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vs 區塊鏈革命:巨頭公司的起源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我們試圖找到互聯網和區塊鏈革命之間的相似之處,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技術生命週期和區塊鏈行業的未來。互聯網革命的歷程主要是基於 Brian McCullough 撰寫的《互聯網大潮》。

本系列文章將分為五部分為大家講述。

二、互聯網 vs 區塊鏈革命:互聯網巨頭公司的起源

三、互聯網 vs 區塊鏈革命:早期挑戰

四、互聯網 vs 區塊鏈革命:新概念、估值方法和計時

五、互聯網 vs 區塊鏈革命:我們是在1994年嗎?未來將走向何方?

本文為第二部分——互聯網 vs 區塊鏈革命:互聯網巨頭公司的起源。

回顧互聯網革命的歷史,我們發現,很多顛覆性公司的創始人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商業頭腦。他們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例如業餘愛好者、大學研究員、黑客、大公司的職員等等。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01

業餘愛好者

雅虎(Yahoo)的起源就是一種愛好。1994年,當時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的楊致遠(Jerry Yang )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喜歡收集互聯網早期的一些網站鏈接。

發現第一個網絡瀏覽器馬賽克(Mosaic)之後,兩人開始沉迷於萬維網。楊致遠和大衛的目標是找到最好的網站,按照類別將其進行分類,彙編成一個列表。

他們的公共網站索引迅速在第一批上網衝浪的用戶中傳開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雅虎的第一個版本更像是一個“美化了的列表”,不像一家科技公司。但雅虎通過把網絡上分散的網站聚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了巨大的價值,讓它有了在這個領域先發制人的優勢。

互联网 vs 区块链革命:巨头公司的起源

Vitalik Buterin 2012 年聯合創辦了《比特幣雜誌》

類似地,以太坊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 Vitalik Buterin 最開始也是把在比特幣博客論壇上寫文章當成一個愛好。當時他的稿費是每篇 5 個BTC(大約值4美元)。加密貨幣讓他非常著迷,他也一直為該網站寫文章,但後來網站因為缺乏主流關注而被迫關閉了。

Vitalik Buterin 後來創立了《比特幣雜誌》並擔任主要作者。後來,他希望加密貨幣不僅有金融用例,還有其他用處,於是在2013年發佈了以太坊的白皮書。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02

大學研究員

互联网 vs 区块链革命:巨头公司的起源

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谷歌創始人

很多情況下,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大學裡的研究項目可能得出開創性的解決方案。1995年,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斯坦福大學會面,想一起定下一個論文題目。他們意識到,網絡是建立在一些鏈接上面的,而這些鏈接將一個個頁面連接在了一起。

學術界的研究論文通常引用其他著名學術論文以構建自己的論點,我們可以根據引用次數對一篇論文進行重要性排名。也就是說,一篇研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它越重要。受到這一點的啟發,拉里和謝爾蓋創建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搜索系統——谷歌,根據網頁的重要程度對其進行排名。谷歌很快超越了雅虎、Excite、Lycos 和 AltaVista 等當時現有的搜索引擎。

他們試圖解決有趣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想法。區塊鏈領域也有一些源自學術界的項目,包括 Algorand(麻省理工學院 - Silvio Micali),The Oasis Team(加州大學 - Dawn Song),Thuner Core(康奈爾大學 - Elaine Shi 和 Rafael Pass)等等。

03

黑客聊天室

互联网 vs 区块链革命:巨头公司的起源

2002年的 w00w00 團隊

事實證明,許多突破性的想法來自技術社區,黑客們互相交流技術、分享新想法。大概在1997年至1998年之間,Napster 的創始人肖恩·範寧(Shawn Fanning)被邀請加入了名為 w00w00 的私人互聯網接力聊天室(IRC),這是一個黑客聚集的線上會議室。w00w00 的成員是由一群匿名的年輕黑客組成的,後來他們創辦了幾家技術公司,包括 WhatsApp 和 Arbor Networks。

區塊鏈的歷程也類似。2008年,中本聰將一篇學術論文發送到了密碼學郵件列表,提出了一種被稱為比特幣的數字現金。2016年,化名為Tom Elvis Jedusor (哈利波特里伏地魔的名字)的匿名人士登錄了比特幣研究的聊天室,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區塊鏈方案,這個方案最終演變為了 Grin 和 Beam 這兩個項目。

04

巨頭公司職員

互联网 vs 区块链革命:巨头公司的起源

著名的“Paypal 黑手黨”和“Coinbase 黑手黨”

在互聯網革命期間,Paypal 的早期團隊創建了一些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和投資機構,例如埃隆·馬斯克 (Elon Mush) 創辦了特斯拉(Tesla),傑里米·託普爾曼(Jeremy Stoppleman)創辦了 Yelp(海外版大眾點評),麥克斯·萊夫欽(Max Levchin)創辦了 Slide。其他 Paypal 成員參與創辦、投資和推動了許多公司的發展,例如領英、YouTube、Yammer、Palantir 和 Square 等等。因此,科技界人士經常會把硅谷的這些人稱為“Paypal 黑手黨”。

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Coinbase 團隊也同樣創建了一些重要的項目和投資公司,如Lissoin、dYdX、Dharma、PolyChain Capital、Scalar Capital 等。另外,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也創建了很受歡迎的區塊鏈項目,如 Consistsys (Joseph Lubin)、Cardano (Charles Hoskinson)、Parity & Polkadot (Gav Will / Gavin Wood)。這些公司的早期團隊成員擁有強大的行業網絡,能在新興行業中看到新的潛在業務模式,在擴大初創公司規模方面有顯著優勢。

互聯網革命的歷程主要是基於 Brian McCullough 撰寫的《互聯網大潮》一書。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我們試圖找到互聯網和區塊鏈革命之間的相似之處,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技術生命週期和區塊鏈行業的未來。希望本系列文章能為大家提供一些關於區塊鏈行業的有價值的觀點,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末留言評論。

  • 《互聯網大潮》,Brian McCullough
  • https://unblock.net/who-is-vitalik-buterin/
  • https://www.coindesk.com/information/who-created-ethereum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talik_Buterin

原文鏈接:

https://hackernoon.com/internet-vs-blockchain-revolution-origins-of-disruptive-companies-part-2-7aa526d2be36

作者 | Remi Gai

翻譯 | 黃非紅

來源 | Mediu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