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捐獻骨髓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麼可怕嗎?

  醫生,捐獻骨髓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麼可怕嗎?|闢謠

愛心傳遞,溫暖永存

身為一名血液科醫生,經常會有粉絲問我,捐獻骨髓對人體有害嗎?我隨便在網上搜一搜,有很多捐獻成功的人分享了經驗,更多的是卻是不願意捐獻的人和半路上悔捐的人。

那麼,我們身體裡的骨髓有多少?捐獻了以後會怎麼樣呢?

其實我們的身體裡紅骨髓這個地方有很多造血幹細胞,他們會分化成早期祖細胞,祖細胞有強大的繁殖能力,不斷分化成晚期祖細胞,最後變成我們身體裡的各種血細胞,比如負責運輸營養和氧氣的紅細胞,負責抗感染的白細胞,負責止血的血小板。

我們常說的捐獻骨髓其實是不準確的,嚴格的說,應該是造血幹細胞捐獻,普通的捐獻志願者直接從胳膊上抽取造血幹細胞就行了。不像以前,還需要拿粗大的針頭穿刺到身體裡來抽取骨髓液,想起來那粗大的針頭我都覺得疼。現在一般只有親屬之間才選擇這樣的捐獻方式,否則對於陌生人而言確實是很大的身心挑戰。

說起來,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我們口中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不準確的,其實移植的那些細胞裡,只有極少量的幹細胞,剩下的90%以上都是祖細胞,但是臨床移植的時候,這些移植物裡必須要有幹細胞才能長期甚至永久的重建造血,而祖細胞有短期重建造血的功能,我們能看到剛接受移植沒幾天,病人的血常規變開始變好了,數值都上來了,這些都是祖細胞而不是幹細胞的功勞,那有人就問了,那直接都用造血幹細胞不是更好嗎?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個能存活的正常的純淨的造血幹細胞樣品。

正常狀態下,人體裡的造血幹細胞95%以上都在休息、靜止狀態,當機體發生缺氧、失血等應激狀態的時候,那些在休息的造血幹細胞就會醒過來努力工作,滿足人體的需要。

  醫生,捐獻骨髓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麼可怕嗎?|闢謠

【採集幹細胞之前,捐獻者需要知道什麼?】

(1)正常情況下,捐獻者所捐的幹細胞只佔造血幹細胞的0.3%--0.5%,採集後1~2周左右捐獻者的造血功能將完全恢復,對供者的不良影響很小,只是在採集後可能出現血小板下降(一般下降30 ×10^9/L ~ 50 ×10^9/L), 5-7 天就能恢復正常。

(2)有的人在皮下注射G-CSF(升白針)後,會發生頭痛,骨骼、肌肉痠痛的症狀,以第4天最明顯,因為這升白針會影響成骨細胞的活性,上面說的這些症狀一般比較輕微,且在採集後隨著外周血白細胞數量的減少,這些症狀會慢慢減輕消失。升白針有可能使自身免疫病發作,比如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還有可能使甲狀腺抗體陽性的人出現甲狀腺功能減低,還可能出現眼部的鞏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3)採集前捐獻者需要做血常規等全身體檢和高分辨率的配型檢查,這些都是需要抽血檢查的,所有費用都是受捐獻者出,大概五六千塊。

(4)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用的是血細胞分離機,一般會在捐獻者

身上扎兩個針,一邊出一邊進,這樣可以把需要的細胞過濾出來。一般需採集2-3次,每次採集量約50~80ml,全過程最多四五個小時。採集過程中可能因為抗凝劑的使用,捐獻者會感覺到嘴巴、臉部、四肢及軀幹的麻木、心慌等症狀,這是低鈣的表現,別擔心,醫護人員會及時幫你補充鈣劑的。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之所以很多參加捐獻的志願者們照片都是躺在床上的,不是因為太虛弱,只是因為採集的時間太長了,坐著也太難受,如果被捐獻的是小朋友或者很瘦小的人,捐獻者只要2-3個小時就能結束。

(5)注意,在捐獻前和打動員劑期間,要注意休息,多飲水,不飲酒、不吸菸。每天保持8-9小時睡眠,注意保暖,以免著涼。還要注意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含鐵含鈣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和瘦肉,禁止吃油膩和辛辣刺激的東西,比如煎雞蛋、肥肉、油煎食品等。採集前一天和當天早晨可以吃飯,但要清淡一些,以防採集的血液裡脂肪太多,讓受捐獻的人接受太困難。

(6)幹細胞的採集一般都在上午進行。

  醫生,捐獻骨髓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麼可怕嗎?|闢謠

【幹細胞採集後捐獻者需要知道什麼?】

(1)採集完以後,至少要在觀察室待上四五個小時,同時監測生命體徵,注意穿刺點有沒有紅腫、疼痛和滲血現象,有沒有四肢及口唇麻木等低鈣的症狀, 如出現低鈣症狀,可適當補充鈣劑。

(2)採集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防止感冒,24小時內不要淋浴,預防穿刺部位感染,2個月內禁止重體力勞動。

(3)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鐵和鈣的食物,比如動物血、肉蛋奶等等。

(4)聽醫生的話,定期複查血常規,直到恢復正常為止。

在這裡想和大家說點兒心裡話:

造血幹細胞捐獻,對於捐獻者來說,肯定是對身體會有些影響的,畢竟這是有創傷的操作,但是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可怕,如果能夠就這樣挽救一條人命,還是很有意義的。很多時候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其實就是挽救了一個家庭,甚至是一代人。

我還想提醒大家,在做捐獻之前,最好和至親做好心理建設,很多朋友最後都是因為家人的反對而最後悔捐的,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都是擔心你,為你好。儘管如此,我還是想提醒大家,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輕易答應。

因為要接受移植的血液病患者,要用超大劑量的藥物,努力把病人自身的骨髓細胞全都清除掉,這時候的病人是非常危險的,這種情況下病人會出現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極度下降,隨時可能因為感染、貧血、出血而丟掉性命,所以接受移植之前,病人必須要進無菌移植倉,個人認為捐獻者如果沒有充分做好捐獻"骨髓",捐獻幹細胞的準備,一定不要答應病人,雖然供者有隨時拒絕捐獻的權利。如果捐獻者在最後時刻反悔,很可能這次意義重大的捐獻就變成受捐獻者的“催命符”。

很多人都說,醫生不願意獻血,其實我在20歲的時候就獻過血,有的醫生不願意獻血不是因為危害太大,而是因為臨床工作太忙,獻血以後還要正常值夜班,身體體質不好。

我那時候獻血是在家鄉的小地方,那時候還沒有聽說過血樣入中華骨髓庫這件事兒,後來我懂了,卻因為長期奔波在醫院學習和工作,沒有參加。後來自己身體體質不太好,又準備生孩子,就沒有再去做這件有意義的事兒。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做,我想這輩子能做的最偉大的事情,也就是這個了。

這裡還有很多捐獻者的親身經歷,大家可以看一下,再做決定,電腦端可以直接跳轉,手機觀看需要在右上腳點一下“···”,選擇複製鏈接,在瀏覽器觀看。絕對物有所值。

參考文獻

1.白獻紅,王勵. 非親緣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捐獻者的健康教育 J《護理研究》2010.12.

2.張之南.人民衛生出版社《血液病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