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是都看手機了嗎?

小魎歲月


因為自己讀的書也相對於以前少了,所以不好意思分析客觀原因,像是為自己找藉口。

我讀書確實比以前少了,是因為變懶了。

讀書是越讀的多,越有東西可以讀的。如果對於一個不讀書只愛看電視劇的人談起書來,必定開口即是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並非不知道其他書籍了,而是忽然想不起來了,提起作家只能想起魯迅,莫言,再往後就會卡殼,陸陸續續提出幾個人來。

莫言的諾貝爾獎的那一會兒,我跟著潮流讀了很多諸如《蛙》《生死疲勞》等,順帶把村上春樹《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挪威的森林》等也讀了。於是又聽說太宰治《人間失格》什麼的,一直延續到《三體》讀完,之後又變懶了。

於是又等到東野圭吾火起來,讀了《白夜行》《幻夜》等。穿插著看了《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讀的並不多,都是跟著潮流。

往往是一本書火了,讀過之後興致起來,會讀一整個系列的書。

而如今第一本書沒有讀,自然想不起讀下一本,雖然偶爾聽說某某書籍,想著有空看看,然而沒有去看,就會拋在腦後了。

除了變懶了,也可以說是變得浮躁了。

慢慢地啃一本書,比起簡單的看一部改編電影,並不能更快的理解主題。

而且少了一些儀式感,看電影一定是要去買票入場看的,大家同時等待著劇情的展開,是一個具有儀式感的過程。

而讀書卻不容易做到,去圖書館一個人靜靜地看書雖然也並不乏韻味,但現在人太浮躁,很難說抽出時間去書店了。

手機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並且十分具有欺騙性。

在手機上閱讀和捧一本書看是不一樣的,但實際上手機能夠讓你假裝一樣。雖然在今日頭條看問答同樣是一種閱讀,但遣詞造句,主題凸顯可以說參差不齊。

除此之外,手機可以阻止對時間的感知,不僅僅是三個小時過得讓你宛如一個小時。而且還能讓你心安理得的接受這一結果。

雖然如此,還是要鞭策自己抽空讀書。

從文字上感受一個故事與視覺上走馬觀花的瀏覽一個劇情終究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天龍八部》,電視劇怎麼拍,難以讓人覺得天空降下一道霹靂,像是老天爺睜開了眼。



小有一帥罷了


我現在也是用手機看書的,但總感覺用手機看書沒那種讀書的氛圍,很難進入讀書的狀態,回想當年艱苦讀書的經歷,我至今猶覺慚愧不已……

為了讀書,我在每天的五更時分鼓足勇氣走出鬼樓,閱讀讓我戰勝了一切恐懼。


讀初中時,我們的宿舍樓還是文革時期建的青磚木樓,除了青磚牆,灰色瓦外,像樓梯,一二層之間的天花隔板,走廊,房柱,房梁等等都是木製的,在宿舍大門正前面,左右都有一棵水桶粗大盤互交錯的老桂花樹。每到秋天,整個宿舍區都能聞到幽幽的桂花香,因此學校的一些節目,主持人在開場白都會帶上一句: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我們……(此處省略一千字)


就這麼古樸雅緻的宿舍,卻在幾年前,有一個初三的女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在宿舍樓上吊自殺了(這座樓,一樓住男生,二樓住女生)於是,在校園裡流傳了各種鬼故事,比如說有人半夜去上廁所看見那個女孩在她前面走進了廁所,又有人說,曾在深夜看見教室裡有人在拼命寫作業,但沒開燈,定睛看時,卻又忽然不見……各種鬼故事流傳校園幾年之久,今我們毛骨悚然,因此在我們住這棟樓時,晚上上廁所都是要叫一個伴才敢去的,沒辦法,當時農村孩子從小就聽鬼故事,非常迷信的。

讀初中時,我的性格比較內向,也比較自卑,不喜歡與人交際,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當時學校的圖書室開放了,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個星期借一本書看,當時我借的第一本書就是渴望已久的《紅樓夢》從翻開第一頁的開卷第一回起,我就深深入迷於書中。當時我也沒別的娛樂,一看書真的就成書痴了,彷彿自己也進入了書中一樣。每天晚上的自習,同學們做作業,我就如飢似渴地讀《紅樓夢》由於太沉迷,還被上晚自習的輔導老師批評過,學校每天晚上8點半就下晚自習了,教室準時關燈,而宿舍也是晚上10點準時關總閘。我感覺我的閱讀癮沒有解決,晚上翻來覆去,老想著書中下一回會如何寫?想著想著就進入了紅樓夢鄉,在夢裡我看到了賈寶玉,王熙鳳,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尤二姐,襲人,晴雯,平兒等等,彷彿我也是賈府的,跟他們非常熟……

在一天夜裡,忽然夢醒,但見窗外秋月皎皎,蟲鳴唧唧,我感傷不已,好想再回夢中,但又不可能。這時,我突發奇想,此時我何不即刻拿著《紅樓夢》去教室裡爽快地看上幾回?



於是,從床上起來,穿好衣褲,拿好書本。正準備開門,卻又猶豫了,這深更半夜的遇到女鬼咋辦?因為宿舍門一開,走出去就是上二樓的樓梯,當年那個女學生就是在這是上吊的……這麼一想,我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正準備回床睡覺。轉念一想,比起讀《紅樓夢》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大起膽子,清咳兩聲,大步出了宿舍大門。



走出門來,但見天上繁星點點,明月西斜,我走在路上,鞋子發出咯吱咯吱清脆的響聲。



到了我們班,教室前門是鎖上的,我就去了後門,卸掉後門的一塊木板(農村的學校,門都是破的)進入教室,打開了燈,端坐在課桌前,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起來,很快我就沉浸於書中,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東方既白,起床鈴響起。我才回去宿舍洗漱,然後去跑步,吃早餐,上早自習……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五更時分準時起床去教室讀書,不管天晴還是下雨,都風雨無阻。整個初中三年,我至少讀了兩百多本古今中外的名著,而且所有書基本都是在這種偷偷摸摸的環境下讀完的。如今雖然有了條件,卻沒當初讀書的執著了,真是可悲可嘆啊!


瀟湘筆客


因為現在的手機比較智能化了,基本所有的書籍在手機裡面都能找到,都能看到,所以大家不怎麼去看書了。關鍵是手機還攜帶方便!手機不只是可以看書!還可以聽書!所以慢慢的大家都選擇了用手機來看書!

我姥姥就是這樣的!我姥姥也酷愛看書!歷史類的書籍。在他家裡有整整五大箱呢!我每次去姥姥家他都在看書!也喜歡去買書!以至於在家裡得騰出位置來給他放書! 有一年春節給姥姥買了一部智能大屏手機。告訴他,他需要的書在裡面都能看到!姥姥試過之後,發現真的很好用!以後不用花錢去買書了!也不用騰位置放書了!解決了他一個大問題了!

社會在進步!更多的書本知識在手機上面都能學到!就像現在小學生作業都可以在手機上面做了!終有一天手機會慢慢代替書本!


多米的稀飯


書是紙媒!單一媒體!

手機首先是電話,通訊工具!其次,他是一個集合體!我們也可以叫他多媒體!

下載一個喜馬拉雅,手機可以聽廣播!

下載今日頭條,手機可以看新聞視頻!

下載地圖,手機可以當導航!

下載愛奇藝,手機可以當電視,關鍵還有彈幕和你互動!

下載淘寶,實體店你也可以不用去了

下載qq音樂,手機又頂替了mp3的功能

下載金山詞霸,手機又可以當字典

下載郵箱,移動辦公!

下載電子書閱讀器,書籍功能

下載備忘錄,筆記本功能

......

你還要拿單一紙媒和手機比較嗎?

一個單一,一個包羅萬象!

一個單向流動,一個與世界連接!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手機與書的比較!

其實是與自制力的較量!

手機那麼多的便利,同樣,他也提供了無限的誘惑!

吃雞!連連看!王者榮耀!電子沉迷?

信息海量卻良莠不齊!

與其說你是比較書和手機,比如說,如何自制!

手機無罪!合理使用!尤其未成年!



秒學英語Rockyou


讀書在古時候又叫做逗書,讀和逗是通假字,所以讀書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短暫的停留。

 

然而這與當今社會,大家的匆忙,焦慮簡直格格不入,人們忙著掙錢,忙著健身,忙著交往,忙著到處飛,幾乎很少會拿出時間給紙質的圖書、報紙、週刊,如果在地鐵上看到有人拿著一本書在讀,我會很羨慕他還能有這樣的心境。

 

反之,人們越來越多的從手機上獲取信息,只需要敲敲手指,想要的信息和答案就能很快呈現出來,但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如果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注意力,不能有效的篩選信息,只會被各種紛雜的信息捲入無限的浪費時間中去。

 

謝謝


vi140625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網絡的便捷性,中國手機網民已經超過8億多,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上網獲取信息,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缺的生活工具。


手機網絡的便捷性、網上書本的全面性以及很多書本在網上是免費的,這讓很多人不再跑去買書,不再去書店讀書,而通過手機網絡讀書來獲取知識,網上讀書也成了很多人平時的一種習慣,於是,拿著書本看書的人逐漸減少。

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網上讀書可以讓讀者之間進行互動交流,讀者可以評論留言自己的想法與網友探討,也可以將自己的疑惑說出來得到其他網友的幫助解答,這讓讀者能得到更好的讀書體驗。

以上就是我對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的看法總結,總而言之就是網絡推動了時代的進步,改變了大部分人的閱讀方式。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我是馬兒啦,一個啥都懂點會點的媒體人,喜歡請點贊關注。


馬兒啦


個人認為,其實有很多人是在用手機代替讀書,讀電子版,並不是不讀書了。

手機閱讀其實也有挺多的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首先是攜帶方便。現在不僅可以購買紙質圖書,也可以購買書的電子版,那麼把電子版下載到手機上,就可以很方便的隨身攜帶,在哪裡都可以打開手機閱讀,而且手機容量大,可以裝進去許多本書,比攜帶紙質書籍要方便許多。

其次,閱讀也方便,比如說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上網查一查,遇到一些一時聯想起來但是不太確定的知識點,也可以隨時請教“度娘”。還可以通過微信讀書等各種APP進行閱讀,又有朋友圈推送的各種文章,還有眾多的公眾號可以提供“碎片化閱讀”,也有很多很不錯的作品!

再者,手機上還有不少學習小程序,像薄荷英語、可可英語等,都有很多學習資料,可以用來記憶單詞、練習聽力、拓展閱讀等。

手機還有有聲讀物,比如喜馬拉雅上就有楊雨、康震、酈波等各位老師的有聲講座,走路、乘車時聽一聽,確實是很美的享受哦!

總之,現在看到一個人捧著手機,他(她)可不一定就是在玩遊戲或者娛樂哦,說不定是在認真的讀書學習呢。




蓮的心語



伴隨著全社會的物慾橫流,壓力大,浮躁,人們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人們崇尚快餐文化,眼球經濟,視聽感官的享受,所有東西都向外求。都想知道是什麼,也很少人靜下心來用心思考為什麼,怎麼辦,象飲鴆止渴,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人們用這些麻醉自己的痛苦,無法跳出痛苦的泥沼。再說現在的書令人眼花繚亂,

其實讀書用心讀幾本經典就能把一切事開得很透徹,《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心經》、《紅樓夢》等,你能以不變應萬變。如《道德經》中,天下萬物皆生於‘’道‘’,“道”是本體,萬事萬物是現象。在紛繁迷亂的現象中,‘’道‘’是最會保護我們的。跟“道”在一起,你就不會迷失,不會感到辛苦,不會致自己於死地,可以讓你很安心,很穩定,很自在。

怎樣守著“道”?就要“道法自然”;怎樣“道法自然”?就要”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生不救”。現在我們都把眼睛張的大大的,東張西望,到處去看,生怕自己不知道,生怕落下什麼信息,而且我們內心的慾望不斷產生,不斷膨脹,一個又一個似乎永不滿足。“道”就在你身上,須臾不離,你要內求不要外尋。如果你能守住身上的“道”,自然可以逢苦不擾,甚至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


空谷幽蘭666666666


我也有這種感受:讀書的人越來越少,讀的書越來越少,包括我自己。個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跟手機的普及和網絡資費的下降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有另一些原因。

一、手機和無線通信的普及,使信息的獲取途徑更加便捷。

手機成了每個人必備的生活用品,時刻不離左右,同時人也成了手機的忠實奴僕。這個情形的出現說不上好壞,每個人都在被社會裹挾著快速前行,不學習就要落後,而學習、獲取信息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通過手機上網。

網絡無所不能,無所不有,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查找所需要的知識,而不是去翻書,不僅節約了時間,更提高了效率和針對性。

二、紙質書的固有缺點,限制了它的普及率。

每天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會遇到不懂不會的東西,需要查找答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字不認識需要查一點。首先我們找到字典,然後按照部首查字法一步步找到該字所在的頁碼,翻到對應頁,找到這個字。

如果用度娘就簡單多了,直接在手機百度裡手寫輸入,點百度一下,對應的解釋網頁就出現了。前後兩個方法對比,明顯後者更有優勢。

再者,紙質書所佔空間也很可觀,搬運困難,除非是專家作家級人物,普通人家存書也是個大問題。

三、紙質書的價格也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現在一本普通的書動輒幾十元,看過一次就扔到了一邊吃土。如果買回來發現買錯了,幾十塊錢就打了水漂。假如一月看2本書,每本50元,一年下來1200元。雖然錢不多,可與電子書比起來就不算少了。

綜上,讀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看手機的人越來越多是事實,也是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然。




阿蘇老故事


說句實話,現在真正看書的人少了,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忙!都感覺自己身邊的朋友很忙,連聚聚的時間都沒有了,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是圍著孩子轉悠,更別說安靜下來看會兒書了,整個人都在飛,估計拿著書都會打盹吧!

2、娛樂休閒方式的改變!忙碌之餘,大家都會刷刷頭條,刷刷抖音,還有打打遊戲都是打發時間的好幫手,致使很多人失去了文人雅士的風雅。

3、學習觀念的淡化!很多人工作穩定之後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看書的慾望都沒有了,筆者大概就是這類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