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需求迫切 多家銀行公佈資本補充計劃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近期多家銀行開啟新一輪花式“補血”。4月24日,平安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佈公告稱,將於4月25日發行3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用於補充該行二級資本。而前一日,該行宣佈擬發行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除平安銀行外,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也公佈了資本補充計劃。分析人士指出,銀行補充資本是為下一輪的擴張儲備彈藥。

4月23日晚間,工商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境內發行不超過7億股的優先股獲得銀保監會核准,募集金額不超過700億元,並按照有關規定計入該行其他一級資本。同日,浦發銀行宣佈,該行提交的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

進入4月以來,為提高資本充足率,中小銀行、上市銀行相繼開啟“補血”之路,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也輪番上場。比如,光大銀行4月9日公告稱,證監會核准該行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5億股優先股;同日,農業銀行成功發行600億元二級資本債。中小銀行方面,貴陽銀行、遼陽銀行以及武漢農商行近期也分別發行45億元、5億元和15億元二級資本債。

從近期披露的年報來看,多家銀行也承受著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比如,截至2018年末,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01%,較2017年末下降0.48個百分點;紫金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3.35%,較2017年末下降0.59個百分點;招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0.28個百分點至11.78%。

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不良資產核銷、銀行表外資產的逐步回表以及趨嚴的監管要求等因素,銀行仍面臨資本金補充壓力。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劉澄表示,銀行補充資本的原因有二:一方面為規模擴張做準備,因為銀行的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而按照監管要求,銀行需要滿足一定的資本充足率;另一方面是應對不良資產,銀行不良資產的核銷是要削減銀行資本的。

而銀行密集補充資本金的背後也是政策的利好支持。今年2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同時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2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指出,支持金融機構通過資本市場補充資本,加快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債券工具創新,支持通過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等創新工具補充資本。

面對資本金壓力,如何為銀行“減負”也是備受討論。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張麗雲指出,銀行未來要優化資本境況,提升一級資本佔比和各級資本充足率,有效支撐業務開展和風險防範。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資本管理體系,平衡好外源性資本補充與內源性資本積累的關係。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低資本消耗、高資本回報業務,加大零售和中間業務佔比,加快對公領域過剩產能和“殭屍”企業的退出,走輕資本發展之路。同時,統籌運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補充,並充分考慮資本的結構優化和實際損失吸收能力,注重資本質量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