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见习记者周美娇 通讯员张楠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时期,有一批芳华正茂的年轻人勇于担当,守护家园,面对神州大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批已经不再年轻的“70后”再次冲锋在前,铁肩抗责任,英勇抗疫情,用行动践行了“铁安皋”干部队伍的“铁担当”、“铁传承”,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赢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永远绽放在“战场”一线的太阳花——姜珂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坚毅的面庞、和煦的笑容、务实的作为,完美的融合在这样一个中年的女性身上,“她的身体不好,动过两次手术,总是劝她撤下来,她却倔强的要跟战友们一起奋战在一线”,同为镇机关干部的丈夫这样说,语气无奈之中带着钦佩。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虽然政府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她却从来没在家吃过一顿饭,歇过一天脚,主动请缨在做好包村工作的同时,担任镇纠察巡逻队1队的队长,带领着5名队员不间断的巡逻纠察,“不出门,不遛狗,多在家中走一走”“外地归来要报告,隔离两周不能少”戴着红袖标,手持小喇叭,镇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她坚实的脚印,镇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她的独特的口音,镇区的每一行街道都闪烁着她笃定的背影,平均每日微信运动2万步以上,用实际行动捍卫安皋镇百姓的安危,在统筹重点工作开展以来,她又摇身一变,当起了“服务员”,挨家挨户帮助复工复产、联系外地务工,累计帮助26名农民工走向了用工岗位,3家企业复工复产,办理农资运输通行证5张。

“夫妻档”齐心协力,有一种浪漫叫做携手奋战——刁万盈、黄何芝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熟悉他们两口子的都知道,大儿子正值高三,小女儿牙牙学语,四十多岁的两人父母都已经年迈,但是在大年初一接到返岗通知之后,两人毅然决然把孩子托付给姐姐照顾,舍小家为大家,两口子分别担任镇区东西两个角最偏远的兰营、丁沟两个村包村领导,从摸排到劝返、从宣传到纠察、从服务到发展,事无巨细,无一遗漏,虽然是夫妻,却经常忙的没有机会做到一起吃一顿饭,好好聊一会天,虽然如此,两人精神头却十足,他们俩一直这样说:“在安皋镇干了二十年,已经把安皋当成自己的家,只要能守护这个家,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果敢真诚的“老黄牛”,一句“我先上”的感动和温暖——李怀春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没有哪一种精神比“我先上”更能引领人的成长,刚刚接到上级要求镇在王安路设置卫生防控检疫站的通知时,已经是下午五点,统筹协调的被褥和军大衣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货,第一个夜班的配置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帐篷和一箱桶装方便面,这个时候,他说了一句,“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平时的他,话不多,腼腆而又内敛,关键时刻却冲到最前。作为彭庄村包村领导的他,知艰苦而不言苦,居平凡而不平庸,临难题而不懈怠,在疫情防控工作出色完成的同时,本职工作也有条不紊的推进,统筹协调手续,保障镇区3家农资超市供应充足,不误农时保障春耕,自掏腰包,为徐坪村围村林栽植工人全部配备口罩等防护用品,保障种植了红玉兰9000株,冬青3000株,五角枫6000株,共计完成植树造林200余亩,9000亩高标准良田2个路标、2个井标、2个渠标和1个桥涵标已经全部开工,秦岗村坑塘整治的清淤和护坡修复已经完成,“老黄牛”一般的工作态度,对镇相关的工作部署安排从来没有半分怨言,不打折扣,不计得失,就像一颗平凡的“螺丝钉”,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

无论任何“战场”,退役军人永不缺席,老兵力量源泉的“增压泵”——许兆典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抗疫路上那一抹“绿”,最具“铁安皋”别样的风采,作为安皋镇退役军人事务站的站长,他是“稳定器”、他是“润滑油”、他是“增压泵”,对全镇677名退役军人全部建立了台账,情况摸排了解到位,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他走村入户、线上线下积极宣传组织退役军人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再次唤醒了这些退役军人汹涌澎湃的爱国之心,把老兵的心召唤在一起,力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这次抗“疫”战中,有126名老兵向他递交了请战书,100多名老兵自发到各村卡点参与值守工作,30多名老兵捐款捐物,对于这些老兵,他一直心疼、关切,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多方协调实现了数10名老兵周边就业,退役军人亲切的称他为“许大哥”。

蕙质兰心,摸排统计中的“最强大脑”——许兆杰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1月14日以来,湖北返乡人员277人、2月份以来外地非湖北返乡人员77人、“传染源”大摸排全镇7704户29374人,这不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这是她在抗疫战线上奋斗的风采,在家里,她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在战线,她就只有一个名字“战士”,用女性特有的执着、温柔和细心,在信息的摸排中英勇奋战,成为抗击疫情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于全镇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她全部了然于心,“以前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党心党性一直在胸腔里回荡,无时无刻不迸发出奋进的力量”,柔弱的她坚定的说道。

脱贫攻坚“疫”不容辞,精准扶贫的“领路人”——王光辉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抓牢“两业”,提升“两貌”,强化政策、信息、医疗教育“三保障”,作为安皋镇扶贫办主任的他既抗牢了作为果园村包村领导的责任,又抓实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他经常把焦裕禄同志的一句话挂在嘴上,“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贫困户的需求在哪儿,他的身影就在哪儿,他是“统计员、宣传员、快递员、服务员”,在他的身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风雨无阻,从不缺席。

精准劳务输出,务工人员的“娘家人”——蔺晓露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疫情之后看一群“70后”的时代担当

自“三有一可”工作机制推行以来,及时在微信群、朋友圈下发有关通知,发布用工信息800余条,就业岗位2000余个,并大力推广大数据智慧平台——“南阳劳务安全一码通”,下载注册3000余人次,为有外出务工意向1877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完成了1200余人的精准劳务输出,实现周边牧原、中富康、荣阳实业等企业214人复岗就业。这些工作的完成,倾注了他日夜操劳的心血和汗水,白天在帐篷、在村组、在街道采集劳务输出意向信息,晚上连夜统计建档上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足足瘦了七八斤,脸庞也晒黑了,但他却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送走了一批批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众,他们钱包鼓了,我的心也就满足了”。

”姜珂、刁万盈、黄何芝、许兆典、李怀春、许兆杰、王光辉、蔺晓露......,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都奋发向上,敢于冲锋,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这个耀眼的名字,“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俯下身子,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干,关键时刻冲的上去,稳定期间默默奉献,疫情防控已经积极向好,但经济社会发展永不止步,他们还在奋斗,他们还在努力,为我们的共同美好明天拼搏!


【新闻热线:0371—53306921,1561770953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