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一、技術發展趨勢

(一)發達國家引領區塊鏈底層技術發展,我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全球區塊鏈技術主要領先團隊均出自歐美,且掌握核心技術和行業話語權,在基礎理論、核心技術、體系架構、創新應用方面尚有不足。自誕生以來,區塊鏈經過10年的發展,在全球已形成了“5大平臺+10餘家行業協議中間層”。五大底層平臺為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Tendermint、Ripple,以五大公鏈為基礎建立的行業組織幾乎囊括了全球IT、金融等各領域的實力企業,壟斷了底層行業標準的制定。處於行業協議中間層的十餘家公司均位於美國,如分佈式金融協議R3CEV、分佈式證券協議DAH。當前,我國在區塊鏈底層和行業中間層領先企業數量不多,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包括企業NEO、Qtum、Vechain等。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二)既有基礎協議面臨商業化應用挑戰,新型協議區塊鏈3.0呼之欲出

當前,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項目已能承載部分行業應用的開發,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可擴展性低、效率低、手續費高、經濟模型設計不合理,不能滿足多領域分佈式應用(DAPP)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針對於此,一大批區塊鏈底層基礎公鏈運用分片、跨鏈、側鏈等技術,採用多鏈優化、中心化優化、局部化優化、結構性優化等方法,升級優化共識機制,改進完善經濟激勵模型,致力於提供商用級別的高性能解決方案,代表項目有美國的EOS、中國的NEO、ONT、Qtum以及新加坡的Zilliqa等。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交易安全性和效率的持續提升,區塊鏈有望從以金融應用為主的2.0時代向社會多領域大規模應用的3.0時代邁進。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三)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共建智慧社會基礎設施

近年來,以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呈現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融合發展態勢。在智慧社會,人工智能解放生產力、區塊鏈改變生產關係、大數據提供生產資料、雲成為生產工具、物聯網提供生產環境、軟件定義成為生產方式,共同搭建起高速、智能、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其中,區塊鏈技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是構建高效可信數據共享、按需協同智能計算的核心,有望成為構建未來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支撐未來信息空間的“IP”協議,促進“碳”基和“硅”基世界的深度融合,具體闡述如下。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是對互聯網底層邏輯的革新,有望將“以通信為核心、計算存儲為輔助”的互聯網轉變為“以計算存儲為核心、以可信互聯為輔助”的未來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有望促成信息流和價值流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成為普遍商品,實現從“信息交換”的信息高速公路到未來“價值交換”的信息社會的轉變。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二、產業發展趨勢

(一)大批公鏈項目主網上線測試,企業間激烈角逐即將展開

眾多在2017年完成融資的公鏈項目在2018年上線主網或者開展網絡測試,諸多配套產品亦將漸成體系,如挖礦軟件、礦機、底層共識算法、超級節點競選、區塊瀏覽器、代幣錢包等。底層公鏈穩健高效運轉、配套設施搭建完善的企業,才有可能接入更多的商業應用,打造完善的組織生態。未來,區塊鏈團隊將面臨推進DAPP商業落地、技術迭代,吸引更多社區開發者和用戶參與區塊鏈生態建設等難度更大的挑戰,具備真正領先的技術實力、社區運營能力、戰略佈局眼光的區塊鏈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公鏈競爭中脫穎而出。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二)垂直行業應用側重於聯盟鏈及私有鏈,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將大量湧現

聯盟鏈和私有鏈具有易部署、易維護、運行成本低、交易速度快和擴展性強等特點,可加快企業間或企業內部支付、結算、清算等業務流程。相對公鏈,聯盟鏈和私有鏈更易落地,當前國內外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大部分已開展聯盟鏈應用測試。伴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傳統企業的認知升級,企業傳統業務的區塊鏈改造需求將大幅增加,可以預見,在數字票據、資產託管、物流航運、食品藥品安全和溯源、公益慈善、數字內容版權等領域將出現眾多區塊鏈業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技術快速迭代、市場競爭加劇、用戶需求多樣化態勢下,能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更高速、更安全、更兼容、更高效的區塊鏈即服務提供商有望脫穎而出。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三)金融或成區塊鏈率先落地領域,多元應用日漸興起

金融業具有信息化程度較高、參與人數眾多、網絡效應較強等特點,數據上“鏈”難度較低。同時,區塊鏈可天然解決金融業普遍存在的確認信息真實性的成本較高、對大規模共識需求較強等痛點。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技術將率先在金融業的跨境支付、清算結算、證券發行與交易、票據貼現、銀行徵信等領域落地應用。除金融領域外,全球有相當一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圍繞區塊鏈技術部署多個維度的應用,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新的動力。以下列出的五項應用中,前兩項為物流和製造,是各國產業效益改進、能力提升的重點領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著力點;後三項依然與支付和交易相關,但已經脫離了炒作虛擬貨幣和發起在線集資的小眾領域,與社會福利的增加和實體經濟的發展等公眾需求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這也正是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長遠發展方向。

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和區塊鏈專業詞彙解釋大全

三、區塊鏈專業名詞解釋

比特幣(BitCoin)

基於區塊鏈技術提出的第一種加密貨幣。參與其中的特殊節點(即“礦工”)依賴“群智”(即分佈式共識機制)爭取記賬權(即“挖礦”)並對交易進行確認,最終將記錄寫在公鏈上。

側鏈(Sidechain)

用於確認來自於其它區塊鏈的數據的區塊鏈,通過雙向掛鉤(Two Way Peg)機制使比特幣、Ripple幣等多種資產在不同區塊鏈上以一定的匯率實現轉移。

超級賬本(Hyperledger)

一個旨在推動區塊鏈跨行業應用的開源項目,由Linux基金會在2015年12月主導發起該項目,

成員包括金融、銀行、物聯網、供應鏈、製造和科技行業的領頭羊。

點對點(P2P,Peer to Peer)

對等網絡,也被稱為點對點或者端對端網絡,是建構於互聯網上的層疊網,是一種非中心化的網絡,其中不存在中心化的服務器,整個P2P網絡僅靠規則共享信息,各個節點擁有同等權力,在被比特幣採用之前已經在視頻分發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典型系統包括Napster、Gnutella、Pastry等。

分佈式(Decentralized)

相對於集中式Centralized而言,是計算和通信模式的一種。分佈式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完整的表達形式是不依賴於中心服務器(集群),利用分佈的計算機資源進行計算的模式。

分佈式應用(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分佈式應用程序是指應用程序分佈在不同計算機上,通過網絡來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通常為服務器/客戶端模式。分佈式應用由分離運行環境下的不同組件構成的應用程序,通常是在不同的平臺上通過網絡互聯起來。

分佈式賬本(Distributed Ledger)

一個可以在多個站點、不同地理位置或者多個機構組成的網絡中分享的資產數據庫。其中,資產可以是貨幣以及法律定義的、實體的或是電子的資產。

分片(Sharding)

一種基於數據庫分成若干片段的傳統概念擴容技術,它將數據庫分割成多個碎片並將這些碎片放置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在底層公鏈的系統內,網絡上的交易將被分成不同的碎片,其由網絡上的不同節點組成。

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

工作量證明是一種對應服務與資源濫用、或是阻斷服務攻擊的經濟對策。一般是要求用戶進行一些耗時適當的複雜運算,並且答案能被服務方快速驗算,以此耗用的時間、設備與能源做為擔保成本,以確保服務與資源是被真正的需求所使用。現時此技術成為了加密貨幣的主流共識機制之一,如比特幣所採用的技術。

公鏈(Public Blockchain)

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發送交易且能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

共識機制(Consensus)

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

哈希鎖定(Hash-locking)

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現的跨鏈技術,它主要可以確保跨鏈交互操作的原子性。

加密貨幣(Crypto Currency)

密碼貨幣、數字代幣,基於密碼學等計算機技術構建的數字貨幣。

加密算法(RSA Algorithm)

RSA算法是一種非對稱密碼算法,所謂非對稱,就是指該算法需要一對密鑰,使用其中一個加密,則需要用另一個才能解密。

萊特幣(LTC,Litecoin)

一種基於“點對點”(peer-to-peer)技術的網絡貨幣,也是MIT/X11許可下的一個開源軟件項目。它可以幫助用戶即時付款給世界上任何一個人。

鏈克(LinkToken)

迅雷推出的基於區塊鏈技術設計的數字資產。

門羅幣(XMR,Monero)

一個創建於2014年4月開源加密貨幣,它著重於隱私、分權和可擴展性。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模式。區塊鏈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分佈式賬本(分佈式數據庫),依靠“群智”(分佈式共識機制)構建可信共識的分佈式系統,具有記錄不可篡改性、可溯源性。

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

主要思想是節點記賬權的獲得難度與節點持有的權益成反比,相對於PoW,一定程度減少了數學運算帶來的資源消耗,性能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但依然是基於哈希運算競爭獲取記賬權的方式,可監管性弱。該共識機制容錯性和PoW相同。

瑞波幣(Ripple)

Ripple網絡的基礎貨幣,它可以在整個ripple網絡中流通,總數量為1000億,並且隨著交易的

增多而逐漸減少,瑞波幣的運營公司為Ripple Labs(其前身為OpenCoin)。

實用拜占庭容錯(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實用拜占庭容錯是一種狀態機副本複製算法,即服務作為狀態機進行建模,狀態機在分佈式系統的不同節點進行副本複製。每個狀態機的副本都保存了服務的狀態,同時也實現了服務的操作。將所有的副本組成的集合使用大寫字母R表示,使用0到|R|-1的整數表示每一個副本。為了描述方便,假設|R|=3f+1,這裡f是有可能失效的副本的最大個數。儘管可以存在多於3f+1個副本,但是額外的副本除了降低性能之外不能提高可靠性。

授權拜占庭容錯(dBFT,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基於持有權益比例來選出專門的記賬人(記賬節點),然後記賬人之間通過拜占庭容錯算法(即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機制)來達成共識,決定動態參與節點。dBFT可以容忍任何類型的錯誤,且專門的多個記賬人使得每一個區塊都有最終性、不會分叉。

數字貨幣(DIGICCY,Digital Currency)

貨幣的數字化,通過數據交易併發揮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及價值存儲的功能,但它並不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法定貨幣。

挖礦(Mining)

比特幣系統中爭取記賬權從而獲得獎勵的活動。

有向無環圖(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

有向無環圖指的是一個無迴路的有向圖。如果有一個非有向無環圖,且A點出發向B經C可回到A,形成一個環。將從C到A的邊方向改為從A到C,則變成有向無環圖。有向無環圖的生成樹個數等於入度非零的節點的入度積。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

一種用計算機語言取代法律語言去記錄條款的合約。

中繼(Relay)

兩個交換中心之間的一條傳輸通路。中繼線是承載多條邏輯鏈路的一條物理連接。

關注本號,獲得更多經典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