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这是个哲学问题

苏格拉底 整个西方哲学的核心。就像我们中国的孔子,是中国儒家核心思想的建立者。

很巧的是,雅典的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还正好也是中国的春秋至东汉年间。虽说俩人不是同时出生吧,但是在东方、西方,却几乎在这条时间的平行线上,出现了影响后人的思想人物。

其实,在苏格拉底之前,已经有了很多讨论哲学的学派,最有名的,也是掐架最恨的两个学派,自然哲学派,辨士学派。

但为何被苏格拉底抢了风头?引用后人伟大科学家牛顿先生的话: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别小看“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这是个哲学问题

没错,苏格拉底总结前边两派所得出的结论,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论。于是在雅典神庙那座宏伟的建筑旁边,太阳底下,发表自己的卓越理论:

第一句:“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你可以在城外观察天象,研究自然,你再怎么样都不能忽略人有他实际的生命体,他必须寻找到规则来安排。”

第二句是:“没有经过反省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这两句伟大到什么份儿上,暂且不表,但是苏格拉底的总结别人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是学习的榜样不是?

除此之外,哲人就是不一样,不仅要自己有这样的思想,还要让别人认同,传递给别人。那么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培养学生。

有人说:人生最难的两件事情,第一,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第二,把自己的思想植入别人的脑袋里。苏格拉底就在这个方面起到了为人师的典范,当然,也不能忘记我们的大思想家孔子,而且孔子比苏格拉底还牛,小班教学72人,大班授课3000人!

苏格拉底带好了一个很杰出的学生,柏拉图。

有了学生当思想的传承者,苏格拉底一字未动,他的学生把他的话整理出来,编成了《对话录》。

孔子自己不写,但是他的72个学生给他出了一本语录体,《论语》。

柏拉图在成功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且写出了老师语录《对话录》后,柏拉图把自己的思想再次进行传递,递给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这就是传承,老师,本身就是传递者。

别小看“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这是个哲学问题

老师嘛,肯定理论性强点,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柏拉图注重理性思考。

学生呢,关注实践能力,学了的东西需要运用,进行练习,做习题啥的,自然偏重经验。

没想到,这两个人的表达方式,就成了后代西方的整个两大阵营。

即使你不学哲学,不知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但依旧知道自己到底是注重理论基础,还是侧重实践能力。

到底是实践决定理论,还是理论指导实践?

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

这其实是个哲学问题!

别小看“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这是个哲学问题



【有糖写作课:与你一起写作、阅读,让生活有温度,让生命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