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幼子投降曹操去青州被于禁杀死,有必要吗?真实的历史如何?投奔汉献帝封王不可以吗?

乌陵与土明



公元208年,刘表病逝,他的幼子刘琮继承荆州。不久,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尚未归附朝廷的荆州及依附荆州的刘备。刘琮举全州投降曹操,被封为青州刺史,他在上任途中被于禁所杀,这在演义中很有必要。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曹操素有杀一方诸侯的传统,当然不会放过刘琮。曹操虽然爱才,那是针对投奔自己的部将和谋士,对于投降自己的一方诸侯,不一定容得下。如吕布白门楼乞降仍然殒命、袁谭投降曹操夹击袁尚后被其乱军所杀。投奔曹操的一方诸侯,大都是迫不得已,暂时臣服,一旦遇到机会,轻则扬长而去,重则反咬一口。

如刘备颠沛流离,投奔过曹操、吕布,依附袁绍、刘表等,与曹操、吕布反目成仇,欺瞒袁绍不辞而别,蚕食刘表的荆州。曹操收留走投无路的刘备,却被其反咬一口,骗走了五万大军和徐州。《三国演义》中记载:

次日,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总督五万人马,又差朱灵、路昭二人同行。


此后,曹操吃一堑长一智,力求稳妥,斩草除根。面对实力并未受损的荆州牧刘琮的投降,曹操怕其反叛自己,再次割据荆州。因此,曹操是有可能为了彻底解决荆州问题而斩杀刘琮和蔡夫人的。至于荆州的其余文武大员,曹操用高官厚禄,即可笼络人心。

如曹操封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为关内侯,后还重用不愿归附的文聘大将。曹操只要斩杀荆州名正言顺的主人刘琮,稍加时日,便可完全掌握荆州,放心大胆地使用荆州的能人异士。


其次,罗贯中为了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先诓骗刘琮,再斩草除根。曹操先诓骗蔡瑁、张允,诺让刘琮永镇荆、襄,将其骗到樊城,夺取荆州的印绶兵符,绝口不提允诺之事,而是让刘琮速速去青州上任。

刘琮表达自己不想当官只想守护父母的意愿,而曹操以关心的口吻劝其赴青州上任,怕其在荆州被害。古代历来重视诚信,刻画的曹操说变就变,丝毫不守信诺,俨然一副奸雄形象。《三国演义》中记载:

琮闻命大惊,辞曰:“琮不愿为官,愿守父母乡土。” 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荆襄被人图害。”


再次真实历史:曹操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杀害已经投降自己的刘琮。《三国志》中记载:刘琮是荆州牧刘表次子,他的母亲也不是蔡夫人,而是娶蔡夫人的侄女为妻。刘琮已经娶妻,说明已经长大了,并不是孩子,有能力执掌荆州。

刘表宠幸继室蔡夫人,连带着也宠幸刘琮远离长子刘琦。刘表临终前,和蔡夫人商量立刘琮为继承人,以蔡瑁、张允为其党羽。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琮是刘表的接班人,并不是蔡夫人和蔡瑁篡改遗嘱的。刘琦不得刘表的宠幸,依从诸葛亮的计策请求出镇江夏。


刘表去世不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荆州。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荆州本地士族如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游说刘琮归降曹操。刘琮本想继承父亲遗志,与众将保境安民,无奈大势已去,只得投降曹操。曹操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国志》中记载:

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太祖以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

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中记载:刘琮不但在青州活得有滋有味,后来还被曹操向汉献帝保奏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刘琮升任为谏议大夫之后的事情没有记载,可以肯定的是刘琮没有被曹操所杀,有可能寿终正寝的。《魏武故事》中记载:

今听所执,表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


汉朝,刘邦先后剪除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异姓王,后汉武帝“推恩令”将刘姓诸侯国分化瓦解。此后,只有汉室皇帝血脉浓郁之人才可能被封为王。如刘表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仅仅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像刘琮也只能继承他的父亲刘表的爵位,距离封王差的太远了。因此,刘琮“归附”汉献帝,也不可能被封王。

你们怎么看待刘琮投降曹操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没有的事,曹操也没必要杀刘琮。真实历史对刘琮记载不多,但应该是善终。至于题主说的投奔汉献帝,汉献帝本来就是控制在曹操手里,投奔汉献帝和投奔曹操有差别吗?要说封王,更是天方夜谭了。


首先要给刘琮正本清源一下,因为演义对他的歪曲太多了。刘琮是荆州牧刘表之子(具体第几子并不清楚),《三国演义》里说他是刘表继室蔡夫人所生。这个说法不对。史料没有写刘琮生母究竟是谁,但是《后汉书•刘表传》写了刘表最初喜爱长子刘琦,后来因为刘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为妻,所以蔡夫人偏向刘琮,不喜欢刘琦。蔡夫人偏向刘琮居然是因为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可见她不是刘琮生母。另外,说他是刘表幼子也不对,他已经娶妻,年纪不算小了。《三国志》说他“少子”只是相对长子刘琦而言年纪小而已。

然后说说刘琮的下场,刘表死后,蔡夫人的弟弟蔡瑁和张允拥立刘琮接替刘表担任荆州牧。曹操南征荆州,最初刘琮想让刘备抵抗曹操,但谋士们都建议投降曹操,傅巽认为如果刘备抵抗曹操失败,那荆州就完了,如果刘备成功,那一定不愿意继续屈居刘琮之下,所以无论输赢都不行。于是,刘琮归顺曹操。曹操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曹操这么做,当然是因为荆州战略地位重要,必须要放有能力且信得过的亲信,而青州归附曹操已久,把刘琮放过去没什么问题。


关于刘琮到青州之后的结局,陈寿的《三国志》原文没有明确记载。不过裴松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魏武故事》中的说法,后来刘聪入朝,改任谏议大夫,参同军事。这个记载是有可能的,毕竟给刘琮一个闲职养老,是符合各方利益诉求的。《三国演义》里写曹操派于禁追上前往青州赴任的刘琮,将其杀死以绝后患。其实这个逻辑是不通的,这样写只不过是罗贯中为了描绘曹操奸诈而已,歪曲事实。

刘琮本来就没有父亲刘表的能力,在荆州或许还有些资本,被送到青州曹操的后方,还能有什么作为?用得着杀吗?何况,《三国志•陈思王传》记载:“刘季绪,名修,刘表子,官至东安太守。著诗、赋、颂六篇。”说明刘表还有一个儿子刘修也做了太守,要以绝后患,为什么曹操不杀他?曹操在天下未平的情况下,就要做出接纳诸侯投降的诚意,比如后来降而复叛,并且杀死他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的张绣再次归降,曹操都能封官封侯,怎么就容不下一个好不抵抗的刘琮了?另外,后来以汉中投降曹操的张鲁,曾经对抗曹操,还支持曹操的死敌马超,归降后也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为什么曹操可以容忍抵抗自己的张绣、张鲁,却不能容忍一个刘琮?

最后说说题主说的投奔汉献帝,这就荒唐了。汉献帝本来就控制在曹操手里,所在的许昌也是曹操势力范围。你不投降曹操怎么跑到许昌见汉献帝?你投降了曹操,曹操的意思就代表汉献帝的意思,去不去汉献帝那里有什么分别?还有封王,哪那么容易?刘琮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关系很远了,哪里轮得到他封王?而且汉朝封王要有封国的,汉献帝拿什么地方封给他。这真的是天方夜谭了。


伊耆角木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在入主江陵后,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受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觉得曹操为永除后患,所以在刘琮在赴任青州的路上,派于禁率领轻骑追击,并将其全家都给杀死。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罗老爷子杜撰而已,刘琮最后的结局,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一点可以很明确,刘琮绝对是善始善终。

虽然,因为刘琮身份的特殊性,曹操肯定不会给他任何实权,但是,他一定会在曹操集团中拥有非常高的荣誉,而且自始至终在前排位置就坐。因为,这就是曹操统战工作中的样板。



试想,如果刘琮这样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那曹操,以后还再怎么进行统战工作?

一个人,拥有荆州全境,麾下十几万大军,完全有机会与你对抗,却放弃了大量的既得利益,乖乖选择向你投降,最后如果混得欲哭无泪,甚至还不能善终。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抵抗,除了脑子进水的人,谁会没事投降你呢?

更不用说,刘琮投降曹操时,江东的孙权、刘备、西凉的马超、益州的刘璋,以及汉中的张鲁,都还没有被征服,如果这个时候曹操将刘琮给杀掉,那这些人还敢投降吗?曹操还有能力劝说他们投降吗?就是他们的手下,也不敢再劝自己的主公投降。



比如,如果刘琮投降被杀后,张昭再去劝孙权投降,孙权心里会怎么想?我相信如果孙权脾气暴躁点,肯定会直接一刀砍了张昭,因为你这就是典型的盼我早死。

就算孙权脾气好,不直接拿刀砍,恐怕也会立马怼回去,总而言之,你是想让我成为第二个刘琮吗?

所以,刘琮以后的结局,那是显而易见的,肯定要级别有级别,要地位有地位,钱够花、觉够睡,美女也不缺,还不用操心,总而言之,会当一个政治花瓶养起来。

这种结局,对于一个有雄心、有壮志的人而言,实在是不一种不幸的结局。但是,对于一个缺乏雄心的人,在乱世之中,能取得这种结局,实在也算是平稳着陆。而且,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结局实在是太让人羡慕不已。


我是赵帅锅


事实上,刘琮无论是英明神武,还是昏庸无知,都逃脱不了投降的命运。

刘琮是刘表的次子,刘表的长子是刘琦,刘琮之所以能够接管荆州,是因为得到荆州大族蔡瑁和蔡瑁外甥张允的支持,蔡瑁是刘表妻子的弟弟,荆州名门望族,名士蔡讽的儿子。



就连刘琮的父亲刘表,当年只身一人进入荆州,能够在一年内迅速掌控荆州,也是得到了荆州大族蒯氏兄弟和蔡瑁的支持,可以说没有蒯氏兄弟和蔡瑁的支持,刘表都不能在荆州扎根,更别说刘琮了。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南下,刘琮在蔡瑁和张允的劝说下,或者说挟制下,投降于曹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对于曹操来说,只要拿下荆州就行,至于之前谁是荆州的主人,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荆州在曹操手中。



之后,刘琮被曹操封为青州刺史,后改为谏议大夫。青州刺史仍然主政一方,但谏议大夫只是负责朝廷议论的官员,已无实际权力,根本就不如青州刺史或者荆州牧有实权,这个时候的刘琮就是一个虚职,对曹操毫无威胁可言,曹操不可能让于禁杀了刘琮,这没有必要,真实的历史上,刘琮之后的事迹就没有记载了。

为什么没有记载了?

一是可能刘琮之后毫无作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情,都与刘琮无关,也就是默默无闻;二是可能不久之后,刘琮就去世了,可能是病死的,但反正不可能是曹操杀的,曹操还没有平定天下了,况且刘琮对曹操又毫无威胁,实在没有必要杀刘琮。



刘表死于208年,时年67岁。刘表的长子刘琦死于209年,刘琦死的时候可能年近50岁,古人一般结婚较早,刘琦又是长子,至少有50岁。而刘琮又是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很可能就有45岁左右,不会低于45岁,之后再任青州刺史,谏议大夫,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寿命也就30来岁,刘琮在这个年纪去世也不算奇怪。

那么刘琮能投奔汉献帝吗?



当时的情况下是不能。除非你能穿过曹操的军队,当然这也不可能。当时的汉献帝在许昌,那里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在208年,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占据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徐州、兖州、司隶、豫州,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汉献帝已在曹操控制当中,当然了,如果刘琮只身一人,去投奔汉献帝,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刘琮怎么投降,都是不可能封王的。

连曹操自已都没有封王,你一个降将能封王?

两汉非刘不王,但也不是刘姓的就能随意封王。一般是皇帝的直属兄弟和刘姓诸候王的长子才能封王,还得有特别的功劳,至于刘琮,还是算了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正史上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就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后来根据《三国志》注引《魏武故事载令》,大意是:曹操认为刘琮献地有功,虽监一州之史,工资却太低,于是表刘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然后,刘琮就没有记载了,其实这也正常。因为,无论刘琮个人能力如何,曹操是不可能重用他的,毕竟他曾经代表着荆州之主。更何况,刘琮在母亲蔡氏,舅舅蔡瑁的庇护下,才接任的荆州之主,而非才能。所以,此后的刘琮不见正史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不可能杀刘琮的,因为既不能杀,也没必要杀。



实际上,曹操也确实得感谢刘琮,要不是他献了荆州之地,许都的西南面就没有了屏障,一旦襄樊被突破,就剩下一马平川的平原之地了。另外一方面,曹操对刘琮好点,也是在收买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杀他。但是为什么说不能杀呢?曹操举大军南下的之际,荆州“亲曹派”的代表蔡瑁,蒯越,韩嵩,傅羲等人是劝着刘琮归降,如果曹操杀了刘琮,岂不是让这些“亲曹派”的士人背上“不忠不义”之名?当然,他们劝刘琮归降,本就多少冒着不忠的风险。但是毕竟曹操代表汉献帝,而且只要刘琮好好的,他们就有了“遮羞布”,就算那些被迫加入曹营的,也能安心的效命了。



这就和《三国演义》不一样了,小说里刘琮归降曹操后,确实是被于禁所杀。当然,刘琮之死,是罗贯中的尊刘抑曹所带来的。首先,小说里蔡瑁,张允的人设,就被荀攸形容成“谄佞之士”,曹操也认同(历史上,蔡瑁年少就认识了曹操,关系还很不错)。所以,曹操取荆州时,欺骗了这两货,让他们跟刘琮说,归降后,依然为荆州之主。因此,荆州方面中计,刘琮第二天就屁颠屁颠把印信,兵符献给曹操。结果,曹操变卦了,让他去青州上任刺史,刘琮再三请求留荆,曹操不准,还说怕刘琮留在荆襄会被人所害。其实,曹操之所以命于禁杀刘琮,是发现刘琮被骗后,心生不甘,日后可能联系旧部造反,必须要绝了后患。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小说还是正史,刘琮身边都有一个将领王威,是不愿就此投降曹操的,小说中,他还为护卫刘琮战死。王威曾经劝刘琮,将军既降,刘备又走,曹操轻装冒进,所以如果伏兵险要处,曹操可擒。只是,王威此计最终没有得到施行,否则诚如所言,恐怕会改变一些历史走向。至于问题中提到刘琮如果投靠汉献帝,会不会封王?答案太简单,肯定不能,当年刘表镇守荆州时,也不过是侯爵,怎么可能换成刘琮就变成了王呢?再说,汉献帝控制在曹操手里,曹操此时连公爵都不是,刘琮又怎么可能凌驾于曹操之上,成了王呢?


大飞熊骑士


一、刘表幼子刘琮投降后被杀是《三国演义》小说里面的情节。《三国演义》:曹操迁刘琮为青州刺史,在刘琮与其母亲前往上任的途中,曹操派于禁领轻骑于半道劫杀,刘表故将王威,死战仍不得脱,主仆三人皆死 。

二、真实的历史

(1)赤壁大战前,经营荆州十几年的一代枭雄荆州牧刘表病逝,由其幼子刘琮掌管荆州。

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丞相曹操大兵压境,刘琮在属下的劝说之下,经权衡利弊最终放弃了抵抗。

(2)刘琮投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荆州内部。当时抱有投降曹操想法的人占据主流,最为代表的有刘表旧臣傅巽、蒯越、王粲等在荆州是举足轻重的实力派,除此以外,刘琮还面对着强势的刘备,刘备既是可以帮助刘琮抵御曹操的重要外援,亦是可以吞并荆州的猛虎。最为关键的是,一旦荆州城破 ,除了殃及百姓外,就连刘琮都有被灭族的危险。

(3)因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兵不血刃得到了荆州和众多兵马,曹操在《表刘琮令》中称赞刘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明大义、识大体,宁愿放弃父亲的基业,顾全大局。曹操还说刘琮虽然爵封列侯,做了一州的刺史,但仍不足以表彰他,又提升他做了谏议大夫。

(3)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琮在抵抗和投降之间的选择,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投降曹操确实是他一个不错的选择,使荆州免遭生灵涂炭,亦使刘琮自己也能安稳的度过余生!

三、刘琮为什么没投奔汉献帝、封王

(1)刘琮没有机会或根本就没有可能去投奔汉献帝。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朝廷大权在握的丞相,而汉献帝只是个傀儡。所以所谓封王一说,那要看曹操是否愿意。

(2)别说刘琮封王,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经营多年,爪牙遍布朝野,一直到建安21年(216年)平定汉中张鲁归降,并且在张辽于合肥以少胜多击败孙权之后,献帝因而下昭,曹操才由魏公进爵魏王。


手机用户50902211138


刘琮是刘表少子,与幼子不同,只能说明不是长子。在演义中,由于年幼继位,曹操大军南侵荆州,惊惶不知所措,在主降派蔡瑁张允蒯越等的坚持下,与母亲蔡夫人商议后不战投降曹操,曹操大收荆州人心,对降将封侯赐爵,并对主降派蒯越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又封刘琮为荆州刺史,却又遣他迁居青州,有调虎离山之意,刘琮母子大惊,只得启程,又被曹操派出于禁中途截杀。


而史实却不同于演义,演义为了突出曹操的奸诈,有时栽赃嫁祸,比如刘琮,降曹后并没有被杀死,而是被封为青州刺史,列侯,曹操还对他的主动归降行为大加表扬“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称赞他不辱先人,光宗耀祖,以东汉不满王莽而参加绿林军的鲍永,和曾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军后归刘玄,再降刘秀的窦融相比,功高德厚,后来还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应该得以善终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琮是刘表的少子,据考证刘表还有幼子刘修,刘琦为长子。刘表元配并不是蔡夫人,姓氏不知,蔡夫人过门后无所出。初时刘表以刘琦性格类己,打算立他为储,娶了蔡氏后,蔡夫人帮刘琮娶了蔡氏宗族的女儿,成为休戚与共的一体,就支持刘琮,给刘表吹枕边风,导致刘琦渐受冷落刘琮上位的形势。(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蔡氏在荆州算大族地头蛇,当地有五大族蔡、庞、蒯、习、黄,互相通婚互为援应,比如诸葛亮的姐夫是蒯越的侄子蒯祺,老婆黄氏,岳父黄承彦娶的是蔡讽的大女儿,而蔡讽则是蔡夫人的父亲。有这些纠葛,所以荆州大族多支持刘琮。

而刘琮之降,严格说应该是归顺朝廷,不管如何,曹操代表的是大义名份,是汉献帝亲封的丞相,不比孙权刘备是武力割据一方的乱臣。刘表在献帝时接受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之命入荆州,依赖蒯良蒯越和蔡瑁而轻取荆州,他的开始,就与荆州大族结下不解之缘,刘琮的降与战,必然受到他们的重大制肘,由不得本人。或许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刘表全据荆州后不思进取,无法前进一步,才有了自守之贼之名。而东汉的王侯爵制,还受到刘邦的白马之盟所约束,毕竟光武帝刘秀是承祀西汉元帝的衣钵,必须遵守。除了皇亲,其他人不能封王,最大只能封侯,所以,封刘琮为侯算对得起他了。


南方鹏



路遥lgy


题主所问三个问题:

第一,刘琮没有被杀。《三国演义》里为了衬托曹操奸雄形象,把刘琮写死了。

第二,《三国志》里面记载很清楚,刘琮没有被杀,人家后来被曹操奏请汉献帝刘协做官了,有没有实权不知道,反正没事。

第三,封王的事情。刘邦有规定: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侯。但是不是每个姓刘的都可以封王,汉武帝有个推恩令,不知道题主有看过没有。

第四,刘表自己都是个侯爵,不可能儿子封王。再说了,刘琮不过是继承官位,为朝廷守土,曹操代表朝廷把地方政权收归中央来管,凭什么给刘琮封王?没追究责任算可以了。


一只熊猫压海棠8899


首先,曹操并没有杀死刘表幼子刘琮,当然更谈不上具体被于禁杀死,历史上刘琮被改封青州刺史后的确平安抵达青州,《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说刘琮任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国志.魏志.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魏武故事》所载曹操表奏刘琮“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笃中正之体,教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产,下图不朽之余祚;鲍永之弃并州, 窦融 之离五郡,未足以喻也。雖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还州。监史虽尊,秩禄未优。今听所執,表琮為 谏议大夫 ,参同军事”,这则记载表明,第一,刘琮任青州刺史后并不自安,惟恐曹操生疑就主动请求离开州任去朝中担任文职;第二,此举令曹操十分满意,就否决了幕僚原本建议的、让刘琮担任地位清要但级别和爵禄不高的御史台诸官,让他担任秩禄较丰厚的谏议大夫,并加了个象征性的“参同军事”表示亲昵(“不是外人”才能参同军事),同时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把刘琮投降比拟为东汉初主动归附刘秀的更始部将鲍永和河西地方势力窦融,这在后汉是很高的评价,很显然,曹操有意将刘琮树为“识时务为俊杰前途光明”的典范,没必要杀、也的确没杀,所谓被杀不过是小说和平话的艺术创作,事实上不但刘琮,连蔡瑁也没杀(历史上不是蔡瑁夺了刘表父子的权,而是刘表父子依靠蔡瑁才能真正掌握荆州,而且蔡瑁和曹操年轻时就是好友)。

其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举兵南下前两个月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废三公,立丞相、御史大夫、五官中郎将总理全国军政人事大权,而总成于丞相,丞相是曹操自己,御史大夫是唯曹操命是从的华歆,五官中郎将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就是说,汉献帝封官授爵,名义上是自己拿主意,实际上是曹操说了算,而更具体的事务则完全由曹操的丞相府(霸府)来裁决,刘琮就算一个人活着跑到曹操腹地的许都,见到汉献帝,汉献帝敢或能封他什么王?就算敢,他能活着走出许都么?

《三国演义》里说到“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其中脑补和虚构的地方很多(如此时曹操还不是丞相而是司空、骠骑将军),但有一句话道理是不错的——关公要求“降汉不降曹”,曹操大笑“我即是汉,汉即是我,降汉即降我”,刘琮的处境还不如当年的关羽(曹操官更高,势力更大),“降汉即降曹”,他不在曹操跟前“降汉”,却跑去曹操老家边上的许都“降曹”,是活腻味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