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簽訂後,德俄法三國為何幫助中國要回遼東半島?

S和M是神馬


1894年9月15日到24日,僅9天時間,淮軍以世界罕見的逃跑速度逃回中國東北。在此情況下,慈禧立刻不在“裝聾作啞”而是跑到前臺要求與日本和談。

(1)對於日本有影響力的國家只有兩個

慈禧決定和談後,就和眾臣決定。其一,孫毓汶、徐用儀等人去聯繫英國人赫德;其二,李鴻章去聯繫沙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清廷看來,當時的世界兩大強國英國、沙俄對這場戰爭是戰是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臺灣和遼東問題,英國都不關心。對於臺灣,日本答應英國“通航自由”絕不是問題,會和以前一樣來去自由;對於遼東,英國反而是抑制沙俄的好事兒。所以,英國拒不參加沙俄組織的的“干涉同盟”。

對於臺灣和遼東問題,沙俄對臺灣問題並不在意,對於遼東則甚至不惜與日本一戰。

(2)因為三個原因,沙俄干涉

對於割佔遼東,沙俄非常著急。

一方面,沙俄北下中國東北吞併朝鮮半島的企圖很明顯,割佔遼東沙俄的計劃無法完成,因此,必須要反對;

另一方面,如果遼東被日本割讓走。那麼,朝鮮半島已經不再是獨立問題而是被吞併了!

最後,佔領遼東,日本可以迅速進攻清朝的心臟部位。未來日本會讓清廷給更大的好處,從遼東進攻京畿地區,可比從歐洲或印度、中南半島近太多了。

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沙俄必然反對。如果沒有“三國同盟”,沙俄也會讓“日俄戰爭”提前爆發。

(3)德法為何要干涉

當時的德國非常希望搶佔殖民地,英國有殖民地3350萬;法國1060萬。德國不足300萬,而且多是在非洲,亞洲的殖民地地位更是其夢寐以求的。而亞洲的中國則是最肥沃的地方,但因為各列強除了英國外都還沒有什麼殖民地,因此,德國希望儘快弄幾個軍事基地,作為和英法俄爭奪殖民地的擴張基地。

在這種情況,通過“逼迫日本還遼”與清廷搞好關係,謀取日後利益就成為其必須。所以,當時的德國態度比沙俄還要積極、強硬。

法國支持沙俄就有些與中國無關了。一方面是當時的法國和英國關係一般,與德國死對頭,比較孤立,死抓著“俄法同盟”關係;另一方,希望藉助法俄關係破壞德俄關係。最後,也有生氣的原因,法國在“中法戰爭”時期就對臺灣有所企圖,如今日本收入囊中很讓人氣憤。由此,法國也就加入三國之中。

綜上所述,三國各懷鬼胎特別是沙俄,和日後“日俄戰爭”中的日本心理是一樣的。談不上“幫助”,濫情的人也不用“感恩”,只不過一隻狗看另外一隻狗吃得骨頭太多想讓其少吃一點兒而已。


坐古談今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這場戰爭使得西方列強認清了中國的實力,本來甲午戰爭之前西方各國還普遍認為清朝是強國,但昔日強國如今被一個彈丸小國日本打敗,西方各國就更看不起清朝了,從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朝在甲午海戰中敗給了日本,不得不求和,最後清朝派了李鴻章去與日本人談判,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朝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以及遼東半島給日本;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辦廠。這一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大大刺激了國人,國人的民族意識自此覺醒。

然而雖然條約簽訂完了,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李鴻章將《馬關條約》的內容告訴了西方列強,西方列強得知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首先英國在甲午戰爭之前是很看好並支持中國的,畢竟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如今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但是令英國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居然輸了,於是英國為了自身利益轉而支持新的亞洲霸主日本,並支持《馬關條約》的內容。

法國本來在戰爭中是置身事外的,因為法國在朝鮮沒有什麼利益,但是《馬關條約》日本割走了臺灣,使得原本入侵印度支納半島並尋求下一步入侵臺灣的法國幻想破滅了,於是法國很生氣,覺得日本動了自己的利益,反對《馬關條約》。

沙俄則一直窺覷中國的東北,警惕日本在朝鮮的一舉一動,曾經在甲午戰爭之前還警告日本從朝鮮撤軍,日本沒有理會。《馬關條約》簽訂後沙俄又警告日本不能侵佔中國東北,日本依舊沒有理會,還割走了遼東半島,觸及了沙俄在東北的利益,俄國自然是不能同意《馬關條約》的。

德國本來對中日之間的甲午戰爭採取觀望態度,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德國突然想將手伸進東亞,迫切的想得到中國山東的一個港口。但是《馬關條約》的簽訂讓德國的計劃泡湯了,使得德國對日本耿耿於懷,斷然不能接受《馬關條約》的內容。

所以傳統西方列強中只有英國是支持日本的,而法國、德國和俄國因為日本觸及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而反對《馬關條約》,所以決定聯手進行干涉。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既然日本同時觸及了德法俄三國的利益,那麼三國聯手也是可以理解的。1895年4月23日,也就是馬關條約簽訂的一週後法國、德國和俄國三國政府向日本發出聯合通知:“今日本國割佔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

對於法德俄三國的干涉,日本很是生氣,但是又無法拒絕。彼時日本剛剛經歷完甲午戰爭,如果拒絕三國要求勢必會再次發戰爭,日本的國力無法支持它與三國同時開戰,但是如果同意了三國的要求,日本的顏面又會有損。這可著實把日本難住了。這時日本又想拉攏英國來對付其他三國,可誰料英國壓根不理日本,對日本的照會說:“英國對日本抱有最誠篤之友情,同時也不能不考慮本國的利益。因此不能應日本之請而援助日本。”

日本硬抗三國肯定是抗不住的,只能答應三國的要求,答覆三國“日本帝國政府根據俄、德、法三國政府之友誼的忠告,決定放棄遼東半島之永久佔領。”但是日本要清朝補償自己放棄遼東半島的損失,也就是要清朝交贖遼費,並獅子大開口要一億兩,幾經磋商後數額才減到三千萬兩,中國交清贖遼費後日本將遼東永久還給中國並三個月內撤軍。

雖然法國、德國和俄國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幫中國要回遼東半島的,但這也確實幫到了中國,否則遼東半島就要像臺灣一樣被殖民半個世紀才會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回到中國,這是非常可怕的。


風塵講歷史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正所謂“無利不起早”。無論國家還是個人,做任何事情基本上都是有動機,有目的性的。關於馬關條約簽訂後,德俄法為何幫助中國要回遼東半島,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於俄國這種“視領土為生命”的國家,在整個國家近代崛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部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早在17世紀,俄國人就入侵到了黑龍江流域,


後與清國交戰,最終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等到19世紀中葉,中國不斷的衰敗,俄國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瘋狂侵略中國的領土,侵佔中國東北、西北領土達150多萬平方公里。到了19世紀末,沙皇俄國更是制定了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旨在把中國長城以北的中國領土變為“黃俄羅斯”。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沙俄政府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一個實行該計劃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結果隨著《馬關條約》簽訂,沙俄憤怒了。因為如果清政府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必然令“黃俄羅斯”計劃破產,如果任其日本吞併遼東半島,日本在短時間內無論國土面積、人口必將快速增加,國力大幅提升,到時候

實力強大的日本必將嚴重危害俄國的利益和安全。所以沙俄政府極力反對該條款。

2.對於法國來說,中日戰爭本與己無關,沒有絲毫的利益瓜葛。但為了拉攏俄國,搞好對俄關係,維護之前的法俄同盟關係,同時也想破壞法國死敵德國與俄國的關係。另一方面,法國在佔領中南半島之後,一度曾染指中國臺灣,早已想將臺灣納入囊中,如果日本佔領臺灣,便斷了法國對臺灣的念想。因此法國也積極加入其中,對日本進行干涉。

3.對於德國來說,一方面要拉攏俄國,搞好與俄國關係,擺脫德國孤立的處境,也可讓德國避免將來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困境。另一方面,與老牌殖民國家英、法相比,德國殖民地少的可憐。因此德國覺得利用這次機會可以染指東亞,希望在中國山東獲得一個港口,建立軍事基地,保持德


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為以後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分得一杯羹。在《馬關條約》簽訂後,德國也積極的參與進來。

最終,三國聯合起來向日本發出了外交照會,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對此日本大為光火,但也無可奈何。因為日本剛剛發動甲午戰爭,國庫空虛,已經無力再進行另一場戰爭。接到三國的要求之後,日本決定對於三國縱使最後不能不完全讓步,但對於中國則一步不讓。最終,清政府為了贖回遼東半島,又支付日本3000萬倆白銀作為贖遼費。

在國與國的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丟棄任何幻想,唯有強大自己,才是擺脫危機的唯一方法!


帝國的餘暉


在整個19世紀,清王朝的權威不斷地被削弱。內亂以及災難性的對外戰爭此起彼伏,動搖了皇權的基礎,清王朝開始土崩瓦解。

1894年,堂堂中華帝國被打倒了,而對手是她從未放在眼裡的小小島國日本。

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臺灣變成了日本的一部分,三年之後,又失去了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和大連港。

不幸中的萬幸。

這時候俄國出面了,裝模作樣地幫著中國說話,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交還清廷。

結果是什麼呢?俄國獲得了更多的中國領土,大大增強了在東北的軍事地位。

1898年在中國東北居住過的英商說,“俄國在進行著對這個國家的事實上的吞併”;一位英國傳教士則稱,“俄國一直把中國東北視為俄國領土,僅名義除外”。

不應忽略這樣的事實:在俄國如此明目張膽吞併土地的時候,清廷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更沒有表示反抗。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以後的日俄戰爭,沒有日本從俄國手中搶走東北,那麼我們美麗的遼東半島甚至整個東北,都有可能在事實上或名義上成為俄國的一個省。

西方列強的掠奪。

在1898年,被搶走的土地不僅僅是臺灣和東北。

那年,西方列強爭奪中國港口、租界和“勢力範圍”的活動達到了頂點。

德國搶到了膠州地區,其中包括天然良港青島。

英國把近300平方英里的威海衛變成自己的租界,在此後的32年裡,這一地區等同於英國的殖民地;面積與威海衛差不多的香港地區,也在這一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租期99年。

臨近香港的廣東省南部沿海地區被法國“租借”。

意大利也對浙江省的一個港口提出要求,卻被中國成功地抵制了,這件事使意大利內閣丟盡了臉面,在全世界面前抬不起頭,甚至因而倒臺;中國人為此非常震驚,他們想不到自己可以如此勇敢。

睡夢中的巨龍。

在過去的歷史時期裡,中國人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很少關注其他民族;現在他們開始清晰地認識到,世界是由各種不同的民族組成的,各民族之間充滿競爭甚至對抗。

中華民族人口最多,其土地之廣闊是其他任何民族都難以然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很低,無人尊重,有些國家的人口和版圖僅為中國的1/20,但居然比中國強大。

幾千年的封建思想,讓中國人過分驕傲和敏感,面對世界的變化,他們不願接受現實。

毫無疑問,西方人和日本人已經超過了他們,但他們視而不見、裝聾作啞。

中國人覺醒。

幸運的是,某些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在現實面前睜開了眼睛,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於是,改革派誕生了。

其右派崇尚漸變,反對一切災難性的變革,希望在現有體制內進行改良;左派則認為現有體制毫無活力,難以依靠,所以應該從根本上重建國家,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重起爐灶。

左派的思路是革命性的,但充滿危險,只要大清王朝仍然苟延殘喘,這樣的重建就要遭到鎮壓。


白楊樹下談歷史


這個其實是列強在中國相互爭奪,相互制約的結果,當時積弱的清政府在列強眼裡就是一塊蛋糕,別人切走一塊,你就少得一塊,所以在蛋糕面前必然會相互搶奪,俄羅斯不用說,覬覦我東北久矣,德國也想搶佔一塊領土,事後沒過多久就佔領了青島嘛。至於法國,因為俄法聯盟。


年輪3190172


很簡單,因為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嚴重侵害了德俄法在華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