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青山環抱,綠水縈繞的甸尾村是峨山彝族自治縣最北端的一個彝家山寨,距縣城45公里,距鎮 政府所在地甸中5公里。

農耕文化底蘊深厚的甸尾村彝語名“迭咩”,榮登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雲南省一批攝影界的精英,懷著濃厚的興趣,於2019年4月20日組團到此參觀學習,進行傳統文化採風活動。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爭豔,天公作美,大地生輝,一大早,大家如約而至,迎著大好春光走進這嚮往已久的中國傳統村落,受到身穿民族盛裝、熱情好客的“迭咩坡”(彝語:甸尾人)的友好接待,迎賓會上古樂隊奏響了歡快的迎賓曲,熱情洋溢的歡迎詞,讓所有來賓們感受到迭咩坡的熱情好客,如同回到老家,見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採風時,目睹一棟棟彝族特色的古民居,土牆黛瓦,“三間四耳倒八尺”的建築風格遍佈全村,那“四合五天井,走馬竄過樓”的接待室讓大家耳目一新。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人大開眼界,彝族花鼓舞動作熱烈奔放、鏗鏘有力、節奏明快、舞姿優美,伴隨著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已有百多年曆史。跳舞時,花鼓敲起來,彝族人豪爽的生格就從這迷人的花鼓舞張揚開來。鼓敲彝鄉情,舞出民族魂,花鼓舞不僅跳到省城,還跳到北京,參加慶祝國慶50週年大典,成為內聚團結,外樹形象的一種載體。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大娛樂更是彝族人最為普及的傳統舞蹈,人數多少不限,大家圍成圓圈後,雙手擊掌或擊煙盒作拍節,聽四絃聲翩翩起舞,時而歡呼時而吟喝,不僅愉悅身心,更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彝族大媽人老手巧,打草蓆、打草鞋、編草墩的動作十分麻利,紡織出的物品件件精美,雙雙巧手重複著昨天的故事,紡織著新的希望,引導人們記住那濃濃的鄉愁。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彝族刺繡技藝精湛,彝族服飾鮮豔奪目,彝族人愛美,總是把自已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彝族人愛花,總是把各種花樣刺繡在服飾上,服飾因花的點綴而美麗,人因花服飾的陪襯而顯得楚楚動人,一個彝族人就像一朵花,納蘇彝族花圍腰最具特色,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國家副主席的宋慶齡到雲南調研,峨山納蘇彝族花圍腰被選中帶回北京,珍藏在國家博物館,今天讓大家真正見識了彝族服飾的誘人魅力。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讓人振憾的還是那條古老的茶馬古道,古時候甸尾是滇南一帶客商往返昆明的茶馬古道必經之地,一級一級的石階路默默地見證著歷史的蒼桑鉅變,見證著夕日的輝煌、曾經的顯赫,見證著今天的繁榮富強。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美食美味出自賢慧的婦女之手,男子漢們的火竹水煙筒,拉近了主客的距離,增進了友誼之情,滿斟玉林酒開懷暢飲,品嚐彝鄉味其樂無窮,執情動聽的敬酒歌唱起,讓大家未飲先醉。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走進甸尾村就像走了一座內容豐富的博物館,無論村莊的自然環境、建築特色豐富的物產,誘人的民俗活動都散發出迷人的色彩。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生生不自的迭咩坡忠實在守護著這方淨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依舊,靜諡而富有詩意,甸尾因古樸而生輝。

美麗鄉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採風記實

這次採風活動,大家受益匪淺,深刻地感受到一個異地他鄉不一般的風土人情,通過大家一天的辛苦勞作,用鏡頭揭開了她那神秘的面紗,真切的感受到了甸尾那獨特的魅力,大開了眼界,大飽了口福,雖忙忙碌碌,收穫多多,一致讚歎:不虛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