時疑是天上萬朵雲,落時恰似河邊千堆雪。

七巧龍舞

江口鎮延壽村的七巧龍是一個頗具特色的龍種。七巧龍原名“狗婆蛇龍”,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傳統藝術表演形式。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早在1937年的時候,衡南九龍鄉延壽村的廖茂求、廖仁正、廖仁嘉在桂陽做生意的時候觀看了一場奇妙的舞龍表演。1949年,兩位老人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根據桂陽舞龍創制了衡南“七巧龍”,並在國慶日那天首演成功,在周邊地區取得轟動效應。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每條龍是七節,在耍法上有盤花、躍水、騰雲、穿門、戲珠、滾腰、下海等七中主要技巧,加之“七”諧“喜”音,表喜慶吉祥之意,深受群眾歡迎,故取名為“七巧龍”。

衡南三中

衡南三中創建於1958年,是衡南縣人民政府興辦的一所普通高中學校。毗鄰湖南省重點候鳥保護區江口鳥洲,風景美麗,氣候宜人。曾經獲得“衡陽市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衡南縣江口鎮——痴鳥萬里覓“鳥洲” ,衡南江口候鳥鳴

2019年3月10日上午,在剛剛結束的湖南省青少年足球(女子甲組)錦標賽中,衡南三中女足隊再展雄風,一舉奪得省足球錦標賽亞軍。

歷史人物

廖煥星(1895--1964),衡南縣江口鎮犁砰村人。1915年求學於武昌湖北外國語專門學校,1917年與惲代英創辦和主持武昌“利群書社”,指導長江中上游地區新文化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

1918年1月,廖煥星從武漢回到衡陽,成立了湘南最早的進步組織“新城端風團”,並創辦了湘南最早的進步刊物《端風》雜誌。以“革新風俗”、“改造社會”為宗旨,在衡陽宣傳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1922年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赴歐洲勤工儉學,協助周恩來組織中共旅德支部。大革命失敗後,隨共產國際由柏林遷到莫斯科工作。在蘇期間,因蘇聯肅反擴大化,他兩次被捕,歷經磨難,都因無罪而釋放。

1951年,廖煥星迴到闊別30多年的祖國,被分配到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任研究員。因勞成疾,於1964年病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