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4月22日,《新京報》刊發了題為“汾酒開發品牌酒亂象:有合作商私灌散裝酒高價賣”的專題報道,將汾酒置於了風口浪尖。

報道顯示,在山西太原、汾陽等地,汾酒廠生產的股份酒,其市場批發和零售差價不大且穩定,而批發價30元一瓶的“開發酒”,對外零售價能達到600元左右。

除了價格,很多不同品名的“開發酒”,包裝上雖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樣,但無法查詢具體開發商和酒水生產廠名廠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開發商和經銷商借此漏洞,用三無散酒灌裝冒充汾酒。央視前主持人、知名媒體人王志安直言:“這相當於廠家銷售假酒”。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同時,白酒營銷專家、山東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指出,“目前杏花村的貼牌酒較多,售價低廉,長此以往,必然會稀釋汾酒品牌的含金量,這種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對此,新京報記者在汾酒集團定製產品事業部負責人張玉明(化名)處得到汾酒集團確實存在集團開發酒一說。

“汾酒集團近段時間來一直在壓縮開發商的數量,也通過提高門檻來對品控做出監管”。張玉明介紹,“現在汾酒集團開發酒的業務暫停,主要是開發酒市場已經亂套,影響到了集團品牌。”

《新京報》的報道刊發之後,雖然酒業媒體集體選擇沉默,但是,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紛紛予以轉發和跟進,這讓汾酒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對此,汾酒集團於4月22日在官微信緊急發佈《聲明》,聲稱已經注意到《新京報》的相關報道,集團公司高層已經召開緊急會議,依據集團公司去年十月份開始的產品瘦身工作總體安排,針對報道中的內容進行核查。

對杏花村鎮周邊商鋪存在的假冒侵權產品問題,請求汾陽市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進行查處。汾酒集團將對於能夠核實的問題進行整治、整改。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然而,這則官方聲明也引發了一定質疑!

“從媒體報道來看,汾酒開發品牌酒亂象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然而,在媒體曝光之前,汾酒卻一直沒有解決,這不是很奇怪嘛,”一位酒企人士告訴《五穀財經》,作為汾酒掌門人的李秋喜,應該帶頭反思。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同樣叫汾酒,其實有兩個牌子,兩套製造、營銷、流通模式,這樣的模式當然不止於汾酒一家。

據業內人士稱,開發商模式曾讓汾酒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後,汾酒受到波及,銷售受到影響,省外市場快速流失。

受益於合作開發模式,汾酒在2004年之後迅速崛起,利用集團開發模式,讓汾酒在白酒市場裡站穩腳跟。

在合作開發模式中,汾酒出品牌,合作開發商出資金、渠道,這一模式可以讓汾酒用最小成本實現市場擴張,通過開發商獲得每年穩定的包銷量,並進一步觸達消費群。

但如同硬幣的另一面,合作開發模式的市場生命線完全依賴於汾酒的品牌背書,一旦合作開發商為了追求高利潤而忽視質量,通過摻雜其他來路不明的酒水,再高價賣給消費者,就將透支汾酒的品牌公信力。

對於品質要求更高的消費者而言,一旦發現自己花了大價錢買的某品牌酒是貼牌、質量不佳,就很可能演變成一場集體性的信任危機。

汾酒品牌酒亂象暴露酒業擴張軟肋。

面對較好的市場形勢,如果酒類品牌為了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而放任合作商高價售賣低質酒,看似佔據了更多市場份額,卻是以損害消費者權益所換來的。那麼一旦被媒體曝光或者消費者舉報,市場反彈恐怕比想象來得更猛烈。

財經評論人畢舸指出,與其等著輿論聲討、政府查處、品牌塌陷,不如珍惜羽毛,抓緊對開發商模式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予以糾錯,這才是包括汾酒在內的各類品牌最需要做的。

汾酒急於擴張,不僅是為了儘快迴歸一線白酒陣營,更在於想要通過市場擴張,順利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的目標。

據報道,日前,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在北京舉行,山西省國資委擬任副主任、企業改革處處長高春毅在會上表示,作為首批試點企業,隨著汾酒集團改革的持續深入,汾酒集團將在2019年年底通過整體上市的方式,實現集團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若是2019年底汾酒集團能夠順利兌現整體上市的承諾,這將是A股第一家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的白酒企業。

實際上,汾酒集團整體上市的消息不時就會被媒體報道,而且,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也在積極推動這項工作,並將成為其工作生涯的一個主要構成。

為此,汾酒集團也在剝離非主營業務!

2018年6月,汾酒文化商務中心項目轉讓簽約暨山西建投集團“雙創基地”揭牌儀式在太原舉行,李秋喜業出席了簽約儀式。

李秋喜就明確指出,此次簽約是汾酒集團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工作部署,實現整體上市、針對非主營業務剝離的重要舉措,也是建投集團壯大主業、推進專業化重組的戰略選擇。

希望建投與汾酒雙方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團結合作、主動作為、實現共贏的胸懷與責任擔當,落實好籤約事宜,加快推動相關工作進程,為項目的早日完成共同努力。

在此之前,山西國投董事長王俊飈還表示,為了支持汾酒集團整體上市,剝離旗下無法裝入上市公司的輔業資產,山西國投旗下國企結構調整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溢價收購汾酒職業籃球俱樂部資產。

當時,媒體在報道中就透露,繼山西男籃之後,汾酒集團繼續剝離非主營業務,整體上市進程或將進一步加快。

《五穀財經》注意到,2018年前三季度,汾酒集團(全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106.39億元,和2017年同期數135.42億元相比,縮水21%以上。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不過,同期,汾酒集團淨利潤水平卻得到了提高,業界直言,成本那麼低,售價卻很高,淨利潤自然很豐厚了。

公開資料顯示,汾酒集團是以白酒生產銷售為主,集貿易、旅遊、餐飲等為一體的國家大型一檔企業,集團下屬5個全資子公司,11個控股子公司,2個分公司,1個隸屬單位。集團現有員工近10000人。

不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2018年11月,汾酒集團發佈了緊急通知稱,原汾酒集團華東營銷處離職人員:王新、王雪明、陳晨、陳文書;華北營銷處離職人員:陳雪花、李曉勇、何杏;以上離職人員繼續使用汾酒集團營銷處的名義,欺騙和忽悠各級合作伙伴及單位。

汾酒集團似乎對此非常“惱火”,特別提醒大家小心注意,並建議合作伙伴及單位,及時撥打銷售公司及各地營銷處電話確認和投訴!

汾酒被指售假貨,批發價30元的產品,卻賣六百塊,還用散酒冒充!

“不少酒企都曾遭遇汾酒集團這樣的事情,由於信息溝通不及時,一些離職員工打著原單位的旗號,繼續忽悠合作伙伴,不知情的企業還為此吃了虧,”一位酒企人士告訴《五穀財經》,相較於其他行業人員,營銷人員波動較大、離職概率較高,加之數量眾多、人員龐雜,離職之後,難免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建議酒企與合作伙伴及單位成立對接渠道,及時有效地互通消息,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麻煩。(來源:五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