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荔枝新闻讯(记者/杨艺 摄影/夏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创新国际化是共赢未来的必然逻辑。

11月9日,以“智汇金陵,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在南京举办。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今年1月发布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南京吹响了打造创新名城的集结号,创新的国际化合作需求迫在眉睫。此次大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放合作的系列指示精神,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加强国际创新合作,助力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大会由南京市政府、江苏省科技厅指导,市“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市科委、市外办主办,各高新园区承办。

 南京最鲜明的气质是“创新”!

欢迎搭乘创新发展的“南京号”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大会上致辞。他用古城、绿城、科教城、枢纽城、产业城“五个城”向全球来自科技界、金融界、产业界的精英介绍南京。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他说,作为中国首批创新型城市和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最鲜明的气质是创新。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为愿景,南京正重点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欢迎大家搭乘创新发展的‘南京号’,借助会议的平台,加快开放融通步伐,拓展互利合作空间,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驱动发展、共赢未来!”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以创新邀约世界无疑是最动人的。据介绍,南京目前累计组建182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三分之一有国际化团队参与。现场,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综合性研发机构负责人及专家、产业创新或工程应用技术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著名跨国公司负责研发创新的高管及专家群贤毕至,带着合作愿景和合作成果,分享交流经验。他们说了啥呢?一起来看看!

打造国际“朋友圈”

诺奖获得者、多国院士畅谈合作未来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厄温•内尔首先发言。内尔教授出身物理学专业,他创造性地将物理学技术引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厄温•内尔介绍,自己目前已同南京联合创新科学研究所合作在江宁开发区共建诺奖工作站,落户江宁开发区“诺奖小镇”,通过生物大数据分析与检测技术推进第三方智能医学检测平台建设。内尔还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并对南京创新的政策环境表达了高度赞赏。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创新不分国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俄两国不断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深入开展务实合作。近年来,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与雨花台区高新区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华曼吉特信息技术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纳米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沙赫诺夫•瓦季姆(Vadim Shakhnov)介绍了项目合作进程,以及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在中俄科技和技术转移合作方面的努力。

他说,“研究院以电子信息领域为重点领域,借助南京证大喜马拉雅商务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一带一路”倡议使欧洲成为连接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枢纽。近年来,中德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目前就已落户江北新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和技术设计研究所副所长霍尔格•科尔(Holger Kohl)介绍了工业4.0时代,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生产效能提升和增长态势。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KIT工程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吉夫卡奥夫查罗娃(Jivka Ovtcharova)介绍了即将在江宁区建立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设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挪威、英国、意大利的合作项目也在南京遍地开花。在南京江宁区,挪威科技大学组建的劳德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已有2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预计3年内可实现产业化,5年内销售额不低于1.2亿美元。

在江北新区,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在此落户,这也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以大学冠名的“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中心将在5年内引入至少20个顶尖科研团队,集聚上百名一流人才来南京创新创业。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在意大利国家工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主任郝睿德(Ryad Chellali)的帮助引荐下,IEEE全球“机器人与人交互技术大会”26年来首次在中国南京举办,借助大会影响,南京首次被“推送”进国际机器人顶尖科研技术的“朋友圈”。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大会上,挪威国家工程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与分子医学系终身教授陈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先进光电中心主任也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初大平分别做了经验分享与交流。

融通国际创新要素

南京合作签约“遍地开花”

合作产生共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离不开国内外产学研等全方位资源的支持。经过积极的合作洽谈,在此次国际合作大会前就已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号外!创新发展“南京号”发车 最强“国际大脑”已上车


大会上,6家海外高校院所签约新建新型研发机构,12家已建新型研发机构与海外高校院所、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疗、软件信息服务、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此外,在国际合作专场对接会上,江北新区、新港高新园、江宁高新区、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分别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通信网络等产业领域,组织了专场推介对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