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文物回家了!——“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開幕


流失文物回家了!——“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開幕


4月24日下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承辦的“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意大利駐華大使謝國誼以及相關部委、部分駐華使館代表出席展覽開幕儀式。雒樹剛宣佈“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開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主持開幕儀式。

謝國誼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意兩國都是文明古國,也是文化遺產大國,兩國全心全意的合作共同促成了文物的迴歸,樹立了國際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犯罪、促進文物返還的典範。中意兩國的合作源遠流長、面向未來,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前夕,展覽的舉辦非常有意義。

雒樹剛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此次文物返還,是中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中歷時最長的案例,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流失文物迴歸。79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的迴歸,根源於中意兩國人民對人類文化遺產始終不渝的熱愛,得益於中意兩國久久為功的雙邊機制建設,既書寫了絲綢之路文明交流互鑑濃墨重彩的華章,更樹立了兩國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的里程碑。中國和意大利同為世界文明古國和文化遺產強國,這批文物藝術品見證了中意兩國人民間深厚的歷史友誼,也預示著中意兩國文明交流互鑑、合作共贏的美好明天。我們願與各國攜手同行,共同守護傳承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不懈致力於促進國與國的文明對話、民與民的息息相通,為實現世界和平發展的美好明天作出新的貢獻。

2019年3月23日,在習近平主席、孔特總理的見證下,中意兩國代表在羅馬交換了79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證書。4月10日,這批中國文物藝術品歷經12年迴歸之路,終於抵達北京,重回祖國懷抱。這12年中,中意兩國政府共同秉持保護文物的決心,克服文物數量眾多、跨國取證困難、訴訟程序變化等諸多不利因素,堅持通過司法、外交等途徑開展合作,最終攜手促成這段文物迴歸佳話。

流失文物回家了!——“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開幕

新華社 李賀/攝


據專家介紹,這批79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主要是源自我國甘肅、陝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蘇等地的出土與傳世文物,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其中,豐富多樣的新石器時代彩陶,紋飾精美多姿,為研究史前社會風貌提供直接的物質資料;數量眾多的漢代陶器,造型古樸渾厚,是漢代輝煌燦爛文明的縮影;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駱駝俑、馬俑、人物俑,承載著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經貿往來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歷史信息。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舉辦此次展覽,旨在回顧兩個文明古國間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彰顯中意兩國人民間深厚的情誼,展示兩國聯合打擊文物非法販運的豐碩成果,為在世界範圍內促進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樹立光輝典範。

中意兩國將以此次文物返還為起點,藉助“一帶一路”的寬廣平臺,加強對話協商、政策協調、執法協助,在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領域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合作,以文化遺產的獨特力量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大潮,以古老文明的深厚智慧協力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