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读书方式,你喜欢很多人一起阅读,还是一个人阅读,为什么?

兵传媒


读书多人好,还是一人好?这要看情况。上学时,在图书馆读书,许多人,各占一个位子,各读各的书。那种气氛好极了,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记笔记的笔尖沙沙声。只要精神集中,被书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就会忘了周围的一切。直到管理员宣布要闭馆了,才会走出书本,回到现实中来。那种群读的感觉真好。现在只好到记忆中寻找了。

参加工作后,更多的是一人读。捧一本心仪的书,静静地,不慌不忙地读,无异是另外一种享受。小时候没有书读,好不容易从他人手弄到一本,人家逼着要。只好夜里秉烛夜读,有一次一夜看了一本《灵泉洞》,帽沿被煤油灯烧着了也不知道,第二天匆匆送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读书人也是最讲信誉的人。

一遇假期,便是最好的读书之时。读了之后,还要当故事讲给人听,在那时的农村还是很受欢迎的。

退休的人,读书的条件更好了。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阅读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我依然觉得捧读一本书,是一种最高的精神享受。人生也有涯而书海无涯,多人读有多人读的好,一人读有一人读之妙。

坐拥书城,其乐无穷!



赵拓方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读书,一个人感受书本带来的欢愉悲戚。每每拿到一本书,便迫不及待的打开,先粗略的看一遍,懂了一个大概。然后拿出纸笔,再重新仔细的阅读,看到精彩的字句,在本子上又写上一遍。

原先我可是新华书店的常客,在那六七年的时间里,我经常走上二三里路去看书。我属于那种只看不买的人。书店那时没椅子,也不准坐在地上,一站几个小时,站累了便蹲下来看,脚麻之后又站起来看。实在站累了,靠着书柜看,省了点力,但书店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便会上前提醒,不准靠着。我每次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才恋恋不舍的走回家。几年下来,差不多把书店的每本书都翻了一遍,当然也没少受售货员的白眼。到如今腰老痛,我怀疑是那时站着蹭书的结果,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呀。

除了钱,我最爱的便是书了,可以说是“嗜书如命”。小时候,大我们几岁的老姐有满满的二箱子书,却总是锁着,于是我和哥哥便弄开锁,将书偷出来看,常被老姐追着打。约十岁左右,我又偷着把老妈的藏书都看完了,那都是大部头的小说,每本都有三四百页。老妈的书都是言情之类的,老妈藏着不准我看,但我还是偷着看完了。对我看书影响最大的是我哥,他也极爱看书,那吋他老欺负我,但只要有书都会给我看。男孩子看的书以打杀武侠为主之类的,来者不拒的我又统统的看完了。如今看到十岁的孩子天天玩手机,想想那时十岁的我竟然看完那么多的大部头书,连自己都感到十分的惊奇。

到后来,更是思书若狂,一日不读兮,寝食难安,到别人家便到处找书看,见人便开口借书看,死皮赖脸的讨书看。甚至与一个收废品的人说好了,收到书便留给我。每次拿到书最先是粗略的看一遍,再返回重新看一遍,我喜欢边看边作记,遇到好的字句便在纸上写一遍。每次拿到书恨不得一次看完,经常通宵看完。吃饭时要看书,睡前要看,上厕所要看,闲坐也要看,爱书的我成绩却不好,因而吋常被老妈说“读书冒读出来,却把眼睛读坏了”。

到如今,年纪大了,也俗了,爱上了电视,爱上了手机,对老朋友——书疏远了。我的书呀,伴我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怎么着都应该感谢谢你了。





梅来一夏


我出生于四县交界的穷乡僻壤,上初中时正值“文革”后期,所能接触到的书籍,都是文革时期“高大尚”的读物。 我家有个邻居,是从城里打成右派返回农村改造的。他看我喜欢读书,有一天把我叫到他屋里,问我喜欢不喜欢读名著,我表示了渴望之情。他说你必须保证不对别人说,我发下毒咒。他打开一个樟木箱子,里边满满一箱书,大部分是大部头,一些纸张已经发黄。箱子一股樟脑味有些呛鼻。从此便偷偷阅读这些当时的禁书。现在记起的有《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简爱》丶《红与黑》、《俊友》、《茶花女》《苦斗》、《三家巷》、《家》《春》《秋》、《子夜》,记得还有四大名著。初读这些书时都是一知半解,外国名著人名太长、地名太怪很难记得住,四大名著都是文言文,更难以看懂。邻居告诉我可典字典了解内容。虽然读的嗑嗑拌拌,还是让我了解了文革读物以外的东西,开阔了眼界。以致于后来喜欢读名著,工作后购名著读。养成了追名著、追热门小说的习惯,以此当作一种享受。虽说在文学上无任何建树,但作家梦天天做,并且乐此不疲,也不后悔。


李风辰


一个人,这个毫无疑问。

一个人徜徉在书本里的那种感觉太爽快了。

还记得小时候窝在自己的屋子里,开着台灯,一个人看红楼梦的感觉,从早上一直看到被姥姥叫吃晚饭,其间无人打扰,那种在情景和感情中的沉浸感,是任何一种其他的方式都无可替代的,这可能也是我不爱看电视剧的原因,极少电视剧能让我有一种淋漓尽致的体验。

后来上了大学,除了三毛就极少看课外书了,特别喜欢看经济类或者金融类的著作,图书馆里人很少,我躲在角落里一个人大快朵颐一般的看书,周围也极少干扰。感觉充实而满足。

不知道什么是和别人一起看书,在我的世界里,看书是一个人的事,很难分享。


晚来风急的无穷大


一个人看,我记得对我影响很深远的几本书,一个叫做《飘》,主角是一个富家千金后来因为战乱成为一个穷人。在她已无所有的时候,还有一大堆人需要着她,我很佩服她的勇气,还有毅力,以至于我在心里受到了挫折的时候,我会想起这本书,它给了我一些启发。还有一本叫做《简爱》,女主身世凄惨,却能够不卑不亢,最后获得真爱。其实他们两个都很幸运,遇到了真心爱自己的人,还有一本书是《契克夫小说》很好看一本书。经典的就是不一样


爆炸的毒辣椒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我想要一所红色木头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言下之意就是我想一个人在里面静静地读书,写字。

而现今不再做梦的我,是永不会过上这种生活了!但如果让我选择一种读书方式,我肯定更喜欢一个人阅读!为什么呢?

因为我喜欢“读”书,重点在“读”字,而不是看书,我觉得读书就要读出声音来,就要大声地朗诵,即使我们成人读书,做不到像学生时代早自习大家读书时,声音响得方圆十几米都能听到,也会在读到书中作者观点精彩处,止不住热血沸腾,尤如找到世界上另一个我,“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情不自禁读出声音来!

所以,这时侯,如果你在一个人的房间,你就可以大声地“读”书,但是如果你在公共场合,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没有几个人会“读”书吧!即使心里奔跑着几万个草泥马,你也只能纹丝不动地“看”书,不觉得这样总少了点“读”书的乐趣吗?

所以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


欢声笑予520


年轻時如饥似渴的读书,多年后老同学聚会時还记得我是个书迷,还记得我在课间看《苦菜花》時还在哭,觉得挺可笑的。

所以我是喜欢独自一人看书,安静,独处也是一种享受,不受干扰容易进入书中,看了好多书,当然好多书都是泛泛而读,不求甚解,主要只看一些情节。

不同時期读的书也不同,国内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都看过,觉得要细细的理会还是有难度。

巴金的《家》《春》《秋》《寒夜》等都爱读,还有矛盾的《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张恨水的《五子登科》《金粉世家》都好读。

象外国小说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看过,还有雨果的《红与黑》,还有其他的《罪与罚》,《葛朗台》《苔丝》《简爱》,反正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去看。

读了许多书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明白了许多道理,在人生的长河中受用不尽。


崇文重教


以前我是一个人读书,习惯了,就觉得读书自然是件私密的事,读书注定独行。

一年前,我开始接触微信读书,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书友的想法,眼前一亮。彼时,深渊与深渊响应,思想与思想激荡,那样一种快感是很难言说的。

我很感谢最近这一年的得着,认识了很多书友,写了很多书评,读了很多大部作。譬如《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平凡的世界》,不一一列举。

我现在也会享受一个人读书的快乐,但绝不排斥共读的好处。

如果硬要选择,我当然选择有同路人。


摩西Moses爸爸


一个人,可以完全忘我地进入其境,曾几何时r仰声大笑招来母亲嬉骂,其实她巴不得分享书中的快乐,而那时却自得其乐。想到此不禁痛心的忆起父亲监终前的嘱咐:〞寿妮子,可别忘了给你娘念书听〞我虽答应却未去做,此时想起来所有遗嘱,我真的痛断寸肠。

当我看书流泪时,母亲骂我:主贱!看你哪个脏样儿,我更是避而不答!

想起来真幸福醄醉,在农闲冬天,夜里父亲一本,我一本,《西游记》三本《水浒》三本,《三国演义》忘了几本了,还有其它古书,还有我家的藏起来《说岳全传》《说唐》这是文革破四旧时,父亲冒着极大的风险,从我家好多书中偷偷的藏了两本。

那时在生产队劳动,夜里父亲,我各自一本,看到大约一二点钟(估计),父亲几次要停下,母亲几次央求,因为父亲为她念吗?我们一直看到赶车送云母石走了好大一会儿才睡,真是看书幸福,睡觉香甜。


主如晨星陈长寿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读书!也喜欢带着情感深情的朗读!

静读,把自己融入到书中,与主人公一起,悲欢离合。看到高兴处,狂笑一番。看到痛苦时,潸然泪下。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某个人!

听别人朗读,与大家分享书的最美境界。如同看大银幕电影,那些感人的情节,跃出纸上。让自己的情感大起大落!

读书,乐在其中!

读书,使人明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