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组团来袭点赞“智慧长沙”

“最强大脑”组团来袭点赞“智慧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静 周斌 陈登辉 周和平)今日,出席“院士专家长沙行”暨中国工程院“互联网+”行动计划(2035)项目中期研讨会的专家,分别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中国工程院刘经南院士、王家耀院士、孙九林院士带队,深入长沙市相关园区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市领导朱健、高山、张宏益、陈中陪同调研。

据悉,由陈左宁院士带队的中国工程院“互联网+”行动战略研究项目,旨在对当前“互联网+”行动的发展形势、面临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为“互联网+”如何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出政策建议。该项目第一期研究已于2017年底结题,第二期研究从2018年初开始到2019年底结束。

近年来,长沙市把握“互联网+”重大机遇,着力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正加速打造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同时着力构建“互联网+”的基础优势和产业生态,以“互联网+”为引擎的“三智一自主”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在“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智能交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部分重点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和突破,具有“互联网+”率先发展的较大优势。

“最强大脑”组团来袭点赞“智慧长沙”

今日一早,4个调研组分别前往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宁乡高新区等园区,围绕“互联网+”基础支撑、“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环保、“互联网+”智能交通等课题,考察、走访了三一集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国联通云数据中心、景嘉微、博世汽车、微纳坤宸、威胜集团、华智水稻、隆平高科、航天凯天环保、力合科技、中联环境、通号轨道、纳雷科技等10多家企业,召开座谈会8场次。

边走边看,边听边体验。院士专家们与园区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长沙“互联网+”发展的丰硕成果,对长沙市园区企业在智能制造、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研发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和赞许。大家还认真听取了企业在“互联网+”深入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建议长沙市园区企业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支持工业对网络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和拥抱5G时代;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减少中间环节的人工干预,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的标杆;充分挖掘信息时代的大数据“金矿”,强化大数据资源开发运用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

陈左宁

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自1979年以来,先后参加或领导多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多套国产大型系统软件项目,其中80年代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与UNIX系统完全兼容的并行操作系统,在并行处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李伯虎

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在系统仿真领域,提出大型模拟机整机精度与稳定性设计新方法。领导研制成混合计算机上参数、曲线、统计寻优器等。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等。

李国杰

计算机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等职。长期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研究,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3000超级服务器,为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次二等奖等。

杨胜利

生物技术专家,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于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在青酶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中,构建了高稳定性、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同类基因工程菌。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获198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9年中科院第二届亿利达科技奖。

刘经南

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北斗/GNS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负责完成了中国南海诸岛GPS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和数据处理以及国家GPS A、B级网的设计方案和数据处理等。先后获得五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一次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王家耀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土。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最先在国内创办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地图生产自动化与一体化、地理信息工程等新专业。主持国防型号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孙九林

资源学家、地球与农业信息科学专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名誉顾问、中科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信息科学在地理资源生态及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首次提出国土资源信息科学管理体系、统计型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区域开发模型体系、国土资源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王礼恒

导弹动力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等职。长期从事导弹动力研究和航天工程管理。主持我国第一 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的研制;实现了首次一年发射5颗卫星全部成功;领导和组织试验飞船、运载火箭的研制与试验,完成了神舟一号、二号的发射和回收等。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李立浧

电网工程专家、直流输电专家,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专利8项。

桂卫华

自动控制专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研究,围绕流程工业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技术问题,创建了以智能集成为核心的复杂有色冶金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等。

刘文清

环境检测技术专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