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真是昏君嗎?那他為什麼還修大運河?

dennis35245375340


對於隋煬帝,史學界長期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與商紂王、秦始皇相提並論。他在14年位期間,“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特別是他營建東都(今洛陽)、三遊江都(今揚州)、三徵高麗(今朝鮮半島),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最終引發了隋末農民起義,導致了隋王朝的壽終正寢。隋煬帝失敗的地方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偉業了。三駕遼東不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大重,損傷國體。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煬帝因過分自信與輕敵,導致第一次徵高麗的失敗,並陷入戰爭泥潭。致使不滿的士兵發動兵變。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暴君,在其統治期間,同樣成就了大事業,同樣也有大作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正確全面地評價這位帝王。郭志坤《隋煬帝大傳》一書中曾評價他是個複合型的人物,其罪可彰,其功也卓。若論其功業,則不下於秦始皇,決非“秦二世”者流所可比擬。對於隋煬帝短短一生來說,這樣的評價是比較中肯、公正的。利用教材,我們不難發現,隋煬帝有兩大功業:一是開通大運河,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發展和交流。大運河的開鑿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在千秋萬代。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二是開創科舉制,促進了古代選官用人制度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隋煬帝楊廣可謂功勞蓋世!他還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也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

綜觀隋煬帝的功與過,隋煬帝雖“暴”但大有作為。作為現代人,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人物,以理性的思維對待人物,我們的歷史和生活將會變得更加鮮活、更加充滿智慧!






畫裡說歷史


楊廣在位期間目光長遠,做出了很多重要的政治決定,如遷都洛陽和修大運河等等,但是,因為他急於求成,他所要求的遠遠超過了當時的社會承受能力,最終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罪在當代

楊廣為了營建東都洛陽、修建運河和開拓疆土,用民過重,損傷國體。

為了建立偉業,楊廣下令修建的每一個工程的完工速度堪稱歷史之最。營建東都,僅耗時十個月,修建運河,用時六年。

古代的工業發展速度遠遠不如現在,每一項工程後面都是百姓數不清的汗水和心血。僅僅修建東都洛陽,每月就需要徵調民夫兩百多萬人。修建大運河時,有十多萬民工死於這項工程,毫不誇張地說,大運河流淌著是這十多萬民工的鮮血。

在修建完大運河後,隋朝還沒有喘口氣,楊廣開始開拓疆土,攻滅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和征討流求等等,讓本來根基不穩的隋朝傷上加傷,天怒人怨。

此外,楊廣貪圖享樂,窮奢極欲。在大運河修建的同時,楊廣又下令修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為自己巡遊做準備。

功在千秋

楊廣雖然荒淫無道,但是並不代表治國無術。

決定再建洛陽,是因為漢魏洛陽已經不適合作為都城,楊廣是在綜合考慮當時的經濟和政治形勢後才做出的決定。

決定修大運河除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也是為了促進南北更好的經濟交流。其實,修建大運河的工程是楊廣從楊堅手裡面接過來的,只不過當時楊堅只是修鑿了局部運河。隨著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南北的交流更加迫切,楊廣才決定繼續修鑿大運河。歷時六年,大運河成功開通,運河兩岸的城市得到了快速地發展,“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隋唐時期南北的積極和文化交流,都離不開運河。

隋煬帝是一個很複雜的皇帝,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他並非一個好的君王,卻修建了功在千秋的大運河,只能說他是一個譭譽參半的皇帝。楊廣的“昏”,在於他急功近利,傷民太重,動搖國本。如果楊廣能夠對偉業徐徐圖之,也不至於身死國滅。


湯湯說歷史


在中國的正史上隋煬帝“鐵板釘釘”的昏君



至於他為什麼要開鑿運河,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鞏固統治 開鑿運河

江南地區的經濟早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快速的發展,在當時浙江一帶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

隋朝的都城定在北方,雖然北方的經濟發展得也很好,但是由於兩京和邊防均要消耗很多糧草,而這種消耗的滿足,主要依靠江淮地區的供應,如果只靠陸路運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開通運輸糧草的運河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政治角度來講隋朝政府也迫切需要開通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以加強南方地區的控制。

當時隋朝政府財源充足,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良好的 經濟條件,因此隋煬帝從政治、軍事、經濟上綜合考慮,決定利用舊有渠道和天然河道,打通一條貫穿東西南北的大運河。

事實上隋朝建國初期隋文帝就開始修築水運水渠,當時是為了把南方的糧草物資運到關中和京城等地 ,以夯實新王朝的經濟基礎和穩定的政權。

公元584年,開掘了 “廣通渠”這條水道長達300多里 把渭河的水穿過西安,向東引至潼關很好解決了關內的漕運問題。

公元587年開始開闢“山陽瀆”,這條運河是沿著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掘的邢溝舊道開鑿的,從江蘇揚州一直貫通到江蘇淮安,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

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從北向南分為三段:北段名為“永濟渠”東段名為“通濟渠”南段名為“江南河”,整條運河綿延四千裡,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水利工程。



二,貪圖享樂 勞民傷財

公元605年,尚書左丞皇甫義奉隋煬帝的旨意在全國徵集了100多萬勞力,發往河南,淮北各地開鑿通濟渠。野史記載開鑿水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喜歡吃喝玩樂的隋煬帝能經常乘龍舟到江南去尋歡作樂。

在通濟渠開工當年的盛夏,隋煬帝就已乘龍洲東遊,河的兩岸專門建有方便隋煬帝出行的便道,兩旁遍植楊柳,在長安通往江都的沿岸還修建了40多座行宮,由於隋煬帝三下江南都走這條水路,所以又名“御河”。

這樣一項浩大的工程 耗時還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勞役之苦。



三, 風水說

這一種說法稱,隋煬帝開鑿運河主要是出於風水上的考慮,要洩沿線地區“王氣”,以防隋朝楊家龍脈被擾。

唐朝人韓偓的筆記小說《開河記》首篇即稱“ 睢陽有王氣出,佔天耿純臣奏後五百年當有天子興”

還有記載說,當時的諫議大夫蕭懷靜奏曰:

“臣聞秦始皇時,金陵有王氣,始皇使人鑿穿砥柱, 王氣遂絕,今睢陽有王氣,又陛下意在東南,欲泛孟津,又慮危險……引孟津冰入,東至淮口,放孟津水出,此間地不過千里,況於睢陽境內過,一則路達廣陵,二則鑿穿王氣。”

楊廣聽了蕭懷靜的一番話後,心裡很高興,於是決定動工開鑿大運河。


照隋朝後來的命運來看,大運河開鑿還確實與風水有關,但不是洩了民間的“王氣”,而是壞了隋朝楊家自己的大龍脈。

現在我們不可能完全瞭解隋煬帝是出於哪些目的而決心開鑿運河,雖然這條運河稱不上“功在當代”,但絕對算得上“利在千秋”

皮日休就曾寫過一首《汴河懷古》的詩,他在這首詩中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做了評價,可以說是比較公正的: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申報七十七載


說起“暴君”這個詞,我們總覺得這說的是性格殘暴。但隋煬帝楊廣這個人的性格是不是殘暴,恐怕不好說。他在即位以後第二年,就重新修訂了法律,其中有兩百多條罪名都減輕了對應的刑罰。這一舉措獲得了百姓的擁戴,因為百姓們苦於嚴刑峻法已經很久,這下終於能喘口氣了。你可能會說,隋煬帝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這還不是個暴君嗎?其實在古代中國,為了爭奪最高權力,這種事是常有的。況且楊廣殺死父親楊堅只是一家之言,並不是歷史定論。他在即位以後,確實殺死了哥哥也就是廢太子楊勇,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經殺死了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把兩人的後代趕盡殺絕。結果李世民非但沒被罵成暴君,還被歸入明君的典型。可見,古代的帝王們為了權力鬥爭而殺死親人,並不是被罵成暴君的理由。

隋煬帝那些勞民傷財的舉動,真的純屬瞎折騰嗎?說起隋煬帝,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大運河。請注意,隋朝修的這條大運河,並不是後來元朝修的那條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主要是服務北京,從南方為北京運輸物資。隋朝大運河服務的對象是洛陽,洛陽才是隋朝大運河的重心。從地圖上看,這條大運河北起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區,南到餘杭,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地區。但它並不是一條直線,中間特意向西拐了個彎,一直通到洛陽。所以,隋朝大運河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溝通南北,二是服務洛陽。而這兩個目的背後,都暗藏著歷史的必然性。

我們先看“溝通南北”。隋朝建立以前,中國處於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而在隋朝統一以後,要想將分離數百年之久的南方和北方真正合為一體,是通過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達成的。

更何況,興起於北方的隋朝當時對於南方的治理並不算穩固。隋朝剛實現統一不久,南方就爆發了叛亂。在會稽也就是浙江紹興一帶,有一個叫高智慧的人帶頭起兵造反,叛軍達幾萬人之多。隋煬帝派楊素前去鎮壓,才平定了這場叛亂。要想隨時應對可能的叛亂,就要保證向當地運送軍隊和物資的能力。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修建通濟渠,將洛陽與淮河邊上的泗州連接起來,啟動了大運河工程。《隋書》中記載,通濟渠的修建動員了百萬以上的勞工。就在同一年,他又動員十幾萬民工,修建聯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到了608年,隋煬帝下令開始修建大運河中最長的一段,也就是聯通洛陽和涿郡的永濟渠。永濟渠從洛陽出發,向北經過遼闊的華北平原,最終抵達今天的北京附近。這一工程也動員了百萬勞工。《資治通鑑》中甚至記載當時男人已經不夠用了,開始徵調婦女服勞役。兩年後,隋煬帝命令開鑿聯通江都和餘杭的江南河,江都就是揚州,餘杭就是杭州,這使得大運河一直延伸到了長江以南。

隋煬帝前後不過花了五年左右時間,就修成了大運河,使南北連成一氣。這使得江南產糧區的糧食可以供應北方,也使得中央政府的軍隊可以隨時鎮壓叛亂。不過,我剛才說到,大運河並不是一條直線,它特意在中間拐了個彎,通到洛陽。這反映了修建大運河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營造東都。


脫離組織的仙人掌


楊廣爭論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人都覺得楊廣沒那麼糟糕,都是被李唐模黑的。

其實看待楊廣很簡單,宏觀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

楊堅死的時候留給楊廣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 而楊廣花了十年左右就把本該蒸蒸日上的隋王朝給敗亡了。單單這一點就不需要李唐去故意抹黑什麼,不說他是不是暴君昏君,反正明君好皇帝這些與楊廣無關了,畢竟隋末天下大亂狼煙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是事實,這一切始作俑者就是楊廣自己本人。

至於說有人楊廣殘暴,淫亂這一類是因為後面李唐抹黑的,楊廣並沒有那麼壞。我只想說這一切比起敗亡帝國來說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朱元璋也很殘暴,但有著恢復漢人江山的功績在身,這一些都變成了小節,康熙也很混亂,侄女都能納到後宮,但有著開疆擴土穩定大清的功勞在,這些也變成了小事。

而楊廣把隋朝敗光,後面的那些殘暴淫亂奢侈之類的都是他的點綴而已,讓他名正言順的變成暴君。而不是李唐添加的那些黑材料才讓楊廣變成暴君。


我是隔壁小王


隋煬帝楊廣真是昏君嗎?

隋煬帝楊廣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帝王,開科舉、修洛陽、修運河、徵吐谷渾、通西域、徵高麗,在位的十幾年裡幹了別人幾十年才能幹完的事。正因為如此,隋朝這輛火車加速過快,最後出軌翻車了。

要說楊廣是昏君,他費了那麼多勁做這些事情幹嘛,用這些錢天天躲在皇宮裡吃喝玩樂、紙醉金迷,沒事再學學康熙微服私訪出去浪幾天,然後順帶僚幾個妹子回來豈不更舒服。你說他好大喜功的話,晚年的漢武帝、唐太宗也都是好大喜功的主。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就評價晚年的漢武帝“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而在《新唐書·太宗紀》中對太宗的評價也很中肯:“牽於多愛,復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你說他弒父殺兄,這事那些古代帝王幹過的多了去了。

要說楊廣的過錯就是他不想守成又太急於求成,不顧百姓的疾苦最後才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如果他肯放慢自己的步伐,說不定歷史就是另一個局面了。

因此楊廣充其量只能說他是個暴君,但他並不是昏庸無能的昏君。

楊廣為什麼修大運河?

楊廣修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讓他去揚州逛青樓、看瓊花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很明顯就是後人為了故意貶低隋煬帝而寫的。有那時間等運河修完,自己早能跑江南去玩N個來回了。再說真要是為了去玩修條洛陽到揚州的運河就夠了,為什麼還要繼續修洛陽到涿郡(現今的北京及周邊地帶)的運河呢?要知道當時的北方可真沒什麼東西能玩。

那麼?楊廣為什麼修大運河呢?

首先,修運河這件事從他老爸楊堅當上皇帝后的第四年就開始了,楊廣所做的不過是將之擴展到了全國範圍而已。楊廣修運河這事,其實有點子承父業的意思在裡面。

另外,修大運河可以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繫。隋統一以前,中國南北方曾長期處於阻隔的狀態,大隋對南方地區的控制力比較薄弱。在隋文帝時候南方就經常發生叛亂,叛亂的主要力量是已經滅掉的陳朝舊部和那些不服朝廷管轄的江南大族,隋文帝之後花了兩年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亂。當時如果有運河的話,全國的糧草軍備能迅速到達叛亂地區,也不至於需要花費這麼多時間來平亂。所以修建運河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於鞏固皇權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還有就是當時的南方地區經過了長期的發展,經濟上比北方要強太多。修建運河可以活絡經濟,確保江南財富北上,也有便於南方的貨物、糧草向北方輸送。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道道的歷史世界


在說隋煬帝與大運河的事之前,要先說隋煬帝繼位與繼位後他遇到的難解難題。

一、隋煬帝繼位的那些事。隋煬帝不是長子,在他前面有個哥哥叫楊勇,並且是太子。隋煬帝以自己的忠心、政績、孝心以及取巧贏得了父母的歡心。隋文帝廢長立幼,隋煬帝上位,這在古代屬於名不正言不順,為大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二、隋文帝建立大隋是倚仗自己外戚、有兵權奪了自己外孫子的皇位,後面支持的是關隴集團。這些人對隋文帝還算畢恭畢敬,到了隋煬帝時代,反心畢露,蠢蠢欲動。

三、隋煬帝繼位面臨的是表面平靜,實則暗藏殺機。當時五胡亂華剛結束,但大隋仍面臨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巨大威脅,大隋需要征服東北(高麗),然後東西夾擊蒙古高原,需要對外發動戰爭。國內一直仍處於戰爭狀態,民眾的弦繃得太緊。得不到休養生息,反抗的因素不斷增長。

四、為了經濟發展,需要修運河。隋煬帝繼位前,大部分時間在揚州一帶任都督,深知南方經濟發達,物產豐富,只有挖通大運河,才能供應北方,拱衛京師。

隋煬帝的措施:

一、遷都洛陽,從地理環境上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

二、興科舉,完善用人機制,通過科舉選拔人才,在人才的使用上擺脫關隴集團的門閥控制。

三、繼續對高麗用兵,完成隋文帝的既定方針

四、不惜民力,強徵民夫,開挖運河。

五、舉全國之力建東都洛陽,維修長城。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隋煬帝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以上的事情,都應該做。尤其是可與萬里長城相媲美的大運河應該開挖,這個工程絕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但隋煬帝乾的太急了,沒有考慮國力是否能承受,民眾是否能承受的現實問題。這個錯誤與秦朝的暴政幾乎沒有區別。

隋煬帝不是昏君,但介乎於暴君,因為隋煬帝急功近利,剛愎自用,不顧實際,蠻幹一切。最後導致官逼民反,十八路煙塵,七十二反王。反抗的潮流風起雲湧,在關鍵時刻,關隴集團的李淵集團,宇文集團乘機造反,以致大隋滅亡,幾乎拷貝了大秦二世而滅的老路。


書華36


楊廣並不是一個昏君,其人於國家有過亦有功。其功有:親征吐谷渾,開拓西域,拓寬我國疆域版圖;開鑿大運河,加強了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向關中等地提供糧食;興文化,置學校,編撰書籍,為保存我國古典文化書籍做出重要的貢獻。其過有:濫用民力,廣造離宮,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殘暴不仁,三徵高麗,三巡塞北,數下江南等等。至於開鑿大運河,有其私利,也有公利,如上文所講!


隱居者的話


做的每一件工程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不好的是因為,他強徵農夫,而且幾件大事都是一起做的,他又去征討高旬麗百姓苦不堪言。

修運河有錯嗎?修糧倉有錯嗎?征討高旬麗有錯嗎?都沒錯,但是他錯就錯在不聽民意。

你皇帝說這些事兒是好事,但是我們只知道,你強徵民夫,不種地就吃不上飯,吃不上飯就要餓肚子,餓肚子就是要我死。你要我死,我也不認你這個皇帝了,管他是不是造反,只要給我一口飯吃,皇帝誰做都一樣。

加上李淵這個皇帝民聲不正,他要給自己洗白,所以,屎盆子都往他頭上扣。好像唐朝有很長一段時間用的都是隋朝糧倉的糧食吧?

當然了,以上是個人在野史裡看來的,真不真不知道,大家圖個樂呵。


愛吃的阿毛


不是。

他是給自己的王朝,做大想抄過秦始皇和漢武大帝給王朝榜圖擴大,又喜歡遊樂建立大遠河給後人和百姓帶來了苦樂。最後自己的王朝被農民軍推番,自己也被自己人殺死。留下了不好顏色被唐王朝人說了不少壞話,最重要他修的大運河給後來的王朝帶來好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