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在機遇與挑戰中“與狼共舞”

2002,在机遇与挑战中“与狼共舞”

2002年,是酒業“黃金十年”的開年。在這一年,由於組建報業集團的需要,在煙臺市委宣傳部牽頭下,《華夏酒報》正式併入煙臺日報傳媒集團。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外酒類企業和產品不斷湧入國內,大量境外資本注入我國釀酒行業。

與此同時,國內其他行業的資本也紛紛涉足酒業。

一時間,釀酒行業各路英豪齊聚,在機遇與挑戰中“與狼共舞”。

競爭帶來白酒多元化

據《華夏酒報》2002年1月18日刊發的《八成白酒企業將被淘汰?》報道:我國白酒業的現狀是產量、利潤在下降,銷售收入和稅金在增加。儘管如此,仍然存在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急需解決,如白酒企業數量多,品牌龐雜,名牌極少,惡性促銷,以次充好,新品技術含量極低等。加上入世後關稅降低,外國酒類將搶佔一定市場。對此,專家們預測,未來10年內將有大批白酒企業被無情淘汰。但總體而言,傳統白酒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並沒有改變。

雖然白酒行業受入世後關稅下調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這一年,新稅制效應逐漸顯現。面對酒稅調整給白酒企業盈利能力帶來的影響,一些“一動則可牽全局”的“酒業巨頭們”,在尚有一定利潤保持及資金支持的條件下,紛紛操起“多元化”的大刀,試圖以產業轉型增加新的利潤點來實現“自我突圍”。

2002年4月,洋河正式啟動改制。《華夏酒報》4月19日刊發的《股權多元化,動力群體化 洋河雙溝改革有新思路》報道中寫到:當下,洋河集團已成立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權多元化的酒業股份公司,並將在股份公司的基礎上,通過增資擴股,回購集團公司的優良資產,進一步吸納社會法人股。在國有資本減持的條件下,適時引入非國有股東,實現股權多元化、風險社會化和動力群體化。

在前途未卜之際,時任洋河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楊廷棟,雙溝集團董事長陳長風都表示企業改革應本著“穩步推進,有利發展”的原則。公司高管幾乎以身家性命作為抵押,投資入股,同時引入員工持股力推洋河改制。這一重大改革,對於洋河後來的高速成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伴隨著2003年藍色經典系列產品的問世,洋河迅速崛起。

2002年7月1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向全國各級技術監督局發函(2002)459號《關於建立白酒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部的通知》,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今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設立“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白酒產品發放許可證審查部”。隨後,白酒產品發放許可證工作全面展開。白酒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的出臺將白酒行業引入了法治的軌道,為白酒企業創造了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為白酒行業進一步向優秀企業集中,更好地參與國際、國內競爭提供了便利。

2002年對中國白酒企業來說,可謂是嚐到了真正的競爭“味道”。業外資本的進入,不僅為白酒業帶來新的競爭壓力,也帶來新的競爭思維。資本競爭逐漸提升白酒業的競爭層次,以資本力量改變白酒市場的“遊戲規則”成為白酒新運動的標誌。

外資瞄準中國酒業

緊隨WTO的腳步,法國卡斯特集團、美國AB公司、南非釀造集團、喜力啤酒集團等全球頂級酒業財團紛紛押寶中國市場,進口烈酒、啤酒、葡萄酒一輪輪湧入中國市場,海外酒業實業資本、海外投資資本以各種面目活躍在中國酒業舞臺。

這一年,《華夏酒報》“國際酒業”版報道了大量國外酒業的前沿資訊、技術經驗等,為國內酒企及時瞭解國外酒業動態提供了便利。

據《華夏酒報》2002年9月11日刊發的《規範葡萄酒市場,謀求國際化發展》報道記載,9月8日,“2002國際葡萄·葡萄酒發展論壇”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辦,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今中國酒業協會)與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就中國加入OIV簽署正式備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