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小楷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华圣传媒


要写好小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难,并不在于字小和用笔的精细,也不在于其严谨的法度和至到的功力,真正的难,在于其高雅而清新的气息。



写好小楷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矢志专一

从当今书坛的现状来看,十有八九都是业余时间学习书道的,因此在时间、精力丶财力上都很难与古人相比。

故有志于书法者,当先择定一家,寻求突破,再及其余。小楷以法度见胜,以功力见长,学书者务必以此为根基,苦心修习,方能积学而成。


历史上许多以行草见长的书家,其小楷都写得很好,只有矢志专一,才能精益求精。

2、当从大字入手

学习小楷,最好能从大楷入手,原因有三:

一是小楷大楷基本笔法是一致的,但大字可以比较清晰地表现出用笔中的许多微妙手法,只有将这些用法方法运用熟练,写小楷才不致失误。

二是学习大楷可锻炼笔力,让初学者比较容控制和驾驭毛笔。若直接从小楷着手,笔力不沉劲,易犯浮薄轻佻之病。

三是学习大楷比较容易把握结构,使下笔有准绳,结字有法度,再练小楷,方有规矩,得心应手。

小楷与大楷,虽相互取法,但我们应明白,小楷决不是大字的缩小,其结构有自身特征,小字贵于开阔、舒展、宽绰、明整、清腴。

3、要多临古人墨迹

要研究小楷的用笔,非真迹不可。墨迹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和体味到石刻所无法表现的东西。

比如,发笔时微微露出的锋芒,回锋收笔时偶尔带出的牵丝,行笔过程中出现的涩笔,转换过程中时隐时现的空隙和若断若连的笔意,笔势中往来迎送的痕迹,等等。

学习小楷,取法以魏晋为最高,但可惜的是钟王小楷墨迹早已失传。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下几方面来寻求弥补。

一是从近代出土的汉魏六朝人的残纸、帛书、写经中去寻找信息,哪怕只是几个字,也可举一反三。

二是从去魏晋不远的唐宋人墨迹中去寻找信息。如唐人临王羲之《东方朔先生画赞》、晋《孝女曹娥碑》丶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墨迹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小楷讲究精、秀、逸、动。

要达到精秀逸动,对笔纸墨砚的要求比其他的书体更高,特别对笔十分挑剔。

书写小楷的毛笔,笔毫的韧性要适中,太软太强都不行。锋颖要尖,按下去运时要齐整,不能有贼毫分叉。笔腰要劲健,笔身要圆。以狼毫、兼毫为主。



纸张的选择,以不洇墨的熟纸书写。粉彩,状元笺,绢纸,泥金纸,泥银纸,都是很好的小楷书写材料。


墨不宜过浓,过浓粘笔,不利于书写。不宜过淡,过淡伤神,影响观感。每次倒出当天的书写量,加入数滴清水。另备一个水盂,每感笔粘时,便蘸一点水,再把水用吸水垫吸去一部分又再写。

字帖的选择,小楷临写,讲求精细,选择好一本字帖,就应对字帖中的笔法、结构做深入的研习,不可泛泛的临写一通就更换字帖。这样的临习无法掌握字帖中的精妙。应先专精于一本字帖,完全领会以后,再改换书风相近的其他字帖。



小楷字帖以墨迹本为佳。不要一开始就以石刻拓片字帖进行练习,拓片中的笔法细节看不到,临写出来的字生硬刻板。缺少灵性。

以上几点是我长期书写小楷的经验。


子衿书法


一是选笔。每个人的用笔习惯和用笔感觉不同,对笔的选择是不同的。笔太大不好控制笔锋,中号或小狼毫笔比较好,狼毫小楷则更适合小字。但是小狼毫蘸墨频繁(相对而言,狼豪含墨量小)。一开始就用羊毫,可能会有不适合,豪太软,把控不好,也写不精神,所以。写小楷我建议用兼毫,软硬适度,直径5mm----7mm,出锋长2.5-3.5CM左右。虽大笔可以写小字,但小笔是写不了大字的。当然这里的技巧你可以慢慢体会,掌握。等到你练有所成,笔的大小、品种及使用的范围就会扩大。蝇头小楷更求锋颖尖而短,着纸处豪须而已。

二是选纸用墨。建议使用半生熟宣纸材质,生宣行笔太慢,洇的太快;熟宣太死,我不喜欢用。对此无需更多说明,自己试试,体会下就能明了。墨用“一得阁”“红星”的即可.......是不是该得点广告费呀,哈哈。

三是碑帖选用。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的字体风格,选择自己临习的碑帖进行摹写。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以晋唐小楷最为推崇,《宣示帖》、《乐毅论》、《灵飞经》等都是常用习帖。

四是字势把握。“疏朗停匀、宽绰有余”是小楷的总体特点。小楷重墨气,既要笔势沉稳,又要点画分明,骨血温润。做到“小字当如大字”写,小字当有大气象。一般地讲,内擫用笔易得骨,外拓用笔易得筋。行笔慢可得点画凝重浑厚,却又易迟钝混迷;行笔快可使点画健爽明利,而又易显轻薄浮滑。所以对写小楷字势的把握,要相对稳健匀恒,初学者有一定难度,要多加练习。唐代欧阳询说凡书“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点画、使转、提按、调锋、藏锋、露锋要精致细致,要多下功夫。

最后说一点,如果是刚开始练习书法,建议不要一开始就练习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为什么呢?字太小,你的笔画刚开始就要结束;那么小的字,字形间架都难看明白,对你练笔是没什么大的促进,笔,手、腕、笔的协调调动不会灵活,等等,这个也没有太深奥的讲解,自己试试就能体会的到,建议先从中楷以上的字(5CM左右)练起,在熟练掌握中楷以上的字形的基础上再进行小楷书练习。


默杨


我看大家回答的临习的技法已经不少了。下面我就从如何提高临写效率上说说吧。临习小楷首先要选好字帖。学书法取法高低很关键取法乎上”,临小楷千万不要临当代书法家的字,因为即使是时下最好的小楷书法家也难免沾染时病。学他们很难写出高雅古朴的字来。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溯本求源。所以一定要选择古代的,代表小楷最高成就的帖子来临。比如《黄庭经》、《洛神赋》、《灵飞经》等等。临帖前最好在网上搜一下,看看有哪些好帖,自己喜欢哪个帖,哪个帖自己感觉初学临起来容易些。确定下来就可以开始临写了。

具体的技法,看技法书就可以了。我在这就不赘述了。我想说临习小楷怎样提高效率。

一、多看。多看就是读帖,拿到字帖不要急着去临。要学会读帖,多看看字帖,看字帖就是和字帖的初步的交流。看作者介绍,看字帖前面的说明,看每个字的点画、结构以及起承转合等等。比如《灵飞经》中许多字都相互呼应,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在写之前一定要看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不至于把字写得呆板。

二、要用多种形式去临。临帖用一种形式临不仅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渐渐磨灭激情。wo我们一开始可以选几个十几个字,一字数遍甚至十几遍的临,把字的笔画和结构临准,领悟透彻,然后可以把字形相似的字放在一起临,可以找出共同点临,也可以比较出不同点临。这个效率就会提高很多。我们还可以整行、整段、整篇的临,掌握其整篇的章法。我们还可以背临。在我们看着字帖临的相当熟练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看字帖临了。我一般是真的把整部字帖背下来临。这样临的又快又好。最好还可以创临。类似于集字,找到一些临过的字多的古诗文去试着创作,也不失为一种非常高效多形式,既巩固了临帖,有培养了创作能力。

以上回答大家是否满意?满意帮忙点个赞。





二尺堂书法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也就是说,中楷成熟之后,可以进而书写小楷。

我觉得习字最重要的是踏实下来。多临帖摹帖,小楷有诸多传世佳作,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经典小楷代表作有: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文徵明小楷以及《灵飞经》等。


多临帖、摹贴,不管哪种,不是草草了事,也不是“画字”,最重要的是踏实下来,写过了,分析分析,自己差在哪?是不是中锋行笔、顿笔不足之类的。再次,踏实,贵在坚持,都说习字,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每日功课练习,总会长进,只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是个漫长过程,你不容易发觉而已。

小时候临习过一点颜体,实在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因为根本就没坚持下来,步入而立,提神静气,握笔临习文徵明小楷,半年……我拿出当初的和现在的比较,多少有些进步的。坚持就是进步!






董一点和董事儿


练习小楷是有程序与步骤的,决不是随便选个帖,拿过毛笔和练习照着写!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选定好范本,准备与训练步骤匹配的,毛和练习纸等书写训练用具,如图:






其次,一定要按照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套路进行,避免误入岐途。如图:



在正式练习的时候,前期先用铅笔练,重点熟悉指法、笔法、笔画、字形,似类练硬笔书法。后期再用毛笔练,对细节进行精研。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采用合适的执笔法。最好采用 “拨灯法”,或〈潘氏三指执笔法〉。千万不要采用当今流行的假冒伪劣“五字执笔法"(不是正宗的)。

因为,小楷字体比较小,单字一厘米左右,主要靠指法运动完成单字结构,并且书写速度较快,近似我们平时写硬笔字那样。所以,要求笔法动作敏捷、自然流畅。

为此,我专门做过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三指法灵活性远比其它执笔法好,而且书写效果也非常理想。如图:

△图为我创立的《潘氏三指执笔法》

2、必须先练好笔法、笔画。如图:




3、必须按原帖原大对等练习,也就是说,原帖的字多大就写多大,便于校正错误。

需要说明一点,正规出版的字帖,一般都装订成册本式的,也就是书的样子,为便于临摹操作,必须将它全部拆解,变成活页。如图:



4、必须采用先摹、后临的方法,具体作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摹帖。用铅笔、拷贝纸,以摹写法反复熟练笔法技巧和字形特点。如图:

△图为摹写法

第二步,临帖。采用对临法精练神采韵味。此环节还是先用铅笔临写。应注意三点,一是,必须在摹帖法熟记字形之后进行。二是,千万不要把字帖放置远处像抄课文似的,必须微距离临写。三是,从最左边的那行开始起逐行依次进行。每当临写某一行时,为了不影响观察要写的字影,需用一张复印纸将该行右边的字遮挡住,以此类推。如图:

△图为〈遮挡临写法〉

根据我的经验,最好把字帖版式重新改制一下,例如,将字帖复印,然后,沿字行剪切成一条一条的,再把它们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另一张纸上,每行之间留出一行字的位置,这样就更方便临摹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把字帖扫描到电脑里,用PS将页面处理成隔行、活页式,然后打印出来,这种比之前复印那种更好。如图:


使用这样版型的字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摹帖法、临帖法两者合二为一,变成一种新型操作模式,即所谓《潘氏摹临法》。

教学经实验证明,用这种〈摹临法〉作临帖训练,比传统老套的临帖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实效性特别好,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关键是,对迅速掌握笔法、字法、章法精要,无论是效果、效率,都非常理想。如图:

△图为我的《潘氏摹临临》

第三步,摹临。要注意,这个环节必须在之前那几个步骤基础上进行,不能直接作这个。可以换上小毛笔,以《摹临法》方式练习,重点是揣摩笔性手感怎么适应。如图:

在使用小楷毛笔练习这一步,需要掌握几个小技巧:

一是蘸墨,小楷笔,一般锋长2~3厘米,只能用到笔锋尖部的 1/4,大约3~4毫米左右,笔肚之后用不上。所以,在蘸墨汁的时候,千万不要像写大字那样,把笔锋全都浸入墨水里! 如果笔肚一旦吸饱,不但会减弱弹力,还容易散锋,影响毛笔的正常性能。



正确的方法是,将笔尖沿着水碟壁面探下去2~3毫米左右,稍待片刻立即抽出,像小鸡雏喝水似的。然后,在水碟边缘挡掉多余墨水,同时理顺一下毛锋,再开始写。如图:


二是用笔,写小楷,像平时写硬笔字一样,笔法需直接了当,干净利落,而且,应多以侧锋法为主,顺向直入,适时驶转,尤其是笔画起、止和转折处,切勿刻意“逆势、藏锋、顿笔、回描”,行笔过程中更不要 “笔笔中锋”。

写小楷正确运笔要点是,起笔轻落,或直接掭笔即行,一划而过。中间行笔,应以中侧顺其自然为宜,并且要适当附加提按与节奏,除非想根据特殊所需有意控笔锋状态,其实,如果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正常情况下多是侧锋。收笔、转折以停驻为宜,不用顿笔。如图:




以上是我学习小指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图为我写的小楷《心经》局部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小楷要工。工笔小楷才好看。

总之,书法这东西就是修心养性,要完全沉静下来,置身事外,物我两忘,力注笔尖,全神贯注。这样控笔就稳,笔就听你使唤,写出你心中所想的字。用个专业术语代替,就叫意在笔先。当然,循序渐进尤为重要。祝进步。


丐帮少爷


个人经验:除楷书的一般书写特点外,小楷入笔是关键,入笔轻重影响字与字间的协调性。同时还要培养书写时用笔的节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