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樑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為何沒有一人能得以善終?

文史磚家


公元502年,梁武帝蕭衍建立南梁,到557年滅亡,一般史書記載是蕭衍、蕭綱、蕭繹、蕭方智四帝,其實還有不被正統承認的蕭正德、蕭棟、蕭淵明等幾個皇帝,幾乎都不得善終。

一、蕭衍身為南齊宗室,憑藉襄陽兵力而滅齊,不到四十歲而稱帝,在位近五十年,晚年爆發了侯景之亂,以八十六歲高齡而餓死臺城。這個時候,其實南梁已經相當於結束了

公元502年,蕭衍建立南梁時,北方推動改革的北魏孝文帝已經去世兩三年了,北魏正進入它的衰落期。大概在蕭衍在位二十多年的時候,北魏爆發了六鎮之亂,而後北魏長期處於內亂和戰亂中,一亂十年,群雄並起,北魏分裂為由權臣高歡掌控的東魏和由宇文泰掌控的西魏,後來兩人的兒子都篡了位,建立北齊和北周。正因為北方一亂如此,高、宇文兩家又互相爭鋒,梁武帝這快五十年的皇帝生涯總體來說是安逸富足,外患很少。因此,他得以大力推行文化,推行儒學,當然梁武帝最出名的是他的崇佛行為。南朝宋、齊、梁、陳,要講國勢最強,其實是劉宋,可惜的是那時候北方的北魏同樣處在鼎盛時代,但要將文化最發達,那一定是蕭梁,因為北方亂了,人家梁武帝還時不時發動點北伐,也算小有成果。

《琅琊榜》電視中所演的那個猜忌可惡的老皇帝,大概有點蕭衍的影子,然而事實情況卻是江左沒有梅郎,也沒有靖王那樣的人。蕭衍是南梁統治最成功的皇帝,也是整個南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真實執政情況是,政治上放縱皇族和江東世家大族的貪汙腐化,以博取他們的支持,卻對小民極盡壓榨之能。軍事上,長期武備廢弛,江東少見可以帶兵作戰的將領,以至於往往不得不重用北方投降來的將領。文化上,大力興學重教,宣揚正統,自樹為華夏正宗。

正因為如此,蕭家皇帝個個都是大文化人,但卻在政治、軍事上極為低能。

二、東魏大將侯景投降梁朝,梁武帝卻想用他去跟東魏換自己的侄兒,於是侯景之亂爆發,梁朝全沒有抵抗能力,反而梁武帝的子侄們要麼坐視成敗,要麼乾脆當了內奸

梁武帝晚年崇佛,對他的兒子、侄子們幾乎是一種病態的溺愛。東魏管理整個河南地區的大將侯景,因為與高歡之子高澄有巨大矛盾,在高澄繼位後來投,梁武帝接納了他。但是高澄提出了以侯景交換梁武帝侄子蕭淵明(戰敗被東魏俘虜)的請求,梁武帝居然答應了。

這個侯景是什麼人?是高歡打天下的左右手,是當時北方除了高歡、宇文泰、慕容紹宗少數幾個人以外,最會打仗的人,而且比起這些人更加狡猾多變。他南下的時候,已經見到了南梁武備廢弛,不堪一擊的狀況,對這個百戰餘生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塊兒不能不吃的肥肉。何況,你梁武帝還敢出賣了他。於是,侯景攻入建康,把梁武帝圍在了臺城。梁武帝寵了一輩子的那些兒子、侄子們,全都手握重兵,坐看成敗。他的侄子蕭正德,居然還當了內奸。

梁武帝擺出一派老皇帝的威風,在宮中接見了侯景,他的雍容華貴的帝王之姿,的確讓侯景這個只會打仗的暴徒還是震驚了一番。然而,到最後,侯景還是吼出了:“整個天下都是我的了。”梁武帝再無一言,後來,被餓死在臺城。

梁武帝蕭衍一死,無論什麼蕭正德(梁武帝之侄,後其帝位不被承認)、蕭綱(梁武帝太子,簡文帝)、蕭棟(梁武帝之孫,後其帝位不被承認),都成為了侯景的傀儡。蕭正德、蕭綱都被侯景害死,蕭棟後被其叔叔梁元帝蕭繹害死。

三、梁元帝蕭繹是個大文化人,和他哥哥簡文帝蕭綱是當時文壇的正副盟主,大家把蕭綱比做曹丕,蕭繹比做曹植,然而蕭綱在政治上就比曹丕差遠了,蕭繹文學上比曹植還是有差距,但他為了個皇位,卻比曹丕還要狠

蕭綱是侯景的傀儡,後被害死,但侯景只是佔據長江下游的建康一帶而已。此時,蕭繹在江陵(湖北荊州)有強大的實力,靠著王僧辯、陳霸先等大將的努力,蕭繹打敗了侯景,自己在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梁元帝除了做詩寫賦,最大的興趣怕就是爭正統了,他要確立自己在蕭家的正統地位,於是不顧外敵環伺,屢屢和他的兄弟、他的侄子們幹仗,甚至不惜和外敵聯合,只是為了除掉能和自己爭蕭家正統的人。於是乎,北齊趁機攻取了梁朝的江北之地,西魏(後來的北周)則拿下了四川一帶。梁元帝讓他的侄子們都恨的要死,於是他們向西魏請求進攻江陵。正在此時,愚蠢的梁元帝還真以為自己是天下最正統的皇帝,給西魏權臣宇文泰寫信極為傲慢。於是,宇文泰以於謹和楊堅他爹楊忠為帥,兵下江陵,梁元帝被俘殺。

最後的皇帝蕭方智,不過是大將陳霸先篡位前的墊腳石而已,後被殺。

南梁,經過樑武帝快五十年的統治後,已經將不知兵,兵不能戰,其宗室及朝中大臣盡皆江東大族,骨脆膚柔,據說侯景之亂時,逃個難都受不了寒暑疲勞的,好多累死的、跑死的,還說什麼打仗。陳朝陳霸先興起,其軍中大將據說多是江東蠻獠,已經和蕭梁的構成完全不同。


星火辰


據我所知南朝梁國的幾位皇帝,並不是歷史上很出名的才子。即便真是,那作為才子(就算是藝術家吧)也有自己先天性的弱點,很難成為優秀的政治家,自然也就不會有啥好下場!這是因為藝術家和政治家在性格特徵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而這往往決定了最後的命運!如有疑問,請繼續往下看!

先看藝術家的性格特點:多情善感,做事優柔寡斷,容易感情用事,不善決斷!帝王中的代表人物有以下三位:

一,陳後主陳叔寶,他自幼飽讀詩書,尤其喜愛文藝,在位期間不僅大力提倡“清商樂”,讓樂府為其提供娛樂性的歌舞表演,他還親自創作“吳歌”,代表作《玉樹後庭花》。就是這樣一位文藝青年在隋軍大舉犯境時,連出昏招,結果兵敗被俘,最後客死他鄉!

二,李後主李煜,從藝術層面看,他是個大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其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千古傳唱!他的命運則比較悽慘,國破家亡,愛妻被奪,自己最後也被毒殺!

三,宋徽宗趙佶,他是中國曆代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偉大的藝術家。至少在中國書法史和美術史上,他都享有無可爭辯的崇高地位。在書法上他獨創了瘦金體,草書書法也爐火純青,堪比大師!而在繪畫領域,他也可以躋身歷史上最優秀的大畫家之列,最善長花鳥畫。而這位藝術大師的境遇可算是最為恥辱,在位時奸臣當道,最後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作為囚徒在敵國苟延殘喘地活了9年而死!

再來看看政治家的性格特點:心志堅韌,能忍常人不能之忍,為成大事,不拘小節,善於殺伐決斷!帝王中的代表人物有漢高祖劉邦,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他們的具體事蹟,大家可以查閱資料。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人最好從事自己擅長的領域。不然,輕則誤人誤己,重則誤國誤民!








神都布衣


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是南北朝時期“竟陵八友”之一是個文武全才。包括他的兒子都很有才名,簡文帝蕭綱、元帝蕭繹,都長於詩文。這裡需要著重提到的是昭明太子蕭統,他字德施,小字維摩。他編纂的《文選》,收歷代詩文辭賦七百多篇,是現存最早的詩文選本。文選怎麼也收詩?原來,當時習稱有韻者為“文”,無韻者叫“筆”。蕭統自稱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為標準,即專收文采華美的作品。後人把它看作治詞章之學的必讀書。可是南梁的皇帝才氣有了,治國理政差了一些,導致國家動盪,自己也慘遭橫死。

梁武帝初年,任用得人,有積極進取的志向,不失為南北朝時期一個較為英明的君主。在位長久以後,朝中王侯貴族貪縱橫暴;執政作威作福,招權納賄;民間賦役繁重,戶口流亡;武帝本人志氣消沉,而自信之心甚於早年,雖能摒除嗜慾,卻無益於政事。最後導致了後來的“侯景亂梁”。被候景帶叛軍打破臺城攻入宮中,軟禁了梁武帝,梁武帝被活活餓死。

後來候景又立了太子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簡文帝在位兩年多點,做了兩年多點的囚徒,最後候景派人在宴會上把他灌醉,然後用土袋子把他活活壓死。及到侯景之亂結束了。十一月,湘東王繹在江陵即位,改元承聖,是為梁元帝。元帝十二歲時便好學問,夏天睡在絳紗蚊帳中,有時通宵看書,自稱史書一天能讀二十卷。他下筆成章,富於著述,有藏書十四萬卷。梁元帝承聖三年,西魏兵破江陵,梁元帝被俘遇害。城將陷時,元帝燒燬所藏圖書,為文化史上一浩劫;王公百姓數萬人淪為奴婢,小弱盡遭屠殺。梁元帝出東門投降。他白馬素衣,走到城門口,拔一出劍來,在門扇上打了一下,無可奈何地道:“蕭世誠怎麼會落到如此地步啊!”魏軍兵士看見他出來,上前牽著他的馬,走到白馬寺以北,叫他換乘一匹瘦弱老馬,由一名身材高大的鮮卑人抓著他背後的衣服,押解過去。碰著於謹,那個鮮卑人把他揪下馬,逼他拜見。梁王詧又派騎兵把他押到自己營裡,痛加辱罵,他只得忍受。次日,見了魏國大官長孫儉,才得帶走。長孫儉問他為什麼燒書。他說:“讀書萬卷,還落到如此地步,所以燒掉。”他可以說是至死不悟的蠢人,滅亡純由自取,與讀書有何相於呢?

梁朝皇帝的悲慘命運根本就是自作自受。文學家庚信做的《哀江南賦》“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禍始。雖借人之外力,實蕭牆之內起”臺城之渦,蕭正德開門揖盜,不能辭其咎;江陵陷落,兄弟叔侄的內訌,何嘗不是它的遠因。





鑽故紙的書蟲


中國歷史五千多年間,出現過的政權成百上千,但依據正統所歸、疆域大小、威望強弱等標準,能稱之為王朝的卻只有二十幾個。在這大大小小的王朝當中,就帝王們的文藝水準而論,再沒有一個朝代能超越南梁的。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梁的歷任皇帝雖然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南梁的開國皇帝-武帝蕭衍出身千年名門望族-蘭陵蕭氏,自幼便以多才多藝聞名於世,對經史、詩文、音樂、書法、繪畫、星象、佛學等各領域無所不精。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蕭衍還精通兵法,在戰場上也頗有建樹。正因如此,正史對其推崇備至,稱他“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幹,時流名輩鹹推許焉”(見《梁書·卷一》)。



蕭衍跟南齊皇室屬於同族,累官至雍州刺史,曾兩次率軍抵禦北魏,與兄長蕭懿一起同受齊明帝的器重。東昏侯蕭寶卷在位期間,身居宰相之職的蕭懿被佞臣誣陷,最終慘遭殺害。消息傳至雍州後,蕭衍憤而起兵為兄報仇,並迎立蕭寶卷母弟蕭寶融為帝。公元502年,蕭衍攻入建康並殺死蕭寶卷,隨即在同年四月逼迫蕭寶融“禪位”,建立起南梁帝國。


蕭衍在位之初,還算是一位雄才大略、志向高遠的皇帝,曾推行過很多富國強兵的政策,使得國勢蒸蒸日上。然而晚年的梁武帝卻變得昏聵起來,整日裡大肆溺佛、不理政事,導致國勢迅速滑落。但梁武帝雖然疏於治國,卻對北伐事業卻念念不忘,因為貪圖河南十餘州的土地,竟接納東魏叛將侯景的歸降,結果給王朝種下滅亡的禍根。



由於實際上並未得到河南的土地,所以蕭衍便決定捨棄侯景,拿他交換侄兒蕭淵明(被東魏俘獲),結果消息被侯景偵知,後者由此舉兵反叛。侯景起兵後,在內應的幫助下,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都城建康,並將梁武帝囚禁在臺城。蕭衍被囚後,被斷糧斷水,沒多久便餓死在臺城,享年85歲,時在公元549年。


侯景餓死梁武帝後,又扶立太子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雖然藝術造詣比乃父稍差一些,但是蕭綱在文學、玄學、醫道、陰陽學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學方面,蕭綱公開倡導描寫宮廷生活、詞藻靡麗輕豔的文風,由此形成影響後世百餘年的“宮體文學”。對於這種文風,後世批評者甚多,比如由魏徵領銜編寫的《隋書》中,便直斥其為“亡國之音”。



蕭綱做了2年的傀儡皇帝,在任期間根本不可能有所作為,他存在的唯一價值,便是配合侯景篡位稱帝。然而蕭綱即使無條件地配合侯景,卻依舊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大寶二年(551),蕭綱被侯景用土囊壓身而死,終年49歲。蕭綱死後,侯景又短暫地扶立宗室蕭棟為帝,但僅過了四個月便將其廢殺,然後自立為漢帝。


侯景僭號稱帝后,遭到梁武帝第七子蕭繹(時為湘東王、荊州刺史)的討伐,僅僅過了1年時間便被南梁大將陳霸先、王僧辯聯合誅殺。侯景伏辜後,蕭繹在群臣的推戴下登基,時為梁元帝。作為另一個藝術型皇帝,蕭繹與父親蕭衍、長兄蕭統(昭明太子)、三哥蕭綱(簡文帝)並有才名,其中文章、書法、繪畫造詣最深,當時便有“三絕”之稱。



然而,梁元帝雖然藝術造詣極高,但在政治上卻是個“低能兒”,在平定“侯景之亂”後拒絕還都建康(蕭繹當時駐屯在江陵),又對近在咫尺的強敵西魏熟視無睹,以至於最終釀成大禍。承聖三年(555年)十一月,梁元帝因為領土糾紛跟西魏交惡,遭到對方的重兵突襲,幾乎沒做任何抵抗,便被敵軍破城後俘獲。


江陵城破後,梁元帝被土囊壓身而死,死前將宮中珍品藏書14萬卷付之一炬,製造了秦始皇焚書以來最大的文化浩劫,實在是可恨(“帝入東閣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寶劍斫柱令折,嘆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



梁元帝遇難後大將陳霸先、王僧辯擁立其子蕭方智為帝,後來王僧辯又改立宗室蕭淵明為帝,結果被陳霸先攻殺,蕭淵明也被迫遜位,自此國柄落入陳霸先之手。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逼迫蕭方智“禪位”,隨即建立南陳帝國,立國55年的南梁至此滅亡。次年,陳霸先命人毒殺蕭方智。


作為史上最有藝術氣息的王朝,南梁歷任皇帝均以博學多才著稱,然而卻無一人能把國家治理好,也無一人得以善終(三位偽皇帝蕭正德、蕭棟、蕭淵明也均以多才多藝著稱,但最終也全都被殺),實在是令人唏噓。


史料來源:《梁書》、《南史》、《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以下都是個人觀點,請各位看官老爺,不喜勿噴。

南朝梁(502-557),是南北朝時期第三個朝代,由當時的雍州刺史蕭衍取代南齊,建都建康,就是現在的江蘇南京。史稱梁武帝。

梁武帝也算的上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因為在稱帝之前,他做過很多基層工作,瞭解南齊後期政權機構的腐朽狀況。所以即位之後,勤於政務,將南宋,南齊以來種種的弊端加以糾正,平時提倡勤儉,自己身體力行,而且虛己待下,採納好的建議。

慢慢梁朝的統治也越來越穩定,國力開始慢慢上升。梁武帝也漸漸放鬆了政務,不愛聽取良臣的建議,變得驕奢淫逸。最後竟然發展成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國家大肆宣傳佛教,大興土木在全國各地建造寺廟。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典故。最後把國家上下搞得烏煙瘴氣,再加上軍事上的無能,導致當時北方的政權開始了分裂。梁武帝後期的政治腐敗,官員貪汙,社會風氣惡劣,都特別嚴重。也是最後梁朝統治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

後來的侯景亂梁,也加速了梁朝滅亡的腳步。縱觀歷史,歷代明君,無不勤於政務,虛心納諫,體察民情,而且最重要的是有始有終,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就,迷失自己,始終堅持原則,才能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

望各位看官多多支持,謝謝🙏


Aries210513355


文字回答太拖拉了。參照南唐李煜和宋微宗趙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