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營”到“平臺”,美團打車遇上新對手

2017年底,美團方面突然宣佈進軍網約車市場,讓行業著實熱鬧了一番,彼時各種聲音也在猜測憑藉美團的影響力,是否會撼動滴滴在行業中的地位。不過在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之後,美團打車的業務範圍依舊停留在滬寧兩地,而財報中也顯示,其網約車業務給美團帶來了不小的虧損。

因此美團似乎有意將打車業務轉型,不再堅持自營,而是做起了更為熟稔的“平臺”運營。


從“自營”到“平臺”,美團打車遇上新對手


日前有消息顯示,美團打車將在上海與南京率先上線“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神州專車等服務商,讓用戶可以通過美團App一鍵呼叫多個不同平臺的車輛。據我們實測發現,目前上海區域的用戶已能通過美團App進行不同平臺網約車的呼叫。

根據美團方面公佈的信息,這種“聚合模式”還會在其他城市逐步試點,並與當地取得合規資質的出行服務商進行合作。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新模式下,美團打車作為平臺連接優質運力和海量用戶,把互聯網平臺在用戶需求理解、場景智能識別、交易技術架構、大數據實時預測等方面的能力開放出來”。同時美團方面也強調,新模式側重通過技術投入推動用戶體驗,不會涉及大額補貼。

且不說美團打車轉型所帶來的影響如何,這一決定至少目前來看非常理智——現階段堅持“自營”網約車平臺幾乎沒有意義。

【“自營”代價太高,轉型“第三方”也不失體面】

把時間撥回到2017年冬季,美團摩拳擦掌準備進入網約車行業大幹一番。當時曾有相關報道稱,美團打車為了能更快速吸引用戶及車主準備了10億美元,而隨後美團與滴滴在南京市場的狹路相逢,也確實給了媒體足夠的話題。

但遺憾的是,美團的想法雖好,但可惜生不逢時。彼時網約車新政正逐步落地,對於平臺來說,必須在相應城市中拿到“三證”才能合規,而美團的反應顯然慢了好幾拍。而在此前美團打車意圖進入北京市場之前,被北京市交通委因“不具備網約車經營資質”問題進行了約談,令其進入北京市場的時間一再延後。

而在各網約車平臺在全國各地開展了三證的瘋狂“收割”之時,美團依舊以網約車前期的發展經驗,試圖燒錢鋪開市場。但在2018年3月21日,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價檢局聯合約談“美團打車”所屬的“上海路團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並要求其“應當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等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得有價格違法行為。”


從“自營”到“平臺”,美團打車遇上新對手


與此同時,美團在財報中也對打車業務發出警告。據財報中顯示,2018年全年虧損淨額達85.2億元,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收購摩拜的影響,但財報中也著重提及網約車業務為公司帶來了大量虧損。這使得美團在這一業務上或將很難再“有錢任性”,而美團也曾通過內部信表示,不會對網約車業務進行擴張。

因此退而求次,做網約車“聚合模式”的平臺,似乎也是一種不失體面的讓步。

【新對手高德,卻同樣棘手】

從自營網約車平臺到採取“聚合模式”,雖然這或許預示著美團與滴滴之間緊張的競爭關係得到緩和,但與此同時,這種轉變也意味著美團多了一個同樣棘手的競爭對手——高德地圖。


從“自營”到“平臺”,美團打車遇上新對手


作為一款國民級的導航App,2018年高德就宣佈將深入用戶出行領域,接入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專車、神州專車、嘀嗒出行等九大網約車平臺,用於滿足用戶多個網約車平臺+多種車型自由組合使用,並展示出每個平臺的預估價格以供參考,也被業界俗稱為“一拖九”。

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高德算是比較成功的實現了“一鍵全網叫車”。在定位所在地與目的地之後,就能夠呼叫包括出租車、經濟、舒適、商務,以及豪華等各類網約車服務,且預估價格清晰。而對於接入的網約車平臺來說,高德也有一項致命的吸引力——高頻日活。


從“自營”到“平臺”,美團打車遇上新對手


2018年10月1日,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在內部信中表示,高德地圖日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億大關,成為國內首個DAU過億的出行平臺。因此對於接入的首汽和曹操等網約車平臺來說,有了這一流量入口不僅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而且從某種程度上還實現了與行業巨頭滴滴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的效果。

【出行若不想淪為雞肋,美團還需找準定位】

再轉頭來看目前在上海及南京上線聚合功能的美團打車,無論是界面還是平臺所提供的服務類型,均基本與高德地圖保持一致。

在拋開差異化這一選項之後,美團與高德地圖之間的競爭,也將變成單純的“拼肌肉”。目前,美團打車上有曹操、首汽、神州、美團網約車這四家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就網約車品牌接入數量而言,顯然高德更具優勢。不過,最關鍵的不是接入平臺的數量,而是用戶是否會想到通過這一App去使用網約車服務。


從“自營”到“平臺”,美團打車遇上新對手


在這方面,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高德地圖所具備的優勢,在其1億日活用戶中,顯然大部分是有出行需求的,這將極大提高用戶使用【打車】服務的轉換率。相比之下,美團以往積累的口碑令用戶在“吃喝玩樂”時會打開App,但是是否會有出行需求則很難判斷。從這點來看,美團若想在出行方面有所作為,現階段應加大力度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才行。

然而,這次美團將重點放在了“技術”上,且沒有推出補貼活動。這一行為恐怕更難讓用戶在需要使用網約車服務時,聯想到美團App。而如果美團不能給合作的網約車平臺帶來更多流量,那麼這一入口也就距離變為雞肋不遠。屆時,無論是從美團、用戶、網約車平臺三方來說,這一打車業務依舊難言“成功”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