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本身不是一件值得去讚揚的事情,由讀書所收穫到的覺悟和改變才是,這種說法對嗎?

行止將將


對錯之認知因人而異,有的人非得說讀書無用論那也沒辦法啊!但就讀書這件事而言我個人認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與樂事。上述這簡短一個問題中,包含三個關鍵詞:讀書、覺悟、提高,這簡單的三個詞描繪出了讀書的三個境界。讀書與值得讚揚沒有太大關係。

首先,喜歡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書於孩子就像其他玩具一樣,但是書是無字的老師,師者,授業傳道解惑,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倡導孩子讀書。書有萬千,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稚嫩的孩子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通過看圖、畫畫、識字就能激發起孩子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孩子會為這種行為快樂著;現在的學生隨著課業負擔的增加,自由閱讀的時間少了,他們嚮往自由的閱讀;成年人讀金庸、古龍等並沒有想故意覺悟什麼,也許是打發時間,可是這種愛不釋手的閱讀讓他們遠離賭博,吸毒等。讀書是人們吃飯以外另一種比較高級時尚的東西,不是值不值讚揚的事情,你不讚揚也有很多人去讀。開卷有益啊,這種開卷不需要你故意做作。當然為了激勵孩子讀書的表揚讚揚,那只是一個特例罷了。

其次,能從讀書中收穫到覺悟,這是讀書的第二層境界,也是開卷有益的最直接體現。讀《紅樓》感覺兒女情長;讀《三國》感覺英雄壯舉;讀《西遊》思緒飛揚。書中的知識告訴人們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對錯;書中知識告訴我們過去,開啟我們未來。人都是感情動物會隨著書中知識的獲得,調整自己的認知標準。這是讀書人共同都有的感受,能從讀書中覺悟、覺醒這就是上文所說讀書的樂趣的一個原因。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表揚,這都是自覺讀書,書對讀者的饋贈。讀書是全世界人的共同認知,誰讀一本書需要你去讚揚?

讀書改變這就是讀書的最高境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學來的間接知識通過實踐的具體運用,從而改變自己或者改變歷史,這是書的最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論,可是讀過論語的人很多,能運用論語治天下的人大賢大德光耀千古,歷史上因讀書而成就事業的故事多得不可勝數。不是讀書值得讚揚,而是通過讀書成就的一番事業值得表揚。

讀書不需要讚揚,但在當今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在當今功利的時代,能靜下心來專心讀書的人值得人們尊敬,值得忙綠的人們學習。因為時代需要讀書精神!


知三答惑解疑


能拿起書本去讀本身就是值得讚揚的,現在人都熱衷於手機,手機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