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为何无法抵挡苏联军队的进攻?

邵嘉楠


苏联远东军南下时,面对的早已不是被称为“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而是一群“丧家之犬”。所以后来的战争只是一场痛打“落水狗”的游戏而已。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华有2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支那派遣军和关东军。而关东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号称日军精锐中的精锐。

关东军鼎盛时期,兵力高达120多万人。它的主要任务是:殖民统治东北、牵制苏联、战争不利时增援支那派遣军。

后来,日军在侵华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遭受双重失利。为挽回败局,日军本部抽调了大量关东军精锐兵力,投入到了两大战场,从而在东北的关东军实力已经大大削弱。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苏联红军就开始着手准备剿灭日本关东军。这对于本来就疲于应付东北抗日武装的关东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做最后一搏,关东军只得重新扩充兵力,进行备战。日军本部已无兵力可调,于是关东军就征集日本在东北侨民和伪军参战,这些新兵当中很多甚至还是老人和小孩。

关东军东拼西凑,人是凑了70多万。但武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有十几万人连杆枪都没有,他们只能空手去对抗全盛时期的苏联红军,结果可想而知。


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当天150万苏联红军,就趁着夜色进入了东北。9日凌晨就对猝不及防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攻击。

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少数日军在负隅顽抗,大多数官兵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原本设想的大决战,就变成了一场追逃游戏。

战争结束后,关东军8.3万人被击毙,几万人失踪,还有59.4万人被俘后,被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到了劳工。至此,嚣张了26年的关东军灰飞烟灭。



花木童说史


回答过这个问题,再来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皇军之花”也不是一直都精锐。随着日军侵华战争旷日持久的消耗和太平洋战争的不利,日军不断从关东军中抽调精锐投入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正面战场。到苏军进入东北时,虽然关东军名义上名义上还是75万的兵力,但很多都是刚刚补充来的新兵,有一些甚至是朝鲜籍日军,战斗力已经远远不如当年了。而苏军基本都是欧陆战场上的百战老兵,又经过一段时间修整,无论是作战经验、作战能力、作战士气都比日军要高很多。(排队投降的日军,哪里还有精锐的样子)

第二,苏军占据战略主动。日军由于情报失误,一直认为苏军进攻东北的兵力是20万。但日军没有想到的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苏军集中了160万兵力。而且苏联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到了临战才向日本驻苏联代表佐藤下达了战书。而由于种种原因,佐藤并没有能够将战书发回日本,所以苏军对日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日军毫无准备。

(端着冲锋枪的苏军接受日军整建制投降)

第三,“精锐”也只能是相对精锐。关东军虽然号称“精锐”,但主要装备还是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和97式坦克。单发的栓动步枪和97式薄皮大馅的坦克,对着苏军T34和端着冲锋枪的苏军,那真的像打幼儿园孩子一样,仅仅4天就将整个关东军分割包围,近60万关东军投降。

(苏军的入城仪式)


经武历史讲堂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心动,日本关东军长期驻扎我国东北,因为战斗力强悍,被称为“皇军之花”,鼎盛时期有一百二十万人,下辖有坦克旅和航空军,是日军中的精锐。

诺门坎战役关东军虽然被苏军击败,但是参战的关东军23师团只是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二线部队,且炮兵和炮弹严重不足,而苏军不仅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重型武器装备也占据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23师团虽然战败,但伤亡人数少于苏军,由此可见关东军的战斗力之强。

但是到了二战后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即使在中国战场上,其兵力不足的问题也严重暴露,因此日军不断抽调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前往各个战场救火,陆续被消灭。

关东军也下降到七十万人左右,其中有大批新组建的部队,不仅战斗经验缺乏,而且严重缺乏武器装备。

为了防范苏联的进攻,关东军在东北地区修建了大量坚固的筑垒要塞,这些筑垒要塞规模极大,彼此相连形成要塞群,以东宁要塞群为例,正面宽带达110公里,纵深70多公里,修建了完整的公路、铁路、机场、弹药库、仓库、重炮阵地等设施。

但是苏军已经不是诺门坎战役时的苏军,经过苏德战场的浴血洗礼,那时的苏军已经是百战雄师,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先进性都碾压关东军。

日本对于苏军进攻时间的预判出现重大错误,认为苏军10月份才会出兵,结果苏军七月份出兵,日军准备严重不足。苏军150多万大军从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突击,拉枯摧朽般击碎日军的进攻。

本来日本是准备放弃本土,死守东北、朝鲜和台湾岛,苏军的进攻粉碎了日本的计划,日本才不得不叫嚣“本土玉碎”。

关注“麻辣战争”头条号,关注世界军事分析。


麻辣战争


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的日本关东军,曾经盛极一时,其巅峰状态时,有80余万装备精良的兵力,对外号称百万大军,其战斗力非常强悍。

诺门坎战役,史称苏军全胜,日军战败,但据苏联解体后的档案解密,拥有坦克、战机装备与兵力远在日军之上的苏军,却付出了比日军更为惨重的代价,此役可见日关东军的战斗力在苏军之上。

名将朱可夫大将指挥7万余人的远东军参与此战,日军的坦克只有苏军的1/7、火炮只有1/6、兵力只有1/3,以荒原为主的诺门坎地势平坦,有利于完成机械化的苏联军队展开作战。

但战役结果,却是苏军死伤2.5万余人,而日军死伤1.9万余人,且苏军坦克、战机等重型装备的损失极为惨重,苏军虽取得了胜利,以绝对优势兵力和装备,依然未能全歼日关东军第23师团,因此,单纯以军队战斗力而言,同期的苏军并不比日军强。

1945年8月,苏军出动150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二战名将的指挥下,向位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此役,关东军被击毙8.3万余人,被俘将近60万人,日本关东军的战斗力,与诺门坎战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所谓日军最强战斗力关东军的表现。

其实,从1942年底开始,日军就不断将最强的关东军甲级师团,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以及华北、华中、华南等主战场。

1945年1月,日军大本营再次抽调关东军13个师团赴太平洋战场;同年4月,美军占领冲绳并开始空袭日本本土,日军为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又从关东军抽调7个师团和所储备的近1/3战略物资回日本本土备战。

此时,关东军的常设师团被抽调一空,1945年5月,随着德国的投降,日本再次扩充关东军兵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召,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虽然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总兵力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但战斗力于先前的关东军不可同日而语,表面上似乎兵力膨胀,武器装备却严重不足,甚至抽调伪军的装备补充新编部队,许多新兵是老人和未成年人。

因此,此时关东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1945年苏联红军发动了代号八月风暴全面向盘踞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发动进攻,当时日军仅仅抵抗10天就全军溃败了,那曾经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到了二战后期已经没有了当时1939到1941年兵力强盛装备精良的顶峰时期,许多关东军的骨干精锐大多数被日本大本营派去参加了太平洋战役岛屿之争早就损失殆尽了,1945年的日本关东军早已经成为了一具空壳罢,除了日军2个坦克师团比较有战斗力外,日军的步兵师团,根本不是从欧洲战场归来的苏联精锐的对手。

当时日本关东军的2个坦克师大约有4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其中当时日军装备最好坦克,是一式75毫米炮战车,其外形类似德国黄鼠狼歼击车,装备了一门90式75毫米38.5倍径炮,1000米穿深可以达到60毫米左右,是当时日本关东军装备最好的装甲车辆。而苏联的T34.85坦克,虽然正面装甲只有45毫米左右但采用的是倾斜装甲设计所以穿甲难度极大。

一式炮战车当时整个日本关东军的装甲部队装备数量应该不超过40辆,97式改坦克.95式坦克等在苏联装甲部队面前几乎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苏联拥有大量的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二战的日本陆军体系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并且装甲坦克更新到1940年就停止了,就算当时日本的关东的军骨干精锐力量没有在太平洋地区全军覆没,以日军在1940年的鼎盛时期的军力和装备来跟苏联交战也是不可能打赢,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武器装备日本当时可以说没有一件超过西方国家,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联合舰队也早已经葬身大海了,二战时期日本除海军实力可以比得上西方国家外,其余装备都没有太大亮点尤其陆军的装备能够压制的对手,也只有当时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的而已。


历史的天空历史的足迹


二战时期,有一支亚洲战斗力最强、装备最精良的,号称“皇军之花”的部队,长期盘据在我国东三省,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关东军,为何无法抵抗苏联军队的进攻,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苏军师出有名,名义上是增援亚洲战场,其实更多的目的是“复仇”,同时,也是为了夺取东北亚的战略利益。

1904年,日俄曾为争夺东北亚战略利益,大打出手,结果沙俄战败,日本惨胜,日本替代俄国,获得在东北地区的特权。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中国东三省,事先与美英私下谈妥条件,获得利益保障,又能报昔日之仇,虽然不是重新殖民东三省,但是撵走了日本,减少了苏联远东的军事威胁。

二、二战后期,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场结束,此时的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关东军精锐部队被大量调往太平洋战场,关东军士气低落,败局已定。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惨败,丧失制海制空权,美军派大批轰炸机不分昼夜对日本本土战略要地进行轰炸,此时,中国军队也吹响反击的号角,日本已成众矢之地,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军之花”,已沦落为“落日残花”,不堪一击。

三、苏联士兵,在数量、素质、以及战斗力占据绝对优势。

苏军以胜利之师,举百万大军,是日本关东军的两倍,士气高仰,而日本关东军士气低落,关大批精锐被抽调走,此时的关东军有很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蛋子,甚至对枪械都不熟悉,这样的关东军如何能与苏军猛虎之师相抗衡。

四、苏军在装备、战略物质上也远远强于关东军。

日本由于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需要,大量关东军精锐部队与装备被调走,战争资源被美国严密封锁。而苏联能源充足,装备精良。

所以,被称为“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是无法抵抗苏联军队的进攻。


大风起兮云飞扬y


简单的说:斯大林期间苏联从农业国改造成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过一战和国内战争的锻炼,战略理念思想已和西方接近,反观日本,无论武器还是战略思想,理念都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所以关东军败给苏军是不足为奇。


独行侠之侠客


第一:此时的关东军已经不复当年了,很多主力早就死在太平洋了,虽有70万人,但战斗力不强。

第二:德意的灭亡,给日本敲起了丧钟,导致日军士气低落。

第三:苏联刚打败德国,士气旺盛。


唐公子15


还没开打,人家投降了。。。


庐州笑笑生215


弱,太弱!!

不是一个水平!、日军还是一战那①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